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初為人母,我差點面臨和寶寶的分別!信陽媽媽必看!

昨天下了班去醫院探望剛剛生娃的表妹,情況有點糟糕,孩子黃疸太高,被送到新生兒科照藍光去了。

表妹為此心焦不已,總是動不動就哭,光是我呆著一個小時內,她就哭了三次,

而且越勸越哭,表妹夫急得要死,又不敢說什麼,剛做爸爸的人臉上一點喜悅之情都沒有,倒是蒼老得像四五十歲的男人。

其實說到黃疸,新生兒或多或少都會有, 所以我懷孕時,也沒有特別放在心上,結果一生完,醫生來查房,就告訴我們小籠包黃疸偏高,如果降不下去就要照藍光,我們那時也被嚇得夠嗆,為此,也走了好多彎路。

新生兒黃疸

醫學上把未滿月(出生28天內)新生兒的黃疸,

稱之為新生兒黃疸。

新生兒黃疸是指新生兒時期,皮膚、黏膜及鞏膜黃染為特徵的病症,是新生兒中常見的臨床問題,有生理性和病理性、母乳性之分。

彎路一

如何分辨生理性和病理性黃疸

當時,小籠包生下來沒多久就成了一個“小黃人”,

婆婆看到了,不以為然地說:“沒啥大不了的,多曬曬太陽就好了。”

於是,白天老公就把嬰兒床推到陽臺,跟同病房的另外兩個“小黃人”一起曬太陽,還時不時的調整兒子的位置,用他的話說:“必須得翻個面啊,萬一烤焦了不就成了生煎包嗎?”

但好景不長,第三天,醫生查房時就告訴我們小籠包的黃疸偏高,已超過了標準,懷疑是病理性黃疸。

我當時聽得雲裡霧裡,看著兒子跟其他孩子也沒啥區別,

就是黃了一點,怎麼就成了病理性黃疸呢?後來才弄明白了這裡面的區別:

生理性黃疸

1、寶寶不是出生第一天就出現黃疸的,也就是在出生24小時後出現黃疸;

2、大便的顏色是黃色或者綠色而不是陶土樣白色(膽道閉鎖);

3、寶寶吸吮力正常,

不會出現吸吮無力;

4、寶寶精神正常,沒有出現嗜睡(出生24小時內有長達十幾個小時的抑制期是正常的,超過24小時後應該每次睡眠時間不超過4-5小時)和易激惹(第二晚生理性哭鬧不算)等異常情況;

5、黃疸值在25mg/dl之下,並沒有突然急速升高情況;

6、7~10天后會開始消退,早產兒持續時間較長,除有輕微食欲不振外,無其他症狀。

病理性黃疸

1、寶寶在出生24小時內就出現了黃疸;

2、大便陶土樣白色;

3、寶寶吸吮無力,或者嗜睡(出生24小時內有長達十幾個小時的抑制期是正常的,超過24小時後應該每次睡眠時間不超過4-5小時);

4、黃疸值在25mg/dl以上;

5、黃疸值突然急速升高;

6、寶寶出現精神疲累,少哭,少動,少吃或體溫不穩定、嘔吐、 發燒、小便顏色茶色,角弓反張,易激惹等異常情況;

7、持續時間長,足月兒>2周,早產兒>4周仍不退,甚至繼續加深加重

8、消退後重複出現或生後一周至數周內才開始出現黃疸。

母乳性黃疸

1、患兒多為足月兒,純母乳餵養或母乳餵養為主;

2、大便色黃或淡白;

3、寶寶一般情況好,精神食欲正常,生長發育良好;

4、暫停母乳餵養48~72小時後,黃疸明顯消退,血膽紅素迅速下降30%~50%,恢復母乳餵養後黃疸再次加重;

5、一般在生後4~5天出現,逐漸加重、升高的膽紅素可持續10天左右,然後逐漸減輕,3~12周恢復正常。

當然以上情況也是要結合各個方面來看的,不能一概而論。說實話,當時小籠包吃的好,睡的正常,精神也好,大便也正常,但是就因為數值偏高了一點,所以我們就開始著急去干預治療了。

