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連環畫精品欣賞——著名連環畫家沈堯伊的“長征作品”

著名連環畫家沈堯伊

沈堯伊(1943-)生於上海,浙江鎮海人。

長年從事連環畫、版畫、油畫創作和美術教學,先後于天津美術學院、中國戲曲學院舞臺美術系和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任教。教授、博士生導師。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連環畫藝術委員會主任,北京市美術家協會顧問。文化部1992年優秀專家,1999年國家人事部中青年有突出貢獻專家。

沈堯伊認為長征是二十世紀人類史上最偉大的事件之一,他是在長征精神薰陶下成長的畫家。

“長征對我來說是一個紅色的神話。”因而,長征題材始終佔據他藝術生涯中的核心位置。在他的作品中體現了長征精神的審美理想是必然的。在沈堯伊看來,長征精神實質是人在艱難環境裡爭取生存的信念和勇氣,這種不屈不撓的生存精神是世界性的,因而外國人認識中國,一是長城,一是長征。

從1975年至今,他已經5次獨自走訪長征路線,創作了大型連環畫《地球的紅飄帶》與大型油畫《遵義會議》等經典作品。

《長征·1936三部曲》是畫家沈堯伊以長征為主創作的又一部連環畫巨著,由《奠基禮》《大迴旋》《大會師》三部分組成,表現了1935年10月到1936年10月期間的長征史實。

《長征·1936三部曲》獲中國出版集團出版獎。

下面向讀者介紹他創作的長征小故事《遠去的馬蹄聲》。

文字作者 賀捷生(賀龍元帥之女)

賀捷生:賀龍元帥之女,湖南桑植人,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軍旅作家,軍事科學院軍事百科研究部原部長。先後調入軍事科學院、總政治部、武警部隊等單位從事研究和宣傳工作。20世紀80年代,開始文學創作。發表了《共青暢想曲》、《擊斃二王的報告》、《祝你一路平安》三部報告文學作品,在讀者中引起很大反響。1996年被授予少將軍銜。《父親的雪山,母親的草地》獲人民文學獎優秀散文獎。

01 滴答、滴答、滴答……滴答、滴答、滴答……初次來到這個世界,我敢說,沒有誰比我聽到了更多的馬蹄聲,也沒有誰像我那樣整日整夜地枕著馬蹄聲入眠,更沒有誰像我那樣每天等待著那串馬蹄聲的響起,就像等待日出和日落。

02 我是紅軍的女兒,出生在1935年11月1日。母親說,那天,在我的故鄉桑植,父親派來照顧她的衛生員因事外出了,屋裡只剩下她一個人。就在這時,我急不可待地出生了。母親蹇先任是個無比堅強的女戰士,在戰場上出生入死,什麼困難沒有經歷過?屋裡沒有第二個人,她自己果斷地拿起剪刀,剪斷了臍帶。聽見我發出第一聲啼哭,疲憊的母親笑了。

03 一陣滴答滴答的馬蹄聲由遠而近,像風一樣刮過來。父親賀龍在前線聽到我出生的消息,欣喜若狂。剛好打了大勝仗,他喜上加喜,騎上他那匹高頭大馬,火速趕回洪家關的賀家老屋,一進房門就把正在熟睡的我抱起來。我一下被他粗硬的鬍子紮醒了,可能那時的我,把它強烈的愛當作對我的侵犯,不禁哇哇大哭。

04 回到前線,為了祝賀我的誕生和剛剛取得的勝利,父親和伯伯、叔叔們縱情喝起酒來。父親說:“我家小毛毛出生了,還沒有取個名字呢,你們給我出個主意吧!”部隊的副總指揮,我的姨父蕭克說:“小毛毛一出生部隊就打大勝仗,是個好兆頭。正好總指揮姓賀,就叫她賀捷生吧!”這就是我的名字的由來。

08 母親生下我就沒奶,每到宿營地,都抱著我四處找奶。老鄉們見紅軍中還有嬰兒,非常稀奇,有奶的嬸子和大姐紛紛把我從母親懷裡接過去,爭著喂我。母親利用這個機會,給她們講革命道理,說紅軍是窮人的隊伍,我們千里轉戰,就是為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

09 一個懵懂的孩子,餓了,尿了,骨頭被小騾馬顛得快要散架了,我只會哭,不停地哭。久而久之,如果我不哭了,叔叔、伯伯和阿姨們反而感到不習慣。因為一旦我不哭,多半是病了,哭不出來了。有一次,我病得很重,不吃不哭不睜眼,長征路上又沒有藥。當地老百姓告訴媽媽一個偏方,用百年老灶的土,加上蛋清和成泥,糊在我的肚臍上。這個偏方還真管用,兩三天后我又有力氣哭了。父母聽到我的哭聲,懸著的心才放下了。

