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南陽年近八旬的園藝師,帶著老伴為家鄉月季奉獻創新

龍騰南陽訊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這就是我的日常生活。”站在自己的月季園裡,辛庭柱一臉自豪和滿足。對於79歲的的他來說,這樣的生活,不是詩意追求,不是老來閒適,更不是生活所迫,

而是老驥伏櫪,是夢想和希望的所在。

“我一生都從事園林技術推廣工作,希望能用畢生所學,為南陽月季種植技術和造型創新出一點力。2019年,南陽將舉辦世界月季洲際大會,我想讓南陽月季在世界舞臺上多一點光彩。”為了這個夢想,辛庭柱和老伴先後拿出3萬多元退休工資,

在所住的養老院附近開闢了一塊月季園,專門從事月季育苗、嫁接、造型等研究。

結緣月季 老有所樂

1965年,辛庭柱畢業于河南農大園藝專業。畢業後,他先後在新疆、南陽從事種植技術研究和推廣工作,直至1999年退休。當別的退休老人都卸下擔子頤養天年的時候,辛庭柱卻開始琢磨如何讓晚年生活更有意義,讓自己畢生所學發揮更大價值。

十幾年來,他先後研究了多種植物的種植和造型藝術。

2014年,受南陽月季產業發展盛況影響,辛庭柱也將目光轉移到月季上來。為了瞭解南陽月季市場,他和老伴騎著電動車跑遍了南陽市區周邊的月季園和月季種植基地;為了買到一種少見的黑色品種,他也學著在網上下單,讓賣家將植株空運過來;為了研究哪種方法更適合藤本月季生長,知道哪種農藥能更好地抑制葉間發岔,

他在每株苗上都綴上說明,時時記錄。

在種花養花的過程中,辛庭柱遇到了想不到的困難,收穫了精神的快樂,他也意識到:南陽的月季規模已經在市場上遙遙領先,但品質的提升、工藝的創新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於是,他制定了一個新的目標——進行月季造型創新,

為南陽月季質的提升作出貢獻。

夢想生根 老有所為

2015年6月,辛庭柱和老伴把家搬到了市郊一個養老院裡。辛庭柱說,搬家時他們叫了兩輛大車,一輛車裝生活用品,一輛車裝月季。在養老院附近,辛庭柱租下了將近一畝地,用來培育月季。他和老伴幾乎每天10多個小時都待在這塊地裡。

走進這座小小的月季園,只見各色月季次第開放,幾排花瓶狀月季叢尤為引人注目。辛庭柱說,這是自己花費最多心血的作品,最大的花瓶已經培育了一年半。花瓶部分由薔薇纏繞而成,瓶口處用月季嫁接。為了嫁接效果,他自製了一個一米多高的凳子,站在上邊一株一株親手操作,每個花瓶要數天才能完成。

“你看,這個瓶子開的全是同一種顏色的花,由單一品種的月季嫁接而成;旁邊這個是由雙色花嫁接而成;那邊的是由三色花拼接而成,目前還不是特別成功。嫁接的品種越多,操作就越難,但我希望能不斷進步,最好能嫁接成七彩花瓶。”除了花瓶,辛庭柱還研究了雙龍抱柱、芝麻開花等月季造型。他說,他希望把月季和文化結合起來,讓每一個月季造型都成為文化作品。

為了這塊月季園,辛庭柱把他和老伴的退休工資都用來購置月季苗和種植工具,截至目前已經投入了3萬多元,但他表示這些還遠遠不夠。辛庭柱說:“我做這些不圖名不圖利,就是希望南陽月季未來能發展得更好。我一輩子從事種植技術研究推廣,希望能在這方面做些貢獻,在世界月季洲際大會上為南陽月季增光添彩。”

南陽報業傳媒集團全媒體記者 楊東梅 周夢

“你看,這個瓶子開的全是同一種顏色的花,由單一品種的月季嫁接而成;旁邊這個是由雙色花嫁接而成;那邊的是由三色花拼接而成,目前還不是特別成功。嫁接的品種越多,操作就越難,但我希望能不斷進步,最好能嫁接成七彩花瓶。”除了花瓶,辛庭柱還研究了雙龍抱柱、芝麻開花等月季造型。他說,他希望把月季和文化結合起來,讓每一個月季造型都成為文化作品。

為了這塊月季園,辛庭柱把他和老伴的退休工資都用來購置月季苗和種植工具,截至目前已經投入了3萬多元,但他表示這些還遠遠不夠。辛庭柱說:“我做這些不圖名不圖利,就是希望南陽月季未來能發展得更好。我一輩子從事種植技術研究推廣,希望能在這方面做些貢獻,在世界月季洲際大會上為南陽月季增光添彩。”

南陽報業傳媒集團全媒體記者 楊東梅 周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