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出版家張元濟:第一件好事還是讀書

“好副臭皮囊,為你忙著過九十年,而今可要交卸了;這般新世界,縱我活不到一百歲,及身已見太平來。”這是張元濟寫的《自挽聯》,先生一生光明磊落,追求進步以出版推動教育,為中華民族的文明“續命”。

嗜書、尋書、藏書、編書、出書,寫就了他的一生。

18日,“一位出版家的理智與情感——紀念張元濟誕辰150周年文獻展”作為上海書展的分會場開幕。今年是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出版家、教育家與愛國實業家張元濟誕辰150周年,同時也是商務印書館創立120周年。此次展覽展現張元濟傳奇的一生,記錄張元濟與上海半個多世紀的交集。

1867年,張元濟生於廣東。1898年曾參與戊戌變法,

政變後被革職,因李鴻章的推薦,他來到南洋公學當譯書院院長,後成為南洋公學校長。

在南洋公學期間,張元濟與蔡元培等人共同創辦了《外交報》,這是份主張“文明排外”的新報,標誌著張元濟嘗試著進入新聞出版界。這期間,他因學校教材業務關係認識商務創始人夏瑞芳。

1902年,張元濟加入商務印書館,並約定“吾輩當以扶助教育為己任”。這時候的張元濟已經意識到,開啟民智要出版好的書,要以“扶助教育為己任”,而他的地位和聲望無疑使商務與知識界、政界和教育界之間有了一座橋樑。

最初,商務印書館只是一個手工作坊式的印刷工廠,後在張元濟的主持下辦得有聲有色。他組織編寫新式教科書,我國第一部小學教科書《最新教科書》在這裡誕生,

在中國現代教育史上具有開創意義。

不止於此,他還致力於介紹新知。人盡皆知的嚴複翻譯的《天演論》、林紓翻譯的《茶花女》,皆由商務印書館出版。在張元濟的帶領下,商務先後創辦出《東方雜誌》、《小說月報》、《教育雜誌》、《婦女雜誌》等影響巨大的期刊,一躍成為中國最大的出版印刷企業。

在那個動盪的年代,張元濟堅持整理古書,進而維繫著中華文化的命脈。

在他整理影印的各種古籍叢書中,《四部叢刊》和《百衲本二十四史》在文化上的影響最大,至今仍是海內外古籍工作者常備的基本文獻。

1915年,張元濟開始醞釀出版《四部叢刊》,費時7年,至1922年初編出版。這套書前後印了初編,續編,三編,彙集了中外的宋元明善本及一些精抄本。

從定書目到印刷紙張,張元濟都親歷親為。其中為搜集挑選版本,張元濟幾乎訪遍了當時中國有名的藏書家,他稱之為:“求之坊肆,丐之藏家,近走兩京,遠弛域外。”

正是由於他一絲不苟的態度,直至今日,看過張元濟校勘影印件的人,皆歎為觀止。

“昌明教育平生願,故向書林努力來,此是良田好耕植,有秋收獲仗群才。”這是晚年的張元濟告別商務同仁的詩。從這裡,人們讀懂了他畢生的理想,也知道了他總是把商務印書館與中國教育的現代性變革連接起來。

“數百年舊家無非積德,第一件好事還是讀書。”是張元濟晚年所寫的一副對聯。這位擁有偉大人格的出版家,他傳奇的一生至今仍在激勵著現代人。

皆歎為觀止。

“昌明教育平生願,故向書林努力來,此是良田好耕植,有秋收獲仗群才。”這是晚年的張元濟告別商務同仁的詩。從這裡,人們讀懂了他畢生的理想,也知道了他總是把商務印書館與中國教育的現代性變革連接起來。

“數百年舊家無非積德,第一件好事還是讀書。”是張元濟晚年所寫的一副對聯。這位擁有偉大人格的出版家,他傳奇的一生至今仍在激勵著現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