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靜嘉堂國寶首次走出日本國門,國寶“曜變天目盞”不在其列!

日本靜嘉堂文庫美術館因收藏“天下第一碗——曜變天目盞”而裴聲海內外。然而125年來日本靜嘉堂從未有過日本之外的展覽。今年6月底,靜嘉堂藏品終於走出日本國門,並將其海外首秀安置在中國臺灣地區的奇美博物館,

以慶賀奇美博物館新館開館。據悉,此次展覽精選嘉靜堂約百件館藏陶瓷名品,以“待客之心——日本茶道與宴客文化”為主題來中國臺灣展出。不過頗為遺憾的是,“天下第一碗——曜變天目盞”未在其列。

提及日本的靜嘉堂文庫美術館,最為知名的要數其所藏的國寶——“天下第一碗——曜變天目盞”。據說存世的“曜變天目盞”僅有三件半,杭州出土了半隻曜變殘盞,

其餘三件完好的曜變天目,均在日本,分別藏於日本靜嘉堂、藤田美術館、大德寺龍光院,均為日本國寶。而其中,又以靜嘉堂藏的這件最為絢麗,被稱之為“天下第一碗”、“碗中宇宙”。

日本國寶 南宋 建窯 曜變天目盞(天下第一碗) 靜嘉堂文庫美術館藏

天目盞是一種茶器,中國宋代“點茶”文化的興盛使得天目盞風靡一時。天目瓷器中以曜變、油滴、兔毫最為名貴,而曜變又居於諸名瓷之首。日本的茶道文化直接繼承自中國宋朝,因而在日本國內尤以曜變天目盞為尊。

(傳)馬遠 南宋《風雨山水圖》 絹本 靜嘉堂文庫美術館藏

靜嘉堂文庫美術館藏有舉世無雙的“天下第一碗”已經足以使它裴聲海內外,然而在其官網藏品介紹“國寶”一欄中,南宋(傳)馬遠《風雨山水圖》、元趙孟頫《與中峰明本尺牘》、元因陀羅《智常禪師圖(楚石梵琦贊)》等中國古代名作也赫然在目。

趙孟頫 元 《與中峰明本尺牘》 靜嘉堂文庫美術館藏

因陀羅 元 《智常禪師圖(楚石梵琦贊)》靜嘉堂文庫美術館藏

即便擁有為數眾多的高等級藏品,然而125年來日本靜嘉堂從未有過海外展覽。今年6月底,靜嘉堂藏品終於走出國門,並將其海外首秀安置在臺灣奇美博物館,

以慶賀奇美博物館新館開館。

據悉,此次展覽精選嘉靜堂約百件館藏陶瓷名品,以“待客之心——日本茶道與宴客文化”為主題來中國臺灣展出。不過頗為遺憾的是,“天下第一碗——曜變天目盞”未在其列。

日文"おもてなし"(Omotenashi) 意指款待,是日本傳承至今的一種待客傳統,主要是對待賓客時表現的行為與態度,尤指讓賓客感受到主人無私真誠的歡迎與款待。這樣虔敬待客的心意,已涵融于文化,成為一種修為。《待客之心─日本茶道與宴客文化》展覽,藉由飲茶和宴客相關陶瓷器物,呈現日本文化中誠敬待人、細品萬物的心意與美學觀。

展覽分為三個部分,第一展區“茶之湯與懷石器物”以茶會使用的陶瓷器皿及茶室空間為展示主軸。第二展區“宴會器物”則展出日本江戶時代宴客時的豪華陶瓷酒器與食器,藉以一窺日本自古以來配合時令節氣、儀式慶典所舉辦的各種款待酒宴樣貌。第三展區“煎茶之器皿”,主要呈現17至19世紀,因融入中國文人雅趣而誕生獨特的“煎茶道”與日式煎茶用具。

茶之湯和懷石器物

黒織部茶碗 桃山時代(17世紀)

日本在十三世紀左右(鎌倉時代),從中國宋朝傳入“點茶”。這種飲茶方式是將熱水注入抹茶(茶粉),攪拌後飲用。在接受同一時期傳入的禪宗文化和各種中國文物中,點茶法逐漸演變出一種獨特形式,形成了日本“茶之湯”的文化。

