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南亞大象印度也叫“人種博物館”

印度因在歷史上屢遭外族入侵、佔領和同化融合而形成了今天血統混雜、人種繁多的特點,

素有“人種博物館”之稱,幾乎包括了世界所有三大人種(即蒙古、歐羅巴和尼格羅人種),並在印度形成7個種族,即:印度雅利安人(約占總人口的75%)、達羅毗荼人(約占總人口的20%)、蒙古利亞人、雅利安-達羅毗荼人、蒙古利亞-達羅毗荼人、西徐亞-達羅毗荼人和突厥-伊朗人。此外,還有幾十萬英印混血人。印度的民族也眾多,其中主要有印度斯坦族、泰盧固族、馬拉地族、泰米爾族、孟加拉族、古吉拉特族、卡納達族、馬拉雅拉姆族、奧裡亞族、阿薩姆族、旁遮族、拉賈斯坦族、比哈爾邦族等。
此外,印度還有400多個土著部族,又稱“列表部族”,總人口在4千萬左右。它們尚處於不同的社會發展階段,社會風俗千奇百怪,大部分分佈在山區森林和邊遠地區。多民族的特點為印度民族的統一,軍隊的組成以及同周邊國家的關係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

眾多的民族與部族帶來印度繁多複雜的語言。據統計,全印各民族和部族的語言超過150種。獨立後迄今,印度未能統一全國的語言。英國統治時期規定英語為全印通用的官語。獨立後,印度政府宣佈以印地語為國語,在全國普及,並決定經過15年後將印地語取代英語為全印統一的官語。

然而60多年過去了,如今英語在印度的普及程度比之獨立之初有增無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