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週末閱讀|站在人生十字路口的華裔網球姑娘

在不久前的一次練習中,劉婧文(Claire Liu)把一記輕鬆的正手球打出了底線以外的圍欄,

不禁用手捂住了前額。

“笑一笑,你玩得正開心呢,”她的教練克裡斯·托茨(Chris Tontz)說。

“是嗎?”她笑著說。

她應該開心。17歲的劉婧文是目前世界排名第一的青少年選手,WTA排名第292。在過去三個月中,她在比WTA巡迴賽低一級別的職業巡迴賽(Pro Circuit)中獲得兩項冠軍,並成為繼1992年錢達·魯賓(Chanda Rubin)奪冠後第一位獲得溫布頓女單青少年組冠軍的美國人。本月的美國西部銀行經典賽(Bank of the West Classic)是她在WTA巡迴賽正式賽事上的首次亮相,

比賽中她在第三盤以5-2領先尼古拉·吉布斯(Nicole Gibbs),之後表現下滑,在首輪輸掉了決勝局。

劉婧文於2015年首次獲得關注,當時14歲的她在佛羅里達州奧蘭多贏得一項職業巡迴賽冠軍,成為自1996年安娜·庫爾尼科娃(Anna Kournikova)以來最年輕的職業賽事女子冠軍。三個月後,年滿15歲的她的打入美國公開賽資格賽的最後一輪。

這樣的成績勢必帶來壓力,然而劉婧文還是在抵制對一個少年網球新星的典型敘事。

如今她已經來到個人發展的一個關鍵時刻,要在上大學和成為職業球員之間做出抉擇。

如今美國有一大批前途無量的女球手,劉婧文是其中之一,然而她們大多已經轉向職業。18歲的茜茜·貝麗斯(CiCi Bellis)排在前40。15歲的凱拉·戴(Kayla Day)排在前150。15歲的艾曼達·阿尼西莫娃(Amanda Anisimova)在今年的法國公開賽上打了平生第一場大滿貫正賽。

劉婧文對阿尼西莫娃保持全勝,

三個月前在佛羅里達州那不勒斯的一項賽事中戰勝過戴,並拿到冠軍。不過和這些少年對手不同的是,離高中畢業還有一年的劉婧文一直在考慮上大學。

世界頂級青少年選手劉婧文和教練克裡斯·托茨在訓練中。“她無所畏懼,”托茨說。

世界頂級青少年選手劉婧文和教練克裡斯·托茨在訓練中。

“她無所畏懼,”托茨說。(Melissa Lyttle for The New York Times)

劉婧文的故事在很多方面是和同齡人不一樣的。

不同於多數頂尖的青少年選手,她從沒上過網球學校,也沒有為了打球而離家。她在加州千橡市(Thousand Oaks)長大,到51英里開外卡森的美國網球協會(United States Tennis Association)所在地受訓。劉婧文的媽媽周雯每天開車接送她訓練。

她的父母不是教練,不是網球家庭出身。她的父母都是化學家,

是來自中國的移民。她沒有經紀人,但有不少邀約。她出門比賽沒有一大群跟班;只有供職于網協的教練托茨陪著她。

“目前我希望盡可能簡便一些,這方面克裡斯真是幫了大忙,”劉婧文說。

她的父母當年在加州大學看了一場巡迴賽,還有在加州印第安維爾斯的一項ATP-WTA合併賽事,從此對網球產生了興趣。

“我們在來美國之前沒見過網球場,”周雯說。

她和丈夫龍斌(音)參加了一個消遣性的聯賽,開始上網球課。他們的女兒會在客廳裡玩他們的球拍,把球打得到處都是。

在她五歲那年,邁克·詹內特(Mike Gennette)給她上了第一堂網球課。“基本上一看就知道她與眾不同,”他說。

劉婧文5歲時練習發球。“基本上一看就知道她是與眾不同的,”劉婧文5歲時的第一個教練邁克·詹內特說。

劉婧文5歲時練習發球。“基本上一看就知道她是與眾不同的,”劉婧文5歲時的第一個教練邁克·詹內特說。

詹內特是加州路德大學(California Lutheran University)男子網球班的教練,他很快注意到,劉婧文可以打出上旋球。他說到了八歲的時候,她已經有了極佳的步法和球場意識。