彎路二

是否需要斷奶

生完小籠包後,因為剖腹產術後疼痛,所以我奶水特別少,但是至少還有一點,勉勉強強夠,但是醫生建議我暫時停止母乳餵養,換成奶粉。

備孕時,我為了防止沒有奶水,還特意準備了一小罐奶粉,所以當醫生提出時,我們基本上都沒有反對,立即當天就斷了母乳,換成了奶粉。

但現在,我真情呐喊!千萬不要因為黃疸斷母乳!如果不是太嚴重,到了需要照藍光的地步,多吃多拉多曬太陽就可以了。

過早的餵食奶粉會引起孩子過敏!!而且容易造成乳☆禁☆頭混淆,後來小籠包就非常偷懶,直接母乳餵養的時候,因為我奶水少,他需要花很大的力氣去吮吸,所以常常拒絕,但是一喝奶瓶就立馬安靜了。

不過,與奶粉餵養相比,母乳餵養的寶寶生理性黃疸的消退時間要略微遲一些,通常在第五天最明顯,一周左右才會慢慢減輕,兩周之內消退。

彎路三

是否需要吃茵梔黃

老公當時也非常著急,在網上搜索如何去黃疸,當時有很多人推薦茵梔黃。

於是老公還特意巴巴去問醫生,為什麼不配點茵梔黃,結果醫生非常生氣地說:"你們現在的年輕人,有病不相信醫生,就相信百度,百度就一定正確啊?”(話說當年百度莆田系醫院事件還沒發生,這個醫生真的好有先見之明啊!)

當時醫生說暫時不用吃這個,所以我們也沒有去外面買,不過後來很慶倖當初幸虧沒有買,因為在2016年8月31日,CFDA(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發佈公告要求修改茵梔黃注射液的說明書,其中【禁忌】項明確:新生兒、嬰幼兒禁用、孕婦禁用!!!

雖然只禁了注射液,但顆粒、沖劑、口服液也不要給寶寶用了,畢竟新生兒腸胃發育不完善,藥對他們來說還是弊大於利。

但有很多媽媽覺得茵梔黃採用的全是中藥成分,特別安全,其實中藥的不良反應是很難被知道的,也就是說,寶寶就算有什麼不良反應,也無!從!考!究!

並且茵梔黃除了無法確定不良反應,還有一點就是吃了後特別容易腹瀉!非常影響寶寶腸道菌群的建立,就這點看,我就覺得無論如何都不能給孩子吃這個藥。

彎路四

喝葡萄糖水可以促進黃疸下降嗎?

婆婆說喝葡萄糖可以降黃疸,還特意讓公公去醫院旁邊的母嬰店裡買了新生兒葡萄糖,但是我記得新生兒好像除了母乳以外,不需要額外喂水和葡萄糖水了,所以當時不肯讓婆婆喂給小籠包吃。

不過婆婆還是趁我不注意的時候偷偷給小籠包喂了一次。幸虧後來醫生進來查房看到了葡萄糖的罐子,說不要給孩子吃了,對治療黃疸並沒有什麼用,婆婆才罷手。

不光如此,喝葡萄糖還可能因此減少寶寶母乳的攝入量,導致胎糞排出延遲,腸道內的膽紅素又經過肝腸迴圈再次進入血液,導致血清膽紅素進一步升高。

也就是說,喝葡萄糖水不僅不利於退黃,還可能加重黃疸。除此之外,葡萄糖水甜甜的,會影響寶寶的味覺,可能成為今後的餵養難題。

彎路四

曬太陽一定有用嗎?

曬太陽有用,但是相對效率比較低,不過大家在醫院生完孩子,醫生和護士都會建議爸媽把嬰兒床推到陽臺,讓寶寶多曬曬太陽的。但對於真正的病理性黃疸來說並沒有什麼作用。

曬太陽時最好脫掉衣服,曬背部和屁股四肢,隔著衣服曬就真的是心理安慰,而起不到協助作用。

老公當初怕小籠包受涼生病,死活不願意脫,婆婆倒是手腳麻利的把他脫個精光,還用毛巾遮住了兒子的眼睛,她說小孩子的眼睛嫩,不能直對著陽光曬,不好。

雖然婆婆有的育兒經驗我覺得挺老土的,但是我們也不得的不承認,當中也有說得對的地方。

最後要提醒一下,雖然太陽光裡有藍光,但還有紫外線,長時間暴露在紫外線下,可能造成寶寶皮膚損傷。所以寶寶不能長時間曬太陽,尤其是夏季!