010 每到宿營地,大家都安排我和母親住能遮風擋雨的房子。指戰員經過我們居住的屋外,總要停下聽一聽,看看我在哭,還是在笑。有一次,我又病了,兩三天沒聽到我的動靜,大家的臉上籠罩著一片陰雲,以為我活不成了。有位叔叔找了塊花布,遞給我母親說:“娃兒走的時候用這塊花布包她吧,她到底是個女孩。”

011 三天后,我又哭了。我響亮的哭聲,使大家笑顏逐開,心花怒放。長征隊伍前面看不見頭,後面看不見尾,叔叔阿姨們傳遞著一句話:捷生又哭了,捷生又哭了。

013 在一個山埡口,兩邊山頭上突然出現了敵人。父親拍馬迎戰,調動部隊迅速把敵人壓下去。就在他指揮部隊營地的時候,我像個飛起來的包裹,從他懷裡顛了出去,重重地摔在草叢中。

014 離開了父親溫暖的懷抱,山風像水那樣徐徐漫來,摔暈在草叢中的我慢慢醒來,那串熟悉的馬蹄聲已銷聲匿跡。周圍冷冰冰的,我有氣無力地哭起來。走在大部隊後面的幾個傷患聽到了我微弱的哭聲。一個細心的傷患,一瘸一拐地循著哭聲找過來,在草叢裡發現了奄奄一息的我。“快來看啊!”他招呼同伴們,“是個小嬰兒,身上還裹著咱們紅軍的軍衣呢!”傷病員們紛紛擁上來,輪流抱著我,端詳著我。“看這小可憐,一定是紅軍的後代。”“對,要是留在草叢裡不餓死、凍死,也會被狼吃了。我們不能丟下她不管。”

015 一場緊張的遭遇戰過後,隊伍繼續趕路。鬆弛下來的父親習慣性地伸手去掏口袋裡的煙斗,突然他的懷裡空了!他心愛的女兒不見了!“糟糕”二字還未出口,父親的汗珠已經滾滾流淌,帶上警衛員,他調轉馬頭十萬火急地沿路回去尋找。疾馳數十裡,不見我的蹤影。正在路邊歇息的傷病員列隊向總指揮問好,父親一陣風從他們面前刮過去。傷病員不知發生了什麼事,驚愕地看著父親策馬遠去。沒走多遠,父親心裡一驚,下意識地勒住韁繩,馬在噅噅嘶鳴中調轉身子,又往回跑。完全出於一絲僥倖心理,父親向路邊的傷病員打聽:“你們誰見過我的孩子?”傷病員們一愣,把剛撿到的繈褓舉了起來。“是她!是她!”父親從馬上滾了下來,搶奪一般把我摟進懷裡,兩滴渾濁的淚水奪眶而出。

018 過草地時,荒無人跡,滿目蒼涼,滴答滴答的馬蹄聲綿軟無力。母親把乾糧分給了丟了乾糧的小紅軍;身為總指揮的父親也斷了糧,我餓得嗓子都哭啞了。父親把乾糧袋抖了一陣,抖出一撮稞粉渣,與野菜一起煮成糊糊,抹在我嘴裡,我的哭聲才慢慢止住。父親笑道:“這伢子得虧牙沒長齊,不然把我手指都吃掉了。”

019 一天,行軍中路過一條小河,父親看見河裡有魚,便想釣幾條魚給母親吃,幫她催催奶。不料對面林子裡突然沖出一隊敵人騎兵,母親從警衛員手裡接過駁殼槍,沖號兵喊:“吹調兵號!”號兵一吹號,隊伍前後呼應,頓時山中號聲回蕩,敵人騎兵以為中了埋伏,慌忙撤回林中我們才得以脫險。

020 滴答滴答滴答……滴答滴答滴答……一年後,在我周歲的日子裡,伴隨著馬蹄聲聲,我和母親跟隨紅二方面軍到達陝北。在這裡,經過二萬五千里長征勝利會師的三大紅軍主力,即將改編為開赴抗日戰爭前線的八路軍。一天,林伯渠伯伯來看母親,見我又黃又廋,始終被母親抱在懷裡,奇怪地問:“孩子一歲多了吧?怎麼還要抱著?讓她自己去玩吧。

020-1 母親對林老說:“孩子跟著我們長征,餐風露宿,吃野菜,喝雪水,發育不良,兩條腿至今還是軟的,不能站立。”當天,林伯渠伯伯給母親送來一條羊腿。此後,母親每天削一塊羊腿肉,用搪瓷缸燉成羊肉湯喂我。慢慢的,我能站立起來了。

