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東北水稻高產栽培技術,深究東北大米好吃的原因

水稻, 在遼寧省是僅次於玉米的第二大糧食作物。自建國以來, 遼寧水稻的種植面積已增加了近10倍。並湧現出許多地方特色的品牌大米。2010年蘇家屯區落實了10個國家級萬畝水稻高產示範區。

如何保證水稻的優質生產, 不僅關乎到國家糧食安全的保障, 而且也關係到農戶的生產價值和經濟收入, 所以說, 水稻的科學栽培也是保證社會安定和諧的重要因素。

1 水稻播種前準備

1.1 品種的選擇和處理

因地制宜選用高產優質抗病蟲的優良品種, 如遼星1號、鹽粳47等.在水稻播種之前, 還需要對稻種進行一下特殊處理。首先, 要將稻種進行充分晾曬, 通過提高稻種酶活化速度, 促進水稻種子的新陳代謝。

提高吸水能力, 促進儘早發芽。其次, 還要用合適的方法, 對稻種進行消毒。播前可選擇浸種靈或菌蟲清, 結合浸種時對種子進行消毒, 可有效地防治因種子帶菌引起的病害.最後, 要對種子進行快速催芽。

1.2 苗床的準備

要選擇靠近水源、土質肥沃、向陽背風、無病蟲雜草的園田作苗床地.提早精細整地, 做到土壤細碎無大土塊.營養土的配製, 55%的旱田土加上45%的優質腐熟農家肥, 再配上適量水稻壯秧劑, 分別過篩後混拌均勻, 苗床一般長10~15m, 寬1.8m, 15m的苗床需營養土500kg。

2 水稻育秧中的工作

旱育壯秧。播種時要稀播育壯秧, 應根據當地氣候, 一般是在4月中上旬, 氣溫穩定在5℃以上時開始播種。播種要做到稀密均勻, 播濕籽量為200g/m, 採用機械插秧的用塑膠軟碟或塑膠硬碟育苗, 每盤播種量為125g, 壓籽覆土後進行封閉滅草。特別注意遇高溫天氣要及時通風降溫, 防止高溫燒苗。

在苗期根據病蟲害發生情況, 選用適宜農藥防治苗期病蟲害, 防止病蟲害傳入大田, 減少大田病蟲害的發生率。

3 水稻插秧前的準備

3.1 施足底肥, 平整土地

底肥堅持以有機肥為主, 根據土壤肥力氮、磷、鉀配合施用。插秧前要把耕種的土地進行平整, 使土地鬆軟平坦。旋耕前要把全部的農家肥和配合使用的35%氮、100%磷、50%鉀肥全部均勻撒在田面上, 然後進行旋耕。

3.2 把握時間, 移栽稻苗

旱育秧適宜早栽, 在水稻栽培前, 必須要先對水稻秧苗進行仔細觀察。找准中間期水稻。並根據各地區的稻田的實際情況, 對肥料數量合理調節。一般在日平均氣溫穩定在15℃時, 就可以移植栽種水稻。

選擇合適的時間, 早一點插秧, 可以讓水稻秧苗早點進行生長分蘖時期, 有效縮短稻田返青時間。這個環節一定要把握好時間, 合理栽插秧苗, 不能錯過最佳的栽培時間。

找好適期與早插二者之間關係。並對適期插秧有著準確和深入的理解。在合適時間, 實行水稻早插, 就是要準確掌握適齡插秧。為防止空田等秧問題發生, 要始終選擇那些合適的秧苗來進行插植。

3.3 合理密植

把握好秧苗栽插密度的合理性和科學性。通常的密度是穴距為17cm。行距為30cm。如果稻田肥力不足時, 應適當調寬秧苗間距;如果稻田肥力充足時, 還可將秧苗的間距進行適當縮小。

