華文網

洋河股份捐資300萬元,幫扶寒門學子圓夢大學

考入大學對於絕大多數家庭來說,是一件歡欣鼓舞的大事,他們奔相走告,宴請親朋。然而,卻有那麼一群特殊的貧困家庭孩子,他們接到通知書後,喜憂參半,不知所措。據統計,

宿遷市今年考入大學的農村貧困家庭子女有近3000人,“窮上學,上學窮”成為這些家庭心頭揮之不去的痛楚。十幾年的含辛苦讀,改變家庭命運的唯一機會難道要在這最後一刻失之交臂嗎?

8月18日上午,宿遷市委市政府舉辦了《夢想天空分外藍——“群”眾扶貧助學資金發放儀式暨夢之藍公益助學行動》大型公益活動。活動中,洋河股份董事長、黨委書記王耀宣佈通過夢之藍公益基金捐資300萬元,

13位“夢之藍公益圓夢大使” 結對幫扶13名貧困大學生,同時洋河還將在今後4年中每年再拿出20萬來獎勵表現優異的受助學生。這一系列公益行動,為寒門學子們撐起了藍色的天空。

孩子們需要幫助,洋河伸出“大手”

“我的夢想是像俞敏洪一樣開一家全球知名的培訓機構”、“我有一個夢想,

希望自己成為一名研究基因的科學家”、“我想成為一名疾病預防控制專家”、“我的夢想是想做一名優秀的醫生,為父母建一棟小樓。”……

這些五彩斑斕的夢想,是宿遷今年新考入大學的貧困學子的心聲。然而,貧困的生活、特殊的家庭狀況,卻讓他們在接到通知書之後覺得“很多時候,拼命了,也沒有用。”通知書的分量太重,重的讓孩子們無助的小手不知該如何安放。

孩子們的夢想那麼美好,承載這樣夢想的天空應該是藍色的。在這關鍵的時刻,夢之藍公益伸出了“大手”,主動牽住孩子們的“小手”。

事件要追溯到今年的5月份,洋河在江蘇的13個地級市拉開了52°夢之藍·手工班經銷權拍賣會的帷幕,同時參與拍賣的還有13瓶由王耀董事長親筆簽名的2016年絕版手工班酒。與此同時,洋河決定發起夢之藍公益行動,將拍賣籌得的善款拿來作為扶貧助學資金,

幫助那些考入大學卻為學費憂愁的貧困家庭。

在18日的“群”眾扶貧助學資金發放儀式上,王耀代表洋河將籌得的300萬元拍賣款通過夢之藍公益基金捐獻出來,幫助大家進大學門、圓大學夢。他還表達了對貧困學子們的祝福和期望,希望大家不忘初心,與夢同行。

孩子們的夢想並沒有因為家庭的貧瘠變得“骨感”,相反,在貧困與拼搏交織的雙重壓力下,

他們依然在追逐著自己燦爛的未來。如今,有了夢之藍公益這雙“大手”的呵護與扶持,孩子們的夢想有了實現的可能,他們終於可以像正常家庭的孩子一樣興奮地大聲呼喊:“我考上大學啦!”

4年大學期間,洋河將持續獎勵優秀學生

“最後,我再跟同學們做個約定:為鼓勵大家努力學習、繼續追夢,洋河股份每年再拿出20萬元,在今後4年裡,獎勵成績優秀的大學生。”

在宣佈捐贈300萬元之後,王耀停頓了幾秒,接著又表達了要和優秀學子做個4年的約定。這個約定,背後是洋河對學生們追夢路上殷切的期盼,是洋河持續性公益的再現。

不只是幫助貧困學生們走進大學門,更要幫助他們驕傲地邁出大學門。洋河的公益所做的不是“臨門一腳”,而是追求持續地助夢圓夢,希望學子們在進入校園後始終保持著一顆追夢之心,勇往直前。

支持和鼓勵學子們學習成長,將來有能力改變貧困,實現自己的夢想,而不是簡單地讓他們在貧困面前“復活”,這就是夢之藍公益3.0模式——“授人以夢”。

公益3.0模式追求的是一個可持續、可發展的公益,而傳統的公益1.0模式只是授人以魚、簡單捐贈輸血;公益2.0模式也還停留在授人以漁、幫人造血上。在不久前舉辦的國內上市公司責任年會上,王耀就曾對公益3.0提出自己的見解。在他看來,公益3.0是授人以夢,增強被捐助者的“自我造血”功能,讓其可持續發展。

夢之藍公益3.0模式的主張是“助夢圓夢”,這是洋河通過多年的公益行動總結提煉的。另外,洋河並非局限於企業自身做公益3.0,還把這樣的可持續公益理念傳遞給身邊的合作夥伴,形成了一個夢之藍公益的大生態圈。在宿遷舉行的“群”眾扶貧助學資金發放儀式上,有13位公益圓夢大使受夢之藍公益行動感召,也紛紛慷慨解囊為貧困學生助夢圓夢。

