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都說北洋軍閥是老粗,其實他們真心懂文化?

北洋軍閥統治中國是從1912年大清朝倒閉,袁世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算起,到1928年張學良在東北易幟,服從國民政府,表面上蔣介石統一中國為止。

說起北洋軍閥,人們腦海中通常都會冒出各自為政、窮兵竇武、割據混戰、戰火紛飛、禍國殃民、民不聊生等歷史片段,

以及近乎走馬燈似的來來去去、上上下下的執政者。--這些萬惡的軍閥們可沒少抓捕甚至屠殺愛國師生,似乎把中國近代史上所有的壞事都做盡了!

歷史事實果真如此嗎?什麼事情都有其兩面性。

爭地盤歸掙地盤,但是,在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在辦教育上軍閥們大都不含糊,雖然也有像袁世凱、吳佩孚等人讀過書的,但是,憑藉槍桿子登上歷史舞臺的軍閥們大多是“一介武夫”,但是他們對於教育的熱忱和支援,對於知識份子的尊重,可謂前所未有。

先來聊聊袁世凱。作為北洋軍閥的“開山鼻祖”,袁世凱因為在戊戌變法中背信棄義、竊取資產階級革命果實、和日本簽訂旨在賣國的“二十一條”以及復辟帝制等等而遭世人深惡痛絕,

因此人們貼之以“竊國大盜”、“賣國賊”等臉譜化的標籤。然而少有人記得,袁世凱曾對中國近現代教育做出了突出貢獻。

1905,已經延續1000多年的科舉制度壽終正寢,而牽頭廢除科舉的正是袁世凱。科舉制度的廢除,為新式學校的發展掃除了最大的障礙。其實,袁世凱一直對於興辦新式學校表示出極大的熱情。

早在擔任山東巡撫期間,他便緊隨京師大學堂之後創辦了近代中國第二所官立大學堂山東大學堂,即現在山東大學的前身。1901年末,袁世凱接替過世的李鴻章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傾力發展新式教育。截止1907年,直隸省辦有專門學堂12所,實業學堂20所,優級師範學堂3所,初級師範學堂90所,師範傳習所5處,中學堂30所,小學堂7391所,女子學堂121所,蒙養院2所,總計8723所,
當時的直隸省成為洋務運動期間興辦新式學堂最多的省份。而他建立的以“北洋六鎮”為首的現代化陸軍及“保定陸軍學堂”、“軍醫學堂”等軍事院校,不僅開創了中國近現代軍事教育的先河,更為近代中國培養了不計其數的軍事人才。

袁世凱終其一生都對推行新式教育不遺餘力,

並給予知識份子以足夠的尊重和敬畏。

他在繼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後,頒佈的第一項任命就是委任嚴複為北京大學校長。嚴複是近代著名的翻譯家、教育家,如果說袁世凱對他的尊重多少出於相識相交多年的私人情分,那麼袁世凱對於張伯苓的敬畏可知當時知識份子地位之高。

南開大學由張伯苓創辦于1904年,當時屬於私立大學,因此一直以各方捐款維持,其中又以包括北洋軍閥在內的各地軍閥的捐助為主,而袁世凱及其家人前後捐款近達20萬元,堪稱南開大學第一大金主。袁世凱成為大總統後,想讓四子袁克瑞和五子袁克權到南開大學讀書,同時出於兒子安全的考慮,請求允許兩名護衛隨行,卻遭到張伯苓的斷然拒絕!張伯苓認為,允許學生帶隨從入校,會將校風帶壞,因此不假思索地予以拒絕。不可思議的是,袁世凱竟然無計可施,只得為兩個兒子另尋學校。可以看出,縱然袁世凱當世梟雄,又有總統冠冕加身,但是權力在知識份子面前依舊黯然失色。

袁世凱不僅熱衷辦學,對大知識份子還是畢恭畢敬的。

1914年,民國最牛的國學大師章太炎,不滿袁世凱的獨裁統治,跑到總統府去叫駡,並砸了總統府的傢俱。袁世凱只是將其軟禁在龍泉寺,並每月提供五百大洋作為生活費用,同時親自手書八條保護準則,包括:“飲食起居用款多少不計”,“毀物罵人,聽其自便,毀後再購,罵則聽之”,諸如此類的條款。

(老東北大學)

