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他們在沙漠種3萬棵樹,建成“桃花源”

印度的Sadhana本來是一片森林,後來被人為破壞成了一片沙漠。

2003年,有人在這裡建立起了一個環保生態社區。從此,來自世界各地的志願者們彙聚到這裡種樹,把這片沙漠再次恢復成了森林。瑞典斯德哥爾摩的攝影師Néha Hirve花了兩個月的時間在這裡創作了一組人與自然和諧美的照片。

Sadhana位於印度南部的泰米爾納德邦,

這裡原本生長著茂密的樹林,18世紀至20世紀期間,歐洲殖民者在這裡興建城市,大規模砍伐樹木,後來這裡變得如同沙漠。2003年,一個名叫Aviram的以色列人在Auroville社區的基礎上成立了規模較小的Sadhana社區,他的使命是通過重新造林來恢復這片土地的生機。Auroville社區建立於20世紀60年代,被稱為“黎明之城”,是一個烏托邦式的社區。 ...

自2015年以來,全球各地的志願者來到Sadhana種植了3萬多棵樹,把這裡建成了與世隔絕的“桃花源”。Hirve說: “很多人帶著自己想要解決的問題來到這裡,置身於這個與土地親密接觸的簡單環境中,使得他們有空間從自己正在經歷的事情中走出來。”

Hirve在撰寫碩士論文的過程中首次讀到了關於印度“黎明之城”的論文,今年早些時候,她就踏上了尋找“黎明之城”的路,來到了Sadhana社區。作為一個城市人,Hirve只有到達這裡才感到自己徹底慢了下來。她第一次體驗到拍攝的過程重在當下,而不是只盯著最後的結果。

儘管一開始Hirve對這裡的生活方式很驚訝,但她很快適應了,例如,與網路隔絕的生活,吃純素食物。有一次,當太陽能電力很低的時候,Hirve通過腳踏自行車提供的動力驅動了一台小攪拌機,用它攪拌了足夠40人吃的辣椒醬。

Hirve說:“我參加了社區,和他們做一樣的事情,幫忙做飯、打掃、種樹,這些都非常有用。他們把我看作是社區的一名成員,而不是一個從外面進來的攝影師。”

由於原始的生活狀態,Hirve在拍攝過程中也遇到過麻煩。曾經一度氣溫太高,她開始擔心膠捲會出問題,而Sadhana沒有冰箱,她不得不去附近的一個村莊,把膠捲儲存在一家霜淇淋店裡。圖為志願者Ciaran在圖書館裡彈吉他。

Hirve的這組攝影作品名字叫“Full Shade / Half Sun”,作品旨在給全世界介紹Auroville和Sadhana社區相對不為人知的故事,並敦促人們思考與土地有關的生活方式。她說:“地球上發生的所有這些環境變化,需要替代解決方案。

而Sadhana沒有冰箱,她不得不去附近的一個村莊,把膠捲儲存在一家霜淇淋店裡。圖為志願者Ciaran在圖書館裡彈吉他。

Hirve的這組攝影作品名字叫“Full Shade / Half Sun”,作品旨在給全世界介紹Auroville和Sadhana社區相對不為人知的故事,並敦促人們思考與土地有關的生活方式。她說:“地球上發生的所有這些環境變化,需要替代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