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世界十大航母排名,遼寧艦未進前三

第十名“查寇里納呂貝”號航母

泰國航母

"差克裡·納呂貝特"號是泰國皇家海軍所屬的航空母艦,

是泰國海軍第一艘也是唯一一艘航空母艦。1997年服役,標準排水量7000噸,標準載機為9架AV-8S"鷂Ⅱ"垂直起降戰鬥機或14架SH-3"海王"直升機。艦員編制為455人,航空人員為146人。

"差克裡·納呂貝特"號航空母艦的服役,使得泰國成為二戰後繼印度後第二個擁有航母的亞洲國家,也是東南亞地區唯一擁有小型航空母艦的國家。"差克裡·納呂貝特"號是目前世界上最小的航空母艦。

第九名“加富爾”號航母

義大利加富爾航母

義大利加富爾號航空母艦)是義大利21世紀的第一艘新航母,將取代加里波底號航空母艦。本艦於2001年開工建造、2004年07月在熱那亞下水造價約17500億里拉,其中1400億里拉用於後勤。

加富爾號採用了分段建造法,

由泛安科納造船公司的兩個船廠分別建造,一個負責70米長船艏建造,另一船廠負責船舯和船尾部分的建造之後移至義大利西北部的熱那亞州舾裝。

加富爾號滿載排水量27000噸,裝備相控陣雷達和垂直發射系統,艦上採用滑躍起飛垂直降落的方式可以操作鷂式和F-35戰鬥機,並具備一定的兩栖突擊作戰能力。加富爾號配合地平線級驅逐艦和歐洲多工護衛艦組成了頗具歐洲特色的海上遠洋艦隊,

是義大利海軍的核心和主力

第八名“聖保羅”號航空母艦

聖保羅號

巴西聖保羅號航空母艦是巴西海軍隸下的一艘輕型航空母艦。

聖保羅號航空母艦原為法國海軍克萊蒙梭級航空母艦二號艦福煦號,2000年退役,

同年11月售予巴西,聖保羅號是巴西的第二艘航空母艦,也是第三世界歷史上服役的第一艘中型航母。

聖保羅號航空母艦滿載排水量32,800噸,採用全通式斜角飛行甲板,擁有兩具美制蜜雪兒·布朗(Mitchell Brown )BS-5蒸汽彈射器以及四組降落攔阻索,能搭載40架以上的固定翼機與直升機。原克裡蒙梭級航空母艦配套機種是F-8戰鬥機和超級軍旗攻擊機,聖保羅號的艦載機則為A-4攻擊機和C-1運輸機以及S-70B反潛直升機。

第七名“維克拉馬蒂亞”號航母

維克拉馬蒂亞號

維克拉瑪蒂亞號(英語:INS Vikramaditya,或意譯為超日王號),是印度海軍隸下的航空母艦。

本艦原為俄羅斯海軍基輔級航空母艦末艦戈爾什科夫海軍上將號航空母艦,1999年1月,印度與俄羅斯開始交涉,2004年賣給印度並展開改造工程,2013年11月16日交付給印度海軍。

改造中把原本在戈爾什科夫海軍上將號航空母艦船頭的武器全部拆除,將其改裝為變成滑躍甲板以便米格-29K能以此滑躍起飛,斜角甲板加上三條阻攔索以便讓米格-29K降落時使用著艦鉤,此外飛行甲板面積增大,至於原本已損壞的㶽爐會改成柴油發動機,改造後的維蘭瑪迪雅號航空母艦變成一艘縮小版的庫茲涅佐夫元帥級航空母艦。

第六名“戴高樂”號航母

戴高樂號

法國戴高樂號航空母艦舷號R91,是法國第一艘核動力航空母艦和世界上唯一一艘非美國海軍隸下的核動力航空母艦,也是法國海軍現役唯一一艘航空母艦,亦為法國海軍旗艦;戴高樂號是法國史上擁有的第十艘航空母艦,其命名源自於法國著名的軍事將領與政治家夏爾·戴高樂。

戴高樂號航空母艦標誌著法國建立起全歐洲國家中最完整的國防工業研發體系,絕大多數關鍵性武器都實現了自主研發生產,在許多方面還足以在美蘇兩強之外獨樹一幟。

法國2015年11月15日表示將派出戴高樂號航母,昨天確認它將於11月18日從法國啟程,於12月中旬到達波斯灣後對抗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

第五名“伊莉莎白女王”級航母

伊莉莎白女王級

伊莉莎白女王級航空母艦是英國國防部為英國皇家海軍正在建造的一型傳統動力短距滑躍起降雙艦島航空母艦。

一號艦伊莉莎白女王號于2014年7月4日在蘇格蘭法夫的羅塞斯船廠舉行命名下水儀式,英國女王伊莉莎白女王二世出席典禮,因為資金問題及進度問題,計畫於2017年開始海上試航和2018年開始飛行試驗,2020年形成初始作戰能力,它將成為英國皇家海軍第二艘同樣取名為伊莉莎白女王的軍艦。二號艦威爾士親王號則因為預算及艦載機問題,服役時間進一步推遲。