新生兒黃疸治療方法

目前對新生兒黃疸的治療有三種方法:光療、換血和藥物。

1、換血療法

一般是用於光療失敗、溶血或者已經出現早期膽紅素腦病表現的寶寶。

2、藥物治療

主要是靜脈注射丙種球蛋白和白蛋白。丙種球蛋白只用於溶血引起的黃疸,對於其他原因引起的黃疸沒有作用。

白蛋白可以增加膽紅素和白蛋白的聯結,減少血液中的游離膽紅素,但是如果寶寶的白蛋白水準正常,也根本無需額外補充。也就是說,這兩種蛋白只有在特定情況下才會使用,而不是所有的黃疸都需要。

3、光療

光療是最常用的有效又安全的方法,其光源可以選擇藍光、綠光或白光,不過一般藍光比較多。

由於新生兒血清膽紅素水準對個體的危害性受機體狀態和環境多種因素的影響,所以目前光療的標準不再用統一數值來界定,而是根據不同胎齡、不同日齡、不同出生體重來確定光療指證,而且還要考慮是否存在膽紅素腦病的高危因素,所以,是否進行光療,需要綜合的分析和考慮。

但如果寶寶只是普通的生理性黃疸,那麼媽媽們不必太擔憂,只需要多餵奶,讓寶寶加快代謝,促進膽紅素排除體外即可!希望我的分享可以幫助到各位新手媽媽們!

易激惹等異常情況;

7、持續時間長,足月兒>2周,早產兒>4周仍不退,甚至繼續加深加重

8、消退後重複出現或生後一周至數周內才開始出現黃疸。

母乳性黃疸

1、患兒多為足月兒,純母乳餵養或母乳餵養為主;

2、大便色黃或淡白;

3、寶寶一般情況好,精神食欲正常,生長發育良好;

4、暫停母乳餵養48~72小時後,黃疸明顯消退,血膽紅素迅速下降30%~50%,恢復母乳餵養後黃疸再次加重;

5、一般在生後4~5天出現,逐漸加重、升高的膽紅素可持續10天左右,然後逐漸減輕,3~12周恢復正常。

當然以上情況也是要結合各個方面來看的,不能一概而論。說實話,當時小籠包吃的好,睡的正常,精神也好,大便也正常,但是就因為數值偏高了一點,所以我們就開始著急去干預治療了。

彎路二

是否需要斷奶

生完小籠包後,因為剖腹產術後疼痛,所以我奶水特別少,但是至少還有一點,勉勉強強夠,但是醫生建議我暫時停止母乳餵養,換成奶粉。

備孕時,我為了防止沒有奶水,還特意準備了一小罐奶粉,所以當醫生提出時,我們基本上都沒有反對,立即當天就斷了母乳,換成了奶粉。

但現在,我真情呐喊!千萬不要因為黃疸斷母乳!如果不是太嚴重,到了需要照藍光的地步,多吃多拉多曬太陽就可以了。

過早的餵食奶粉會引起孩子過敏!!而且容易造成乳☆禁☆頭混淆,後來小籠包就非常偷懶,直接母乳餵養的時候,因為我奶水少,他需要花很大的力氣去吮吸,所以常常拒絕,但是一喝奶瓶就立馬安靜了。

不過,與奶粉餵養相比,母乳餵養的寶寶生理性黃疸的消退時間要略微遲一些,通常在第五天最明顯,一周左右才會慢慢減輕,兩周之內消退。

彎路三

是否需要吃茵梔黃

老公當時也非常著急,在網上搜索如何去黃疸,當時有很多人推薦茵梔黃。

於是老公還特意巴巴去問醫生,為什麼不配點茵梔黃,結果醫生非常生氣地說:"你們現在的年輕人,有病不相信醫生,就相信百度,百度就一定正確啊?”(話說當年百度莆田系醫院事件還沒發生,這個醫生真的好有先見之明啊!)