4 水稻秧田管理的工作

4.1 施肥

施尿素10~15kg/667m, 磷肥15~20kg/667m, 鉀肥4~5kg/667m, 硫酸鋅1.5kg/667m做追肥。分蘖肥分兩次施, 第一次是在緩苗後, 一般在移栽10天左右追施尿素 (占總氮量的25%) 加全部鋅肥, 促進有效分蘖;第二次是在孕穗期追施攻粒肥, 施尿素 (占總氮量的20%) 加50%鉀肥, 以提高結實率及促進籽粒飽滿。

4.2 合理灌水

在水的管理上, 返青期以適當深水灌溉有利返青;孕穗期、始穗期至齊穗期保持淺水灌溉, 其餘時期以保持濕潤為主。

分蘖期要求淺水促蘖, 分蘖後期適當曬田控蘖, 增加通透性, 促進水稻生長健壯;乾旱季節, 要抗旱灌水;黃熟期排水曬田, 促進成熟;收割時做到田間無水。

4.3 病蟲害防治

在水稻的生長過程中, 會遇到多種病蟲災害的威脅。主要病害有稻曲病、稻瘟病、白葉枯病、紋枯病等;主要蟲害有稻飛蝨、粘蟲等。水稻病蟲害防治上, 必須堅持“預防為主, 綜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針。以種植抗病蟲品種為中心, 以壯秧栽培為基礎, 藥劑保護為輔的綜合防治措施。在水稻生長期間, 對於這些病蟲害, 一定要及時發現, 對症下藥, 選用高效低毒、無殘留的農藥, 保證稻苗的健康生長、水稻的豐收高產。

5 結語

水稻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食物, 在我國, 水稻對於農業糧食生產來說, 意義更是重大。而如何利用先進的栽培技術讓水稻保持高產, 是一項值得深入研究的課題, 只有做好以上所述的各個環節中的各個細節工作, 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證水稻高產增收的潛力, 農民的收入才會在穩定中逐步提高。

作者:郭玲. 農業開發與裝備

4 水稻秧田管理的工作

4.1 施肥

施尿素10~15kg/667m, 磷肥15~20kg/667m, 鉀肥4~5kg/667m, 硫酸鋅1.5kg/667m做追肥。分蘖肥分兩次施, 第一次是在緩苗後, 一般在移栽10天左右追施尿素 (占總氮量的25%) 加全部鋅肥, 促進有效分蘖;第二次是在孕穗期追施攻粒肥, 施尿素 (占總氮量的20%) 加50%鉀肥, 以提高結實率及促進籽粒飽滿。

4.2 合理灌水

在水的管理上, 返青期以適當深水灌溉有利返青;孕穗期、始穗期至齊穗期保持淺水灌溉, 其餘時期以保持濕潤為主。

分蘖期要求淺水促蘖, 分蘖後期適當曬田控蘖, 增加通透性, 促進水稻生長健壯;乾旱季節, 要抗旱灌水;黃熟期排水曬田, 促進成熟;收割時做到田間無水。

4.3 病蟲害防治

在水稻的生長過程中, 會遇到多種病蟲災害的威脅。主要病害有稻曲病、稻瘟病、白葉枯病、紋枯病等;主要蟲害有稻飛蝨、粘蟲等。水稻病蟲害防治上, 必須堅持“預防為主, 綜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針。以種植抗病蟲品種為中心, 以壯秧栽培為基礎, 藥劑保護為輔的綜合防治措施。在水稻生長期間, 對於這些病蟲害, 一定要及時發現, 對症下藥, 選用高效低毒、無殘留的農藥, 保證稻苗的健康生長、水稻的豐收高產。

5 結語

水稻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食物, 在我國, 水稻對於農業糧食生產來說, 意義更是重大。而如何利用先進的栽培技術讓水稻保持高產, 是一項值得深入研究的課題, 只有做好以上所述的各個環節中的各個細節工作, 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證水稻高產增收的潛力, 農民的收入才會在穩定中逐步提高。

作者:郭玲. 農業開發與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