再來看看張作霖。素有“悍匪”之名的東北王張作霖,早年唯讀過幾個月的私塾,作為一個半文盲,他對教育極為重視並投入鉅資。他曾說:“我沒讀過書,知道肚子裡沒有墨水的害處……我寧可少養五萬陸軍,但東北大學非辦不可!”在他的支持下,東北大學於1924年正式成立,到1925年時,其規模和功能在國內已是首屈一指。為吸引一流學者前來東北大學任教,張作霖蓋新村、建別墅,給予教授們最好的條件,薪資甚至超過當時的北大、清華以及南開。他還規定,“凡大學教授等薪金,一律用銀元發給,並不許拖欠”。

司徒雷登創辦燕京大學時,四處籌款,張作霖多次慷慨解囊,從不推諉。為了樹立尊師重教的風氣,張作霖每當孔子誕辰都會脫下戎裝,穿上長袍馬褂,前往各所學校給老師們打躬作揖,尊師敬師之意溢於言表。

北洋政府中,幾乎每個軍閥都將教育放在重要位置,都發自肺腑地尊重知識份子。“山西王”閻錫山早年留學日本,深受日本教育先行思想的影響。他意識到,要想強國強軍,必須重視教育。他主政山西30多年間,將山西的教育做成了中國教育的典範。1942年,山西全境適齡兒童入學率超過80%,此後多年保持這一水準。如此高的適齡兒童入學率,即便當時的美國也未能做到

(直系軍閥首領曹錕)

尊師重教方面,直系軍閥首領曹錕做得更加徹底。布販子出身、外號“曹三傻子”的曹錕,辦起教育來實在是“傻”到了家。他創辦河北大學之後,經常在教授休息室裡候著,等到教授們下課後便上前噓寒問暖,好不客氣。炎熱的夏天,他看到教授們在講臺上汗流浹背,便安排校工逐一送去毛巾,後來乾脆在教室裡裝個鐵櫃,置入冰塊用於降溫。每逢發放工資的日子,曹錕都會囑咐工作人員將大洋用紅紙包好,用託盤恭恭敬敬地送到每一位教授的手中。當然,他在對學生的各種訓話中偶爾也會露出權傾一方的大軍閥應有的狠勁:“這些教授都是我辛辛苦苦請來的,如果誰敢對教授不禮貌,我就要誰的腦袋!”

(大師輩出的年代,看看你認識幾個?)

軍閥們表面功夫做的足,而實惠也給的到位。這就是用“銀子”說話。

當時一個員警月薪是多少呢?6塊大洋,一般工人15塊大洋一個巡長,相當於現在派出所長是16-18塊大洋,上海的一個衛生局科長30塊大洋。

普通教師:中學教師平均120塊大洋;小學教師平均30塊大洋。名牌大學教授更是高薪啊,在1920年代,北京大學一級教授胡適、辜鴻銘、馬敘倫、蔣夢麟、沈尹默、馬寅初等人的月薪為280大洋。北大中文系主任陳獨秀的月薪為400塊大洋。

1918~1919年,青年時代毛澤東在北大圖書館擔任管理員,月薪8個大洋。

當時北平四合院一個月的租金不過20元,北京一個四口之家,每個月60元就可以維持正常的生活。教授們一二個月的工資就可以在北平買一個四合院。

民國時期,大師雲集,新中國成立後的大師們也多數來自民國。追根溯源,也是北洋政府統治時期,一干軍閥重視教育、尊重知識份子的結果。從這個角度來看,北洋軍閥似乎並不那麼討厭了,甚至還有點兒討人喜歡。

(圖片來自網路)

2017/8/19

多謝四方眾鄉親:

感謝大量粉絲的支持,希望您閱讀後點贊、轉發,長期堅持原創真的很不容易。堅持是一種信仰,專注是一種態度!

其中又以包括北洋軍閥在內的各地軍閥的捐助為主,而袁世凱及其家人前後捐款近達20萬元,堪稱南開大學第一大金主。袁世凱成為大總統後,想讓四子袁克瑞和五子袁克權到南開大學讀書,同時出於兒子安全的考慮,請求允許兩名護衛隨行,卻遭到張伯苓的斷然拒絕!張伯苓認為,允許學生帶隨從入校,會將校風帶壞,因此不假思索地予以拒絕。不可思議的是,袁世凱竟然無計可施,只得為兩個兒子另尋學校。可以看出,縱然袁世凱當世梟雄,又有總統冠冕加身,但是權力在知識份子面前依舊黯然失色。