021 紅軍長征勝利八十年了,我也八十多歲了。因為長征時我太小了,所以我的長征是被父母和無數的叔叔、阿姨抱著或背著“走”過的,是被小騾馬馱著“走”過的。長征一年,在這條充滿險惡也充滿希望的道路上,那日日夜夜迴響在耳邊的滴答滴答的馬蹄聲啊,早已刻入了我生命的歷程中、記憶的底片上,就像風走過,必定會在樹上留下風痕,雨打過,必定會在地上留下雨跡——它是我生命中永遠揮之不去的美麗歌謠。

圖文:大關、趙剛(連趣網CEO)

《長征·1936三部曲》是畫家沈堯伊以長征為主創作的又一部連環畫巨著,由《奠基禮》《大迴旋》《大會師》三部分組成,表現了1935年10月到1936年10月期間的長征史實。

《長征·1936三部曲》獲中國出版集團出版獎。

下面向讀者介紹他創作的長征小故事《遠去的馬蹄聲》。

文字作者 賀捷生(賀龍元帥之女)

賀捷生:賀龍元帥之女,湖南桑植人,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軍旅作家,軍事科學院軍事百科研究部原部長。先後調入軍事科學院、總政治部、武警部隊等單位從事研究和宣傳工作。20世紀80年代,開始文學創作。發表了《共青暢想曲》、《擊斃二王的報告》、《祝你一路平安》三部報告文學作品,在讀者中引起很大反響。1996年被授予少將軍銜。《父親的雪山,母親的草地》獲人民文學獎優秀散文獎。

01 滴答、滴答、滴答……滴答、滴答、滴答……初次來到這個世界,我敢說,沒有誰比我聽到了更多的馬蹄聲,也沒有誰像我那樣整日整夜地枕著馬蹄聲入眠,更沒有誰像我那樣每天等待著那串馬蹄聲的響起,就像等待日出和日落。

02 我是紅軍的女兒,出生在1935年11月1日。母親說,那天,在我的故鄉桑植,父親派來照顧她的衛生員因事外出了,屋裡只剩下她一個人。就在這時,我急不可待地出生了。母親蹇先任是個無比堅強的女戰士,在戰場上出生入死,什麼困難沒有經歷過?屋裡沒有第二個人,她自己果斷地拿起剪刀,剪斷了臍帶。聽見我發出第一聲啼哭,疲憊的母親笑了。

03 一陣滴答滴答的馬蹄聲由遠而近,像風一樣刮過來。父親賀龍在前線聽到我出生的消息,欣喜若狂。剛好打了大勝仗,他喜上加喜,騎上他那匹高頭大馬,火速趕回洪家關的賀家老屋,一進房門就把正在熟睡的我抱起來。我一下被他粗硬的鬍子紮醒了,可能那時的我,把它強烈的愛當作對我的侵犯,不禁哇哇大哭。

04 回到前線,為了祝賀我的誕生和剛剛取得的勝利,父親和伯伯、叔叔們縱情喝起酒來。父親說:“我家小毛毛出生了,還沒有取個名字呢,你們給我出個主意吧!”部隊的副總指揮,我的姨父蕭克說:“小毛毛一出生部隊就打大勝仗,是個好兆頭。正好總指揮姓賀,就叫她賀捷生吧!”這就是我的名字的由來。

08 母親生下我就沒奶,每到宿營地,都抱著我四處找奶。老鄉們見紅軍中還有嬰兒,非常稀奇,有奶的嬸子和大姐紛紛把我從母親懷裡接過去,爭著喂我。母親利用這個機會,給她們講革命道理,說紅軍是窮人的隊伍,我們千里轉戰,就是為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

09 一個懵懂的孩子,餓了,尿了,骨頭被小騾馬顛得快要散架了,我只會哭,不停地哭。久而久之,如果我不哭了,叔叔、伯伯和阿姨們反而感到不習慣。因為一旦我不哭,多半是病了,哭不出來了。有一次,我病得很重,不吃不哭不睜眼,長征路上又沒有藥。當地老百姓告訴媽媽一個偏方,用百年老灶的土,加上蛋清和成泥,糊在我的肚臍上。這個偏方還真管用,兩三天后我又有力氣哭了。父母聽到我的哭聲,懸著的心才放下了。

010 每到宿營地,大家都安排我和母親住能遮風擋雨的房子。指戰員經過我們居住的屋外,總要停下聽一聽,看看我在哭,還是在笑。有一次,我又病了,兩三天沒聽到我的動靜,大家的臉上籠罩著一片陰雲,以為我活不成了。有位叔叔找了塊花布,遞給我母親說:“娃兒走的時候用這塊花布包她吧,她到底是個女孩。”