本級艦將取代以反潛作戰為主要任務只能搭載數量非常有限的攻擊型艦載機的無敵級航空母艦,作為未來皇家海軍的遠洋主力。伊莉莎白女王號和它的姊妹艦威爾士親王號將成為皇家海軍有史以來建造的最大的戰艦。它們的目的是多用途的載體,可適應完成多種角色。兩艘航母未來的母港都為朴資茅斯海軍基地。

第四名“遼寧艦”

遼寧艦

遼寧號航空母艦,簡稱"遼寧艦",舷號16,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第一艘可以搭載固定翼飛機的航空母艦。前身是蘇聯海軍的庫茲涅佐夫元帥級航空母艦次艦瓦良格號,改裝後中國將其稱為001型航空母艦。

2013年11月,遼寧艦從青島赴中國南海展開為期47天的海上綜合演練,期間中國海軍以遼寧號航空母艦為主編組了大型遠洋航空母艦戰鬥群,戰鬥群編列近20艘各類艦艇。這是自冷戰結束以來除美國海軍外西太平洋地區最大的單國海上兵力集結演練,亦標誌著遼寧號航空母艦開始具備海上編隊戰鬥群能力。2017年1月12日淩晨,赴南海執行跨海區訓練和試驗的遼寧艦編隊通過臺灣海峽,繼續開展後續任務。

第三名“庫茲涅佐夫”號航母

庫茲涅佐夫號

"庫茲涅佐夫號"是前蘇聯和俄羅斯第一艘真正意義上的航空母艦,是"庫茲涅佐夫海軍元帥級"航空母艦的首艦(姊妹艦是"瓦良格號"),它以"基輔"級航空母艦為基礎進行設計,但飛行甲板有了足夠的長度,防衛能力也有了較大的加強,也是俄羅斯最新型的航空母艦。建造于前蘇聯時期,原名"蘇聯號"、"克里姆林宮號"、"布裡茲涅夫號"、"第比利斯號",1991年服役時易名為"庫茲涅佐夫號",舷號063。與其他俄制航空母艦一樣,扣除艦載機仍有相當強大的戰鬥力量。現部署於俄羅斯北方艦隊,是俄羅斯唯一一艘航空母艦。

第二名改良“尼米茲”級航母

尼米茲級航母

尼米茲級航空母艦(英語:Nimitz-class aircraft carrier)是美國海軍隸下的一型現役核動力多用途航空母艦,作為美國海軍遠洋戰鬥群的核心力量,搭載多種不同用途的艦載機對敵方飛機、船隻、潛艇和陸地目標發動攻擊,並保護美國海上艦隊和海洋利益。本級艦以首艦尼米茲號命名,尼米茲號得名自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艦隊司令賈斯特·威廉·尼米茲。共十艘,均由位於維吉尼亞州紐波特的紐波特紐斯造船及船塢公司建造。尼米茲的排水量可的10萬噸可搭載80加飛機。

第一名“福特”級航母

福特級

不出所料,美國最新的福特級航母位列榜首。福特級航母全長330米,滿載排水量11萬噸,搭載各種飛機100架,主力為F-35隱身戰鬥機,航母為核動力,電磁彈射起飛。

傑拉德·R·福特級航空母艦(Gerald R. Ford-class aircraft carriers,或簡稱為福特級航空母艦)在本級艦的首艦福特號(USS Gerald R. Ford CVN-78)正式定名之前,本級艦原本被稱為CVN 21未來航母計畫(CVN 21 Future Aircraft Carrier Program,其中"21"意指這是進入21世紀之後的第一個航母設計)。

2013年10月3日,首艦福特號完成了螺旋槳安裝工作,10月11日,福特號舉行船塢進水儀式,船塢開始注水,並預定在11月9日舉行正式的下水及擲瓶儀式。

福特級預計最快會在2015年時開始服役,並規劃在2058年之前建造10艘同級艦,取代尼米茲級成為美國海軍艦隊的新骨幹。

雖然遼寧艦並沒能躋身前三不過國產航母馬上就要服役而且第二艘國產航母也在建設當中,小編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前三甲肯定有中國的一席之地。

2013年11月16日交付給印度海軍。

改造中把原本在戈爾什科夫海軍上將號航空母艦船頭的武器全部拆除,將其改裝為變成滑躍甲板以便米格-29K能以此滑躍起飛,斜角甲板加上三條阻攔索以便讓米格-29K降落時使用著艦鉤,此外飛行甲板面積增大,至於原本已損壞的㶽爐會改成柴油發動機,改造後的維蘭瑪迪雅號航空母艦變成一艘縮小版的庫茲涅佐夫元帥級航空母艦。

第六名“戴高樂”號航母

戴高樂號

法國戴高樂號航空母艦舷號R91,是法國第一艘核動力航空母艦和世界上唯一一艘非美國海軍隸下的核動力航空母艦,也是法國海軍現役唯一一艘航空母艦,亦為法國海軍旗艦;戴高樂號是法國史上擁有的第十艘航空母艦,其命名源自於法國著名的軍事將領與政治家夏爾·戴高樂。