夢之藍公益感召身邊人,13位圓夢大使結對幫扶

“我代表所有13位地級市的拍主,我們每個人對接一位貧困學子,贊助他們大學期間的所有學習費用。” 來到捐贈儀式現場的“夢之藍公益圓夢大使”姜雪魁先生說。

活動中出現的13位“夢之藍公益圓夢大使”,是13位52°夢之藍·手工班的拍主。他們來自江蘇13個地級市, 決定“一對一”的結對幫扶13位貧困大學生,資助整個大學、讀研以及讀博期間的學習費用。

可見,之前的夢之藍·手工班拍賣會活動,形成了一股強大的公益力量,而“夢之藍公益”的影響力和感召力,也在與日俱增。

其中一位來自南通的“夢之藍公益大使”張豔女士表示,“這次我們能通過夢之藍公益基金,幫助宿遷學子入學,圓他們大學的夢,覺得這件事情做得非常有意義,我們也特別高興。”她說,這些年洋河一直在做公益,在做築夢圓夢的事情,這顆愛心公益的種子早已植入心中。

的確,洋河的公益足跡已經遍佈整個中國的大江南北, 從天災大難到公益環保,從關愛兒童到建立慈善基金,從濟危扶貧到助夢圓夢……夢之藍公益已然成為洋河的一張愛心名片。

在宿遷舉辦的“群”眾扶貧助學資金發放儀式結束了,學生們也即將踏入學校的校門,希望“夢之藍公益”的星星之火,可以照亮更多寒門學子的求學之路,讓夢想的天空更加蔚藍。

我再跟同學們做個約定:為鼓勵大家努力學習、繼續追夢,洋河股份每年再拿出20萬元,在今後4年裡,獎勵成績優秀的大學生。”

在宣佈捐贈300萬元之後,王耀停頓了幾秒,接著又表達了要和優秀學子做個4年的約定。這個約定,背後是洋河對學生們追夢路上殷切的期盼,是洋河持續性公益的再現。

不只是幫助貧困學生們走進大學門,更要幫助他們驕傲地邁出大學門。洋河的公益所做的不是“臨門一腳”,而是追求持續地助夢圓夢,希望學子們在進入校園後始終保持著一顆追夢之心,勇往直前。

支持和鼓勵學子們學習成長,將來有能力改變貧困,實現自己的夢想,而不是簡單地讓他們在貧困面前“復活”,這就是夢之藍公益3.0模式——“授人以夢”。

公益3.0模式追求的是一個可持續、可發展的公益,而傳統的公益1.0模式只是授人以魚、簡單捐贈輸血;公益2.0模式也還停留在授人以漁、幫人造血上。在不久前舉辦的國內上市公司責任年會上,王耀就曾對公益3.0提出自己的見解。在他看來,公益3.0是授人以夢,增強被捐助者的“自我造血”功能,讓其可持續發展。

夢之藍公益3.0模式的主張是“助夢圓夢”,這是洋河通過多年的公益行動總結提煉的。另外,洋河並非局限於企業自身做公益3.0,還把這樣的可持續公益理念傳遞給身邊的合作夥伴,形成了一個夢之藍公益的大生態圈。在宿遷舉行的“群”眾扶貧助學資金發放儀式上,有13位公益圓夢大使受夢之藍公益行動感召,也紛紛慷慨解囊為貧困學生助夢圓夢。

夢之藍公益感召身邊人,13位圓夢大使結對幫扶

“我代表所有13位地級市的拍主,我們每個人對接一位貧困學子,贊助他們大學期間的所有學習費用。” 來到捐贈儀式現場的“夢之藍公益圓夢大使”姜雪魁先生說。

活動中出現的13位“夢之藍公益圓夢大使”,是13位52°夢之藍·手工班的拍主。他們來自江蘇13個地級市, 決定“一對一”的結對幫扶13位貧困大學生,資助整個大學、讀研以及讀博期間的學習費用。

可見,之前的夢之藍·手工班拍賣會活動,形成了一股強大的公益力量,而“夢之藍公益”的影響力和感召力,也在與日俱增。

其中一位來自南通的“夢之藍公益大使”張豔女士表示,“這次我們能通過夢之藍公益基金,幫助宿遷學子入學,圓他們大學的夢,覺得這件事情做得非常有意義,我們也特別高興。”她說,這些年洋河一直在做公益,在做築夢圓夢的事情,這顆愛心公益的種子早已植入心中。

的確,洋河的公益足跡已經遍佈整個中國的大江南北, 從天災大難到公益環保,從關愛兒童到建立慈善基金,從濟危扶貧到助夢圓夢……夢之藍公益已然成為洋河的一張愛心名片。

在宿遷舉辦的“群”眾扶貧助學資金發放儀式結束了,學生們也即將踏入學校的校門,希望“夢之藍公益”的星星之火,可以照亮更多寒門學子的求學之路,讓夢想的天空更加蔚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