袁世凱不僅熱衷辦學,對大知識份子還是畢恭畢敬的。

1914年,民國最牛的國學大師章太炎,不滿袁世凱的獨裁統治,跑到總統府去叫駡,並砸了總統府的傢俱。袁世凱只是將其軟禁在龍泉寺,並每月提供五百大洋作為生活費用,同時親自手書八條保護準則,包括:“飲食起居用款多少不計”,“毀物罵人,聽其自便,毀後再購,罵則聽之”,諸如此類的條款。

(老東北大學)

再來看看張作霖。素有“悍匪”之名的東北王張作霖,早年唯讀過幾個月的私塾,作為一個半文盲,他對教育極為重視並投入鉅資。他曾說:“我沒讀過書,知道肚子裡沒有墨水的害處……我寧可少養五萬陸軍,但東北大學非辦不可!”在他的支持下,東北大學於1924年正式成立,到1925年時,其規模和功能在國內已是首屈一指。為吸引一流學者前來東北大學任教,張作霖蓋新村、建別墅,給予教授們最好的條件,薪資甚至超過當時的北大、清華以及南開。他還規定,“凡大學教授等薪金,一律用銀元發給,並不許拖欠”。

司徒雷登創辦燕京大學時,四處籌款,張作霖多次慷慨解囊,從不推諉。為了樹立尊師重教的風氣,張作霖每當孔子誕辰都會脫下戎裝,穿上長袍馬褂,前往各所學校給老師們打躬作揖,尊師敬師之意溢於言表。

北洋政府中,幾乎每個軍閥都將教育放在重要位置,都發自肺腑地尊重知識份子。“山西王”閻錫山早年留學日本,深受日本教育先行思想的影響。他意識到,要想強國強軍,必須重視教育。他主政山西30多年間,將山西的教育做成了中國教育的典範。1942年,山西全境適齡兒童入學率超過80%,此後多年保持這一水準。如此高的適齡兒童入學率,即便當時的美國也未能做到

(直系軍閥首領曹錕)

尊師重教方面,直系軍閥首領曹錕做得更加徹底。布販子出身、外號“曹三傻子”的曹錕,辦起教育來實在是“傻”到了家。他創辦河北大學之後,經常在教授休息室裡候著,等到教授們下課後便上前噓寒問暖,好不客氣。炎熱的夏天,他看到教授們在講臺上汗流浹背,便安排校工逐一送去毛巾,後來乾脆在教室裡裝個鐵櫃,置入冰塊用於降溫。每逢發放工資的日子,曹錕都會囑咐工作人員將大洋用紅紙包好,用託盤恭恭敬敬地送到每一位教授的手中。當然,他在對學生的各種訓話中偶爾也會露出權傾一方的大軍閥應有的狠勁:“這些教授都是我辛辛苦苦請來的,如果誰敢對教授不禮貌,我就要誰的腦袋!”

(大師輩出的年代,看看你認識幾個?)

軍閥們表面功夫做的足,而實惠也給的到位。這就是用“銀子”說話。

當時一個員警月薪是多少呢?6塊大洋,一般工人15塊大洋一個巡長,相當於現在派出所長是16-18塊大洋,上海的一個衛生局科長30塊大洋。

普通教師:中學教師平均120塊大洋;小學教師平均30塊大洋。名牌大學教授更是高薪啊,在1920年代,北京大學一級教授胡適、辜鴻銘、馬敘倫、蔣夢麟、沈尹默、馬寅初等人的月薪為280大洋。北大中文系主任陳獨秀的月薪為400塊大洋。

1918~1919年,青年時代毛澤東在北大圖書館擔任管理員,月薪8個大洋。

當時北平四合院一個月的租金不過20元,北京一個四口之家,每個月60元就可以維持正常的生活。教授們一二個月的工資就可以在北平買一個四合院。

民國時期,大師雲集,新中國成立後的大師們也多數來自民國。追根溯源,也是北洋政府統治時期,一干軍閥重視教育、尊重知識份子的結果。從這個角度來看,北洋軍閥似乎並不那麼討厭了,甚至還有點兒討人喜歡。

(圖片來自網路)

2017/8/19

多謝四方眾鄉親:

感謝大量粉絲的支持,希望您閱讀後點贊、轉發,長期堅持原創真的很不容易。堅持是一種信仰,專注是一種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