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為什麼現在的手機都不支持更換電池?

原先需要卡扣的後蓋,現在直接點膠粘上就行。拆卸式的對工藝要求高,稍微偏差就會扣不嚴,粘的方式要求簡單,可靠性還高。

另外一點更重要,後蓋可拆卸,就意味著用戶可以觸摸手機內部,

因此在手機內部要做保護層,不能有線路裸☆禁☆露,防靜電等等,相當於手機有兩個後蓋。不能拆的話這些問題都省了,隨便走線,還減少了內部保護層,手機變薄。

可拆卸電池的觸點設計不是那麼簡單,保持彈性,高低溫下形變不能太嚴重。不可拆卸,把線焊死就完,啥事也沒有。另外電池也可以考慮異形,不考慮拿出來的話,太多簡化設計可以考慮。

觸點問題多說兩句,

一般來講,這個觸點是彈性的,不能太硬也不能太軟。因為不是剛性連接,在手機使用的過程中由於振動等原因,可能導致觸點暫態斷開,也就是手機會斷電關機,這是一個工程上無法避免的問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觸點重新連接後,手機會自動重啟,但是這個重啟不希望用戶注意到,因此沒有開機鈴聲等,偷偷啟動:)這些需要對軟體和硬體進行統一設計,特別因為手機處於暫態斷電情況,
可想而知這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而不可更換電池因為可靠的供電,完全省了這個複雜的結構。

還有電池本身的保護層,因為電池本身很危險,這個保護還是比較複雜的,封在內部就可以減少一些保護。最近三星Notes就是電池與電池倉不匹配,

導致電池受到擠壓。如果是可拆卸電池的話,因為電池有自己的保護層,這個問題可能就不會發生。

總之減少一個可拆卸電池的功能,對整個手機設計簡化太多。

但是在十幾年前,這個方法的問題在於,

手機不穩定,死機了咋辦,reset不是每個人都能搞明白的。最初的鎳氫電池,每次要用到沒電再充電,否則電池壽命大大下降。沒有備用電池的話,這手機根本沒法用。

因此可拆卸電池的起源大概就是因為鎳氫電池,之後鋰電池雖然可以不用這樣,但是大家已經都習慣了。

記得當年很多人嘲笑蘋果手機不能換電池,現在看來喬幫主確實是高,他能夠在技術條件基本具備的情況下強行推動技術人員去實現,其他廠商明白這點已經是幾年後了。

不過蘋果這麼做也可能是沒辦法。曾經拆過蘋果一代手機,評價一下就是初學乍練,

基本是史上最難拆手機,可以看到內部結構設計很差,經驗不足。因此選擇不可拆卸電池來簡化技術實現,保證能做的出來。

多解釋一下,什麼叫技術條件基本具備的情況下強行推動。

在產品上應用任何新技術都是個很大的決定,特別是這個新技術並不成熟,什麼時機開始應用是關鍵。應用早了,良品率低,用戶體驗不好。等到技術成熟再應用,別的廠商早就上了。

電容屏就是蘋果率先在iphone上大規模應用的。當時電阻屏是主流,實際上其他廠商都開始嘗試電容屏,但是沒有一家敢於放棄電阻屏完全轉向電容屏。就是因為當時的電容屏還不完善,有很多問題,量產起來也肯定沒有電阻屏良品率高。

此外電阻屏相比電容屏也有自己的優勢,大家記得當時各種手寫輸入法,在電容屏上就無法實現(因為當時的電容屏漂移嚴重,定位不准)。

而喬幫主一個不太懂技術可以做出全面轉向電容屏的決定,現在看來真不是一般人。

評論有人提華為榮耀4x下圖可以明顯看出雖然電池不可拆卸,但是周圍無邊框,包圍式後蓋。因此SIM卡槽無法外露,所以只能將後蓋設計成可拆卸。同時可以看到後蓋被一層塑膠包裹,相當於手機有兩個後蓋。

什麼時機開始應用是關鍵。應用早了,良品率低,用戶體驗不好。等到技術成熟再應用,別的廠商早就上了。

電容屏就是蘋果率先在iphone上大規模應用的。當時電阻屏是主流,實際上其他廠商都開始嘗試電容屏,但是沒有一家敢於放棄電阻屏完全轉向電容屏。就是因為當時的電容屏還不完善,有很多問題,量產起來也肯定沒有電阻屏良品率高。

此外電阻屏相比電容屏也有自己的優勢,大家記得當時各種手寫輸入法,在電容屏上就無法實現(因為當時的電容屏漂移嚴重,定位不准)。

而喬幫主一個不太懂技術可以做出全面轉向電容屏的決定,現在看來真不是一般人。

評論有人提華為榮耀4x下圖可以明顯看出雖然電池不可拆卸,但是周圍無邊框,包圍式後蓋。因此SIM卡槽無法外露,所以只能將後蓋設計成可拆卸。同時可以看到後蓋被一層塑膠包裹,相當於手機有兩個後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