011 三天后,我又哭了。我響亮的哭聲,使大家笑顏逐開,心花怒放。長征隊伍前面看不見頭,後面看不見尾,叔叔阿姨們傳遞著一句話:捷生又哭了,捷生又哭了。

013 在一個山埡口,兩邊山頭上突然出現了敵人。父親拍馬迎戰,調動部隊迅速把敵人壓下去。就在他指揮部隊營地的時候,我像個飛起來的包裹,從他懷裡顛了出去,重重地摔在草叢中。

014 離開了父親溫暖的懷抱,山風像水那樣徐徐漫來,摔暈在草叢中的我慢慢醒來,那串熟悉的馬蹄聲已銷聲匿跡。周圍冷冰冰的,我有氣無力地哭起來。走在大部隊後面的幾個傷患聽到了我微弱的哭聲。一個細心的傷患,一瘸一拐地循著哭聲找過來,在草叢裡發現了奄奄一息的我。“快來看啊!”他招呼同伴們,“是個小嬰兒,身上還裹著咱們紅軍的軍衣呢!”傷病員們紛紛擁上來,輪流抱著我,端詳著我。“看這小可憐,一定是紅軍的後代。”“對,要是留在草叢裡不餓死、凍死,也會被狼吃了。我們不能丟下她不管。”

015 一場緊張的遭遇戰過後,隊伍繼續趕路。鬆弛下來的父親習慣性地伸手去掏口袋裡的煙斗,突然他的懷裡空了!他心愛的女兒不見了!“糟糕”二字還未出口,父親的汗珠已經滾滾流淌,帶上警衛員,他調轉馬頭十萬火急地沿路回去尋找。疾馳數十裡,不見我的蹤影。正在路邊歇息的傷病員列隊向總指揮問好,父親一陣風從他們面前刮過去。傷病員不知發生了什麼事,驚愕地看著父親策馬遠去。沒走多遠,父親心裡一驚,下意識地勒住韁繩,馬在噅噅嘶鳴中調轉身子,又往回跑。完全出於一絲僥倖心理,父親向路邊的傷病員打聽:“你們誰見過我的孩子?”傷病員們一愣,把剛撿到的繈褓舉了起來。“是她!是她!”父親從馬上滾了下來,搶奪一般把我摟進懷裡,兩滴渾濁的淚水奪眶而出。

018 過草地時,荒無人跡,滿目蒼涼,滴答滴答的馬蹄聲綿軟無力。母親把乾糧分給了丟了乾糧的小紅軍;身為總指揮的父親也斷了糧,我餓得嗓子都哭啞了。父親把乾糧袋抖了一陣,抖出一撮稞粉渣,與野菜一起煮成糊糊,抹在我嘴裡,我的哭聲才慢慢止住。父親笑道:“這伢子得虧牙沒長齊,不然把我手指都吃掉了。”

019 一天,行軍中路過一條小河,父親看見河裡有魚,便想釣幾條魚給母親吃,幫她催催奶。不料對面林子裡突然沖出一隊敵人騎兵,母親從警衛員手裡接過駁殼槍,沖號兵喊:“吹調兵號!”號兵一吹號,隊伍前後呼應,頓時山中號聲回蕩,敵人騎兵以為中了埋伏,慌忙撤回林中我們才得以脫險。

020 滴答滴答滴答……滴答滴答滴答……一年後,在我周歲的日子裡,伴隨著馬蹄聲聲,我和母親跟隨紅二方面軍到達陝北。在這裡,經過二萬五千里長征勝利會師的三大紅軍主力,即將改編為開赴抗日戰爭前線的八路軍。一天,林伯渠伯伯來看母親,見我又黃又廋,始終被母親抱在懷裡,奇怪地問:“孩子一歲多了吧?怎麼還要抱著?讓她自己去玩吧。

020-1 母親對林老說:“孩子跟著我們長征,餐風露宿,吃野菜,喝雪水,發育不良,兩條腿至今還是軟的,不能站立。”當天,林伯渠伯伯給母親送來一條羊腿。此後,母親每天削一塊羊腿肉,用搪瓷缸燉成羊肉湯喂我。慢慢的,我能站立起來了。

021 紅軍長征勝利八十年了,我也八十多歲了。因為長征時我太小了,所以我的長征是被父母和無數的叔叔、阿姨抱著或背著“走”過的,是被小騾馬馱著“走”過的。長征一年,在這條充滿險惡也充滿希望的道路上,那日日夜夜迴響在耳邊的滴答滴答的馬蹄聲啊,早已刻入了我生命的歷程中、記憶的底片上,就像風走過,必定會在樹上留下風痕,雨打過,必定會在地上留下雨跡——它是我生命中永遠揮之不去的美麗歌謠。

圖文:大關、趙剛(連趣網C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