“她能在變向跑動中打上升球,”詹內特說。“而且是有持續性的。她明顯比其他人強,掌握著更多應對不利局面的技巧。”

在最初的巡迴賽中,劉婧文已經可以在地區和國家級比賽裡走到很遠。許多有抱負的年輕人這時候會選擇搬到南佛羅里達去,有許多大滿貫賽事冠軍是在那裡起步的。但是劉婧文一直待在家中。

“我從來不覺得自己有跟隨其他人的必要,”劉婧文說。“我的教練和父母很支持我,讓我自己做決定,沒有施加任何壓力。”

打破常規的意願促使她選擇了一周七天的訓練方式。

“我跟她說一定要休一天的,但她就是不聽,”詹內特說。

她還讀了皮特·桑普拉斯(Pete Sampras)的《冠軍頭腦》(A Champion’s Mind)、安德列·阿加西(Andre Agassi)的《開放》(Open)、特蕾西·奧斯丁(Tracy Austin)的《中央球場之外》(Beyond Center Court)、張德培(Michael Chang)的《掌握人生發球權》(Holding Serve)和拉菲爾·納達爾(Rafael Nadal)的《拉法》(Rafa)。或許正因如此,美國網聯負責球員發展的總經理馬丁·布萊克曼(Martin Blackman)說,劉婧文是“現役年輕球員中球商最高的選手之一。”

劉家遠非什麼網球殿堂。家裡幾乎看不到任何獎盃,唯一看得到的網球是給家裡一隻名叫“巴迪”的德國牧羊犬用的。

“我的家就像是避風港,在這裡我用不著考慮網球,”劉婧文說。“我們之間不談網球。”

他們不需要談。他們都知道劉婧文的終極目標:贏得大滿貫冠軍,成為世界第一。

“她無所畏懼,”托茨說。“她的發球雖然比別人短一點,但是力量很大。她想向前。她想扣殺,她球感很好。”

儘管劉婧文身高只有5英尺6英寸(約合168釐米),但她擊球很重,此外動作很快,雙手都能靈活地反手擊球。

劉婧文領取溫布頓女單青少年組冠軍獎盃。

劉婧文領取溫布頓女單青少年組冠軍獎盃。(Shaun Botterill/Getty Images)

“總而言之,她知道怎麼掌握百分比,知道如何控制球場和得分,”布萊克曼說。“這在她這個年齡的參賽選手當中是不多見的。”

對於劉婧文來說,是否成為職業選手,取決於她對自己在職業巡迴賽上的表現感覺如何,以及她對自己生活的長遠規劃。

“我們一家人很重視教育,我想我能從大學裡學到很多,”她說,“但是現在,我又打得更好了,成為職業球員是一個更大的選擇。”

2015年,15歲的劉婧文成績很好,本可以轉為職業球員,但在去年,她進入低谷。

“當時,我打得很糟,”劉婧文說,“當時我以為自己肯定要去上大學了。”

但是,在2017年,劉婧文的排名從674名上升至前300名。她是前300名中第四最年輕的球員,走職業路線突然之間再次成為一個選項。

布萊克曼表示,年輕球員選擇去上大學還是參加職業巡迴賽是會有週期性波動的,現在更多的年輕女球員選擇走職業路線,儘管女子前100名的平均年齡是25.5歲。

劉婧文參加下午的訓練。“我們一家人都重視教育,我覺得自己會在大學裡得到很多,”她說。“但現在我又做得更好了,成為專業選手是一個更大的選擇。”

劉婧文參加下午的訓練。“我們一家人都重視教育,我覺得自己會在大學裡得到很多,”她說。“但現在我又做得更好了,成為專業選手是一個更大的選擇。”(Melissa Lyttle for The New York Times)

“每年擠進前100名的機會並不是很多,所以大學的網球競爭正變得更加激烈,”布萊克曼表示。“很多教練正變得更靈活,允許學生去打職業賽事,所以不再必須是二選一。”

劉婧文的母親承認自己不太瞭解職業巡迴賽,所以“我讀很多東西,跟人交流”。

她和丈夫成了張君培(Carl Chang)的朋友,後者是張德培的哥哥兼前任教練。他們向他請教職業球員的生活狀況。

“他說,就算你進入前50,也不一定能成就很好的事業,”周雯說。“如果你在50名左右,你就像個普通工作者,你去參加巡迴賽,基本上收支相抵。那是一份很艱苦的工作,可能非常孤獨。”

