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鄉賢丨陳稜與開發臺灣

台 灣

“陳稜,實乃開發臺灣的‘開山老祖’”

——連橫《臺灣通史》語

陳稜,字長威,隋朝廬江襄安(今無為縣)人,生卒年不祥。父峴,少驍勇,跟從章大寶為帳內部曲。積功升至譙州刺史。隋文帝時,高智慧等江南貴族起兵反隋,無為各地豪傑也紛紛舉兵響應,並共推陳峴為統帥。陳峴準備拒絕,陳稜立即表示不可,他向其父親分析說:“現在大家都起兵反隋,若拒絕反而會招致禍害。為今之計,不如假裝答應,再相機行事”,顯示其高超的應變能力。當時,

柱國李徹率軍行至當塗,陳峴暗地裡派遣陳稜至李徹軍中,請求作為內應,裡應外合,擊敗叛軍。後來雖然因事洩露,陳峴被殺,但陳稜得以僥倖逃脫,因其忠勇,拜其為開府,率領軍隊很快鎮壓了南方叛亂。

隋煬帝即位,任命陳稜為驃騎將軍。大業三年(607年),又任命他為武賁郎將。時大臣何蠻極力說服隋煬帝開拓流求(今臺灣)荒蠻之地,煬帝先派何蠻和羽騎尉朱寬率水師萬余人遠征流求,

戰果不大。於是又于大業六年(610年),派陳稜與朝請大夫張鎮周率東陽(今浙江金華)兵萬餘人自義安(今廣東潮州一帶)漂流過海,往擊流求。陳稜率軍先到達一鯤身(今澎湖),再抵臺灣西海岸中部登陸,但受到臺灣土王歡斯率部抵擋,經數場激戰,隋軍大獲全勝,土王歡斯被斬首,陳稜俘虜了數千人而歸。

台 灣

大業八年(612年),隋煬帝出征高麗(今朝鮮)時,以陳稜為東萊(今山東半島東北部)留守。適遇楊玄感起兵造反,陳稜率兵萬餘人鎮壓。不久又奉詔至江南營造戰船,率兵襲破孟讓,以功被封為光祿大夫,賜爵信安侯。又擊敗江淮起事軍隊的李子通、左才相、杜伏威等部,拜右禦衛將軍。這個時候,陳稜忠實地跟隨隋煬帝,受命南征北戰,

實乃“愚忠”!隋煬帝死後,隋朝四分五裂,陳稜受到排擠,不得已投靠了杜伏威,不久被杜伏威殺害。

陳稜一生最主要的事蹟就是經略臺灣。在連戰祖父連橫先生所撰的《臺灣通史》中,陳稜被連橫稱作臺灣的“開山之祖”。稱陳稜率大軍經略臺灣,“是為中國經略澎湖之始,而亦東入臺灣之機也。”“澎湖與中國通也已久,而其見與載籍者,則始于隋代爾”。連橫還把台南“開山宮”和台中“東大墩”兩處著名古跡論證為是陳稜的古跡。

這就是說,連橫把無為人陳稜作為中國開發臺灣並載入史冊的第一人,證明了臺灣自1400多年前就已由中國人最早開發。

引申閱讀:

民族英雄林則徐在《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中說:“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一個人,只要他做的事于國有益,于祖國的統一大業有益,我們就應該永遠牢記他,讓子孫後代永遠懷念他。因為,祖國的利益高於一切。(童毅之)

這是一個有溫度的公眾號

來源 | 無為發佈 無為週刊

祖國的利益高於一切。(童毅之)

這是一個有溫度的公眾號

來源 | 無為發佈 無為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