戴高樂號航空母艦標誌著法國建立起全歐洲國家中最完整的國防工業研發體系,絕大多數關鍵性武器都實現了自主研發生產,在許多方面還足以在美蘇兩強之外獨樹一幟。

法國2015年11月15日表示將派出戴高樂號航母,昨天確認它將於11月18日從法國啟程,於12月中旬到達波斯灣後對抗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

第五名“伊莉莎白女王”級航母

伊莉莎白女王級

伊莉莎白女王級航空母艦是英國國防部為英國皇家海軍正在建造的一型傳統動力短距滑躍起降雙艦島航空母艦。

一號艦伊莉莎白女王號于2014年7月4日在蘇格蘭法夫的羅塞斯船廠舉行命名下水儀式,英國女王伊莉莎白女王二世出席典禮,因為資金問題及進度問題,計畫於2017年開始海上試航和2018年開始飛行試驗,2020年形成初始作戰能力,它將成為英國皇家海軍第二艘同樣取名為伊莉莎白女王的軍艦。二號艦威爾士親王號則因為預算及艦載機問題,服役時間進一步推遲。

本級艦將取代以反潛作戰為主要任務只能搭載數量非常有限的攻擊型艦載機的無敵級航空母艦,作為未來皇家海軍的遠洋主力。伊莉莎白女王號和它的姊妹艦威爾士親王號將成為皇家海軍有史以來建造的最大的戰艦。它們的目的是多用途的載體,可適應完成多種角色。兩艘航母未來的母港都為朴資茅斯海軍基地。

第四名“遼寧艦”

遼寧艦

遼寧號航空母艦,簡稱"遼寧艦",舷號16,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第一艘可以搭載固定翼飛機的航空母艦。前身是蘇聯海軍的庫茲涅佐夫元帥級航空母艦次艦瓦良格號,改裝後中國將其稱為001型航空母艦。

2013年11月,遼寧艦從青島赴中國南海展開為期47天的海上綜合演練,期間中國海軍以遼寧號航空母艦為主編組了大型遠洋航空母艦戰鬥群,戰鬥群編列近20艘各類艦艇。這是自冷戰結束以來除美國海軍外西太平洋地區最大的單國海上兵力集結演練,亦標誌著遼寧號航空母艦開始具備海上編隊戰鬥群能力。2017年1月12日淩晨,赴南海執行跨海區訓練和試驗的遼寧艦編隊通過臺灣海峽,繼續開展後續任務。

第三名“庫茲涅佐夫”號航母

庫茲涅佐夫號

"庫茲涅佐夫號"是前蘇聯和俄羅斯第一艘真正意義上的航空母艦,是"庫茲涅佐夫海軍元帥級"航空母艦的首艦(姊妹艦是"瓦良格號"),它以"基輔"級航空母艦為基礎進行設計,但飛行甲板有了足夠的長度,防衛能力也有了較大的加強,也是俄羅斯最新型的航空母艦。建造于前蘇聯時期,原名"蘇聯號"、"克里姆林宮號"、"布裡茲涅夫號"、"第比利斯號",1991年服役時易名為"庫茲涅佐夫號",舷號063。與其他俄制航空母艦一樣,扣除艦載機仍有相當強大的戰鬥力量。現部署於俄羅斯北方艦隊,是俄羅斯唯一一艘航空母艦。

第二名改良“尼米茲”級航母

尼米茲級航母

尼米茲級航空母艦(英語:Nimitz-class aircraft carrier)是美國海軍隸下的一型現役核動力多用途航空母艦,作為美國海軍遠洋戰鬥群的核心力量,搭載多種不同用途的艦載機對敵方飛機、船隻、潛艇和陸地目標發動攻擊,並保護美國海上艦隊和海洋利益。本級艦以首艦尼米茲號命名,尼米茲號得名自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艦隊司令賈斯特·威廉·尼米茲。共十艘,均由位於維吉尼亞州紐波特的紐波特紐斯造船及船塢公司建造。尼米茲的排水量可的10萬噸可搭載80加飛機。

第一名“福特”級航母

福特級

不出所料,美國最新的福特級航母位列榜首。福特級航母全長330米,滿載排水量11萬噸,搭載各種飛機100架,主力為F-35隱身戰鬥機,航母為核動力,電磁彈射起飛。

傑拉德·R·福特級航空母艦(Gerald R. Ford-class aircraft carriers,或簡稱為福特級航空母艦)在本級艦的首艦福特號(USS Gerald R. Ford CVN-78)正式定名之前,本級艦原本被稱為CVN 21未來航母計畫(CVN 21 Future Aircraft Carrier Program,其中"21"意指這是進入21世紀之後的第一個航母設計)。

2013年10月3日,首艦福特號完成了螺旋槳安裝工作,10月11日,福特號舉行船塢進水儀式,船塢開始注水,並預定在11月9日舉行正式的下水及擲瓶儀式。

福特級預計最快會在2015年時開始服役,並規劃在2058年之前建造10艘同級艦,取代尼米茲級成為美國海軍艦隊的新骨幹。

雖然遼寧艦並沒能躋身前三不過國產航母馬上就要服役而且第二艘國產航母也在建設當中,小編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前三甲肯定有中國的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