8月底開始的美國公開賽將成為評判劉婧文的時刻。差不多在那個時候,她可能擠進前200,布萊克曼認為那是評判一名年輕女球員是否應該走職業路線的最佳指標。

劉婧文和她兩歲大的德國牧羊犬巴迪。“我從來不覺得自己有跟隨其他人的必要,”劉婧文說。“我的教練和父母很支持我,讓我自己做決定,沒有施加任何壓力。”

劉婧文和她兩歲大的德國牧羊犬巴迪。“我從來不覺得自己有跟隨其他人的必要,”劉婧文說。“我的教練和父母很支持我,讓我自己做決定,沒有施加任何壓力。”(Melissa Lyttle for The New York Times)

上周,劉婧文有可能獲得參加美國網聯在聖達戈舉行的全國硬地網球錦標賽(National Hard Court Championships)主賽的機會。劉婧文在四分之一決賽中輸給了第二年輕的球員、15歲的惠特尼·奧斯維格(Whitney Osuigwe),後者在佛羅里達州的IMG學院(IMG Academy)受訓,立志成為一名職業球員。

劉婧文能以外卡參賽選手的身分參加公開賽的資格賽。如果她不能參加主賽,將很可能參加青少年錦標賽。

她還有很多事情要做。她還有一年才從高中畢業——她從九年級起接受網路授課——她將繼續從上午8點至下午4點在卡森受訓,每兩周去參加賽事。

“我能感覺到,人們對我獲勝的期望在增加,”她說。“但我提醒自己,最重要的是發展。不用著急。我儘量把打網球當成一種樂趣。”

作者:NICK PACHELLI

翻譯:董楠

開始上網球課。他們的女兒會在客廳裡玩他們的球拍,把球打得到處都是。

在她五歲那年,邁克·詹內特(Mike Gennette)給她上了第一堂網球課。“基本上一看就知道她與眾不同,”他說。

劉婧文5歲時練習發球。“基本上一看就知道她是與眾不同的,”劉婧文5歲時的第一個教練邁克·詹內特說。

劉婧文5歲時練習發球。“基本上一看就知道她是與眾不同的,”劉婧文5歲時的第一個教練邁克·詹內特說。

詹內特是加州路德大學(California Lutheran University)男子網球班的教練,他很快注意到,劉婧文可以打出上旋球。他說到了八歲的時候,她已經有了極佳的步法和球場意識。

“她能在變向跑動中打上升球,”詹內特說。“而且是有持續性的。她明顯比其他人強,掌握著更多應對不利局面的技巧。”

在最初的巡迴賽中,劉婧文已經可以在地區和國家級比賽裡走到很遠。許多有抱負的年輕人這時候會選擇搬到南佛羅里達去,有許多大滿貫賽事冠軍是在那裡起步的。但是劉婧文一直待在家中。

“我從來不覺得自己有跟隨其他人的必要,”劉婧文說。“我的教練和父母很支持我,讓我自己做決定,沒有施加任何壓力。”

打破常規的意願促使她選擇了一周七天的訓練方式。

“我跟她說一定要休一天的,但她就是不聽,”詹內特說。

她還讀了皮特·桑普拉斯(Pete Sampras)的《冠軍頭腦》(A Champion’s Mind)、安德列·阿加西(Andre Agassi)的《開放》(Open)、特蕾西·奧斯丁(Tracy Austin)的《中央球場之外》(Beyond Center Court)、張德培(Michael Chang)的《掌握人生發球權》(Holding Serve)和拉菲爾·納達爾(Rafael Nadal)的《拉法》(Rafa)。或許正因如此,美國網聯負責球員發展的總經理馬丁·布萊克曼(Martin Blackman)說,劉婧文是“現役年輕球員中球商最高的選手之一。”

劉家遠非什麼網球殿堂。家裡幾乎看不到任何獎盃,唯一看得到的網球是給家裡一隻名叫“巴迪”的德國牧羊犬用的。

“我的家就像是避風港,在這裡我用不著考慮網球,”劉婧文說。“我們之間不談網球。”

他們不需要談。他們都知道劉婧文的終極目標:贏得大滿貫冠軍,成為世界第一。

“她無所畏懼,”托茨說。“她的發球雖然比別人短一點,但是力量很大。她想向前。她想扣殺,她球感很好。”