當時醫生說暫時不用吃這個,所以我們也沒有去外面買,不過後來很慶倖當初幸虧沒有買,因為在2016年8月31日,CFDA(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發佈公告要求修改茵梔黃注射液的說明書,其中【禁忌】項明確:新生兒、嬰幼兒禁用、孕婦禁用!!!

雖然只禁了注射液,但顆粒、沖劑、口服液也不要給寶寶用了,畢竟新生兒腸胃發育不完善,藥對他們來說還是弊大於利。

但有很多媽媽覺得茵梔黃採用的全是中藥成分,特別安全,其實中藥的不良反應是很難被知道的,也就是說,寶寶就算有什麼不良反應,也無!從!考!究!

並且茵梔黃除了無法確定不良反應,還有一點就是吃了後特別容易腹瀉!非常影響寶寶腸道菌群的建立,就這點看,我就覺得無論如何都不能給孩子吃這個藥。

彎路四

喝葡萄糖水可以促進黃疸下降嗎?

婆婆說喝葡萄糖可以降黃疸,還特意讓公公去醫院旁邊的母嬰店裡買了新生兒葡萄糖,但是我記得新生兒好像除了母乳以外,不需要額外喂水和葡萄糖水了,所以當時不肯讓婆婆喂給小籠包吃。

不過婆婆還是趁我不注意的時候偷偷給小籠包喂了一次。幸虧後來醫生進來查房看到了葡萄糖的罐子,說不要給孩子吃了,對治療黃疸並沒有什麼用,婆婆才罷手。

不光如此,喝葡萄糖還可能因此減少寶寶母乳的攝入量,導致胎糞排出延遲,腸道內的膽紅素又經過肝腸迴圈再次進入血液,導致血清膽紅素進一步升高。

也就是說,喝葡萄糖水不僅不利於退黃,還可能加重黃疸。除此之外,葡萄糖水甜甜的,會影響寶寶的味覺,可能成為今後的餵養難題。

彎路四

曬太陽一定有用嗎?

曬太陽有用,但是相對效率比較低,不過大家在醫院生完孩子,醫生和護士都會建議爸媽把嬰兒床推到陽臺,讓寶寶多曬曬太陽的。但對於真正的病理性黃疸來說並沒有什麼作用。

曬太陽時最好脫掉衣服,曬背部和屁股四肢,隔著衣服曬就真的是心理安慰,而起不到協助作用。

老公當初怕小籠包受涼生病,死活不願意脫,婆婆倒是手腳麻利的把他脫個精光,還用毛巾遮住了兒子的眼睛,她說小孩子的眼睛嫩,不能直對著陽光曬,不好。

雖然婆婆有的育兒經驗我覺得挺老土的,但是我們也不得的不承認,當中也有說得對的地方。

最後要提醒一下,雖然太陽光裡有藍光,但還有紫外線,長時間暴露在紫外線下,可能造成寶寶皮膚損傷。所以寶寶不能長時間曬太陽,尤其是夏季!

新生兒黃疸治療方法

目前對新生兒黃疸的治療有三種方法:光療、換血和藥物。

1、換血療法

一般是用於光療失敗、溶血或者已經出現早期膽紅素腦病表現的寶寶。

2、藥物治療

主要是靜脈注射丙種球蛋白和白蛋白。丙種球蛋白只用於溶血引起的黃疸,對於其他原因引起的黃疸沒有作用。

白蛋白可以增加膽紅素和白蛋白的聯結,減少血液中的游離膽紅素,但是如果寶寶的白蛋白水準正常,也根本無需額外補充。也就是說,這兩種蛋白只有在特定情況下才會使用,而不是所有的黃疸都需要。

3、光療

光療是最常用的有效又安全的方法,其光源可以選擇藍光、綠光或白光,不過一般藍光比較多。

由於新生兒血清膽紅素水準對個體的危害性受機體狀態和環境多種因素的影響,所以目前光療的標準不再用統一數值來界定,而是根據不同胎齡、不同日齡、不同出生體重來確定光療指證,而且還要考慮是否存在膽紅素腦病的高危因素,所以,是否進行光療,需要綜合的分析和考慮。

但如果寶寶只是普通的生理性黃疸,那麼媽媽們不必太擔憂,只需要多餵奶,讓寶寶加快代謝,促進膽紅素排除體外即可!希望我的分享可以幫助到各位新手媽媽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