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此人帶二百手下逃亡國外,卻征服半個亞洲,被奉為祭司王

歷史偶爾會開些玩笑,當人逢絕境時,會出現重生之路。有這麼一個人,國家滅亡時帶著兩百手下逃亡國外,不巧卻征服了中亞,留名史冊,他就是耶律大石。

宋朝時期,宋、遼、金三國互鬥,遼國得到幽雲十六州,從南方引進技術人才,國力逐漸強大,宋朝不得不年年上貢。百年後,兩方的國力減弱,這時又出現了一個牛人完顏阿骨打,遼與宋不敢碰其鋒芒,金國自此強大了。

這時遼國也出現了一個人物耶律大石,他是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的八世孫,文武雙全,他建議遼國皇帝聯宋抗金。但是宋的眼睛盯著幽雲十六州,一定要收回,不但不答應聯合抗金,還和金國一起打遼國。

西元1122年,金國對遼國發起總攻,遼國皇帝不聽取耶律大石意見,被金軍俘虜,遼國滅亡。耶律大石帶著200手下逃亡,跑到了可敦城,這裡是遼國邊境,還駐紮著10000士兵,現在遼國都滅亡了,士兵只得跟隨耶律大石。

有了人馬,而且因為地理偏北,金國暫時無心顧及,於是耶律大石建立了西遼,自稱“菊兒汗”。建國之後,耶律大石招兵買馬,但不敢硬碰東方強大的金國,只得向西方發展。

恰巧高昌回鶻王國主動投靠,認西遼國為宗主國。次年,東喀喇汗國發生兵亂,請求耶律大石派兵支援,事後,東喀喇汗國成為了附屬國。再往西就是西部喀喇汗,它的背後是中亞霸主塞爾柱帝國。

看到耶律大石的勢力威脅,塞爾柱組成了西域聯軍,征討西遼。這是一場以少勝多的戰役,耶律大石利用騎兵,將塞爾柱聯軍逼入了一道狹窄的峽谷。從此,中亞霸主的位置從塞爾柱手上移到了西遼的手上。

塞爾柱帝國橫跨歐亞,此戰之後,不但失去了中亞霸主,歐洲戰場上,連連戰敗的十字軍趁機反擊,塞爾柱大敗。西方國家後來知道,打敗強大的是耶律大石,認為他就是聖經說的東方祭司王約翰。

我是趣味的歷史,如果喜歡我的內容,請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