儘管劉婧文身高只有5英尺6英寸(約合168釐米),但她擊球很重,此外動作很快,雙手都能靈活地反手擊球。

劉婧文領取溫布頓女單青少年組冠軍獎盃。

劉婧文領取溫布頓女單青少年組冠軍獎盃。(Shaun Botterill/Getty Images)

“總而言之,她知道怎麼掌握百分比,知道如何控制球場和得分,”布萊克曼說。“這在她這個年齡的參賽選手當中是不多見的。”

對於劉婧文來說,是否成為職業選手,取決於她對自己在職業巡迴賽上的表現感覺如何,以及她對自己生活的長遠規劃。

“我們一家人很重視教育,我想我能從大學裡學到很多,”她說,“但是現在,我又打得更好了,成為職業球員是一個更大的選擇。”

2015年,15歲的劉婧文成績很好,本可以轉為職業球員,但在去年,她進入低谷。

“當時,我打得很糟,”劉婧文說,“當時我以為自己肯定要去上大學了。”

但是,在2017年,劉婧文的排名從674名上升至前300名。她是前300名中第四最年輕的球員,走職業路線突然之間再次成為一個選項。

布萊克曼表示,年輕球員選擇去上大學還是參加職業巡迴賽是會有週期性波動的,現在更多的年輕女球員選擇走職業路線,儘管女子前100名的平均年齡是25.5歲。

劉婧文參加下午的訓練。“我們一家人都重視教育,我覺得自己會在大學裡得到很多,”她說。“但現在我又做得更好了,成為專業選手是一個更大的選擇。”

劉婧文參加下午的訓練。“我們一家人都重視教育,我覺得自己會在大學裡得到很多,”她說。“但現在我又做得更好了,成為專業選手是一個更大的選擇。”(Melissa Lyttle for The New York Times)

“每年擠進前100名的機會並不是很多,所以大學的網球競爭正變得更加激烈,”布萊克曼表示。“很多教練正變得更靈活,允許學生去打職業賽事,所以不再必須是二選一。”

劉婧文的母親承認自己不太瞭解職業巡迴賽,所以“我讀很多東西,跟人交流”。

她和丈夫成了張君培(Carl Chang)的朋友,後者是張德培的哥哥兼前任教練。他們向他請教職業球員的生活狀況。

“他說,就算你進入前50,也不一定能成就很好的事業,”周雯說。“如果你在50名左右,你就像個普通工作者,你去參加巡迴賽,基本上收支相抵。那是一份很艱苦的工作,可能非常孤獨。”

8月底開始的美國公開賽將成為評判劉婧文的時刻。差不多在那個時候,她可能擠進前200,布萊克曼認為那是評判一名年輕女球員是否應該走職業路線的最佳指標。

劉婧文和她兩歲大的德國牧羊犬巴迪。“我從來不覺得自己有跟隨其他人的必要,”劉婧文說。“我的教練和父母很支持我,讓我自己做決定,沒有施加任何壓力。”

劉婧文和她兩歲大的德國牧羊犬巴迪。“我從來不覺得自己有跟隨其他人的必要,”劉婧文說。“我的教練和父母很支持我,讓我自己做決定,沒有施加任何壓力。”(Melissa Lyttle for The New York Times)

上周,劉婧文有可能獲得參加美國網聯在聖達戈舉行的全國硬地網球錦標賽(National Hard Court Championships)主賽的機會。劉婧文在四分之一決賽中輸給了第二年輕的球員、15歲的惠特尼·奧斯維格(Whitney Osuigwe),後者在佛羅里達州的IMG學院(IMG Academy)受訓,立志成為一名職業球員。

劉婧文能以外卡參賽選手的身分參加公開賽的資格賽。如果她不能參加主賽,將很可能參加青少年錦標賽。

她還有很多事情要做。她還有一年才從高中畢業——她從九年級起接受網路授課——她將繼續從上午8點至下午4點在卡森受訓,每兩周去參加賽事。

“我能感覺到,人們對我獲勝的期望在增加,”她說。“但我提醒自己,最重要的是發展。不用著急。我儘量把打網球當成一種樂趣。”

作者:NICK PACHELLI

翻譯:董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