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炒房自古有風險,揭秘古代炒房客,有人賺翻了,有人被抄家

炒房自古有風險,揭秘古代炒房客,有人賺翻了,有人被抄家

| 此文系本人原創,圖片及部分素材來源於網路

近日,國家司法部出臺的“五不准”新規,再次踐行了“房住不炒”的要求。

炒房客們給房地產套上金融屬性,將其當作股票一樣來炒,通過金融杠杆抬高各大城市房價,敲碎了無數國人的住房夢。

其實“炒房客”並不是現代社會的產物,古代就有人通過投資置產轉手賣出,來賺取利潤。

<皇族權臣壟斷房產業>

據記載,蘇東坡晚年曾在都城開封買過一間普通住宅,花費9400貫。

當時受雇朝廷抄寫書籍的工資是每人每月3500文,相當於3貫多一些。也就是說,普通文員要在首都買間房,得不吃不喝攢錢261年。

如此誇張的房價,多少跟北宋王公大臣壟斷房地產有些關聯。

《續資治通鑒長編》中記載:“諸王邸多置產業井,

日取其資。”意思是說,宋朝的王公大臣大都兼營房產,以收取房租。

書中還有北宋貪官夏竦投資商鋪的記載,據說他的房產多到數不清。

北宋《清明上河圖》

<改造住宅致房價飆升>

到了清朝,民間炒房變得活躍起來,但當時的炒房風險也不小。

據記載,乾隆十六年(1751年),一名丁姓炒房客花了180兩銀子在天津劉家胡同二道街買了一塊地,蓋了一間四合院,準備高價轉賣。

誰料房子沒人接手,結果直到三年後才以177兩銀子低價出手,不僅沒賺錢,還倒賠幾兩。

時隔87年之後,在道光十八年(1838年),天津又有一名任姓炒房客,他花了350兩銀子把這套四合院盤下來,改建成前後兩進的高檔住宅,轉手賣得600兩銀子。

<競標使房產漲價3倍>

當然,清朝還有一位更厲害的炒房客。

同治十年(1871年),北京宛平縣有一位繆姓商人,看中了北京城區一套四合院。他慧眼識珠,花了150兩將其買了下來。

他一不裝修,二不翻建,只在大馬路口張貼了幾個小廣告,就引來不少買主。接著,他讓那些買主競價,

最後竟然以600兩的高價將院子賣了出去,淨賺了450兩。

利潤是成本的3倍,手段之辣,心計之深,與當今炒房客有得一拼。

<江南首富炒房遭抄家>

古代炒房客裡最悲催的當屬以下這位了。

元末明初,有一位靠房地產發家的大富豪,史載其“好廣辟田宅,富累金玉”,以至“資巨方萬,田產遍於天下”。他便是當時人稱“江南首富”的沈萬三。

據說,當時朱元璋剛剛定都金陵(今南京),準備擴建城郭,但國庫空虛。於是,他找到沈萬山,以允許他在南京城開發房地產為誘餌,要求他分築一半城池,結果沈萬山負責的東南城比明王朝負責的西南城還早完工3天。

當時南京城內的房舍,有半數出自沈萬三之手。身為一國之君的朱元璋豈能淡定,後來沈萬山遭抄家奪產,還被發配充軍。

炒家與市場共生,風險與財富並存。

這是一個基本事實,古今同理。

-END-

以至“資巨方萬,田產遍於天下”。他便是當時人稱“江南首富”的沈萬三。

據說,當時朱元璋剛剛定都金陵(今南京),準備擴建城郭,但國庫空虛。於是,他找到沈萬山,以允許他在南京城開發房地產為誘餌,要求他分築一半城池,結果沈萬山負責的東南城比明王朝負責的西南城還早完工3天。

當時南京城內的房舍,有半數出自沈萬三之手。身為一國之君的朱元璋豈能淡定,後來沈萬山遭抄家奪產,還被發配充軍。

炒家與市場共生,風險與財富並存。

這是一個基本事實,古今同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