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熱巴和秦始皇的《秦時明月麗人心》敗筆是小鮮肉臉上的鬍子!

最近新疆姑娘迪麗熱巴的《秦時明月麗人心》正在熱播,鑒於之前曾是《秦時明月》系列動畫片的粉絲,也就去看看這同樣由溫世仁先生創作的《秦時明月》改編的電視劇。但看了幾集之後發現熱巴的《秦時明月麗人心》原著有很大的差別,

算是套用了《秦時明月》來講宮鬥的故事,這也不算什麼。但是有一點比較看不下去,小鮮肉們的臉上都是光溜溜的!

從第一集的背景嫪毐叛亂可以推斷出這一年秦始皇這一年大概是二十二歲(《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年十三歲,

莊襄王死,政代立為秦王。~~~(秦始皇)九年,彗星見,或竟天。攻魏垣、蒲陽。四月,上宿雍。己酉,王冠,帶劍。長信侯毐作亂而覺)。

我們可以看看秦始皇遺留下來的畫像和張彬彬的秦始皇扮相,畫像上秦始皇明顯是絡腮胡,二十二歲不說鬍子拉碴,

但也不會張彬彬那樣是光溜溜的。

我們再來看看兵馬俑和電視劇裡面的士兵的對比,兵馬俑基本都是有鬍子的,電視劇裡面的也基本都是光溜溜的臉。

古人男性留鬍子應該是一個基本常識,可能的原因如下:

1.社會觀念。古代在很多地區,剃去毛髮被當作一種很嚴重的刑罰。中國有髡刑(髡刑源于周,王族中犯宮刑者,以髡代宮,即斷長髮為短髮。至秦時,

失去了這一性質,成為一種剃除受刑者鬚髮的刑罰。蓄髮留須是中國古代男子的正常狀態,此類刑罰採取的是將罪犯的發須強行剃除,使罪犯處於一種明顯的非正常狀態,並因此感受到痛苦。)

2.男性象徵。鬍鬚既是男性的重要象徵,也是成年的象徵。在古中國,鬍鬚有各種象徵意義,長髯是智慧;虯髯則是勇猛。

3.宗教因素。中國儒教認為(秦始皇可能比較不大在意這個):’身體髮膚,

受之父母。‘鬍鬚只能修理,不能剪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