“茶之湯”是為了品嘗一盞茶而產生的綜合藝術,也是一種重視人際關係的“款待”文化。主人邀請特定賓客,舉辦正式茶會,稱為“茶事”。茶事上賓主相互尊敬,主人真誠以待,客人謹受款待,賓主心心相印,一起營造出身心舒適、美麗的空間。

第一展區內將介紹聞名世界的日本“茶之湯”所使用的各種陶瓷器皿。

宴會器物

色絵丸文台皿 江戸時代(17世紀)

日本宴會的起源之一是古代祭神儀式與其後所舉辦的“直會”。“直會”是全體參拜者享用供過神的食物供品(神饌)的一個儀式。日本俗諺道:“同食一鍋飯”,透過共用餐點以共用心情,是款待賓客的重要目的之一。

中世紀的宴會形式附屬在宗教儀式之下,但隨著時間逐漸演變,到了近代的十七——十九世紀(江戶時期),宴會已轉為輕鬆熱鬧的場合。宴會中所使用的器物,也從木器、漆器或者素燒陶等簡樸的種類,轉變成陶器、瓷器或絢麗華美的蒔繪(日本漆器工藝之一)等多種多樣的器皿,並且擁有豐富的造型樣式,用以妝點並炒熱宴會的氣氛。

第二展區將介紹江戶時代宴會使用的缽碗、大盤、蓋盒等食器和酒器。

煎茶之器皿

梨皮泥茶銚“荊溪八仙”8口 宜興窯 清時代(17~18世紀)

中國明朝的文人墨客,品茗吟詩、撫琴或鑒賞文房四寶等工藝品,也隨興揮筆寫字作畫,同好間加深彼此交情,相當風雅迷人。他們品茶的方式有“煎茶法”(茶葉投入沸騰熱水中煎煮)與“淹茶法”(注入熱水浸泡茶葉)。這些飲茶方法在江戶時代(十七~十九世紀)傳入日本後誕生了日本的“煎茶”文化。煎茶不像茶之湯有固定形式,它尊重自由,十八世紀時流行於京都的文人之間。因應茶葉本身的變化,獨特的日式煎茶具問世,“煎茶道”也發展出特有的風貌。

第三展區將介紹日本十八~十九世紀(江戶至明治時代)煎茶所使用的器物用具,其中含有傳到日本的中國明清時期所燒制的飲茶用器。

延伸閱讀:

靜嘉堂文庫美術館

日本靜嘉堂創設於明治25年(西元1892年),素以善本古籍及古東洋美術品收藏聞名。靜嘉堂位於東京世田谷區,鄰近多摩川一處寧靜的住宅區中。在綠意環繞的小山丘上、圓形池畔建造了一座文庫(圖書館)及美術館。在這裡,保存、研究並公開展示岩﨑彌之助(1851~1908,三菱第二代社長)及小彌太(1879~1945,第四代社長)兩代父子,自1877(明治10年)起至1945(昭和20年)間收集的古籍和美術品。“靜嘉堂”是彌之助的書齋之號,“靜嘉”二字出自《詩經》大雅.既醉篇,意為“祭祀祖先的供品整齊乾淨”。

岩﨑彌之助

約於1892年(明治25年),彌之助開始收集圖書為契機創設了文庫。比如清末四大藏書家之一陸心源的舊藏書等,以一舉購入的個人藏書為核心,擴充藏書量;1940(昭和15年),小彌太設立“財團法人靜嘉堂”並親自擔任理事長(2009年認定為公益財團法人)。現今的藏書量達到漢籍12萬冊、和書8萬冊。靜嘉堂以保存為專責,是一座專業圖書館。美術館則自明治初期開始收藏,現今有東洋古美術品約6500件,包括7件國寶、84件重要文化財(含25件古籍),以及79件重要美術品。

岩﨑小彌太

彌之助致力於對東洋古美術品的收藏,其收藏興趣廣泛,廣泛收集繪畫、書法、陶瓷、漆藝、茶具、煎茶具、刀劍等作品。而小彌太的收藏特色,則是有系統地收集中國的陶瓷,其中包含唐三彩和宋瓷、清朝瓷器的作品群,為日本首屈一指的收藏。日本指定為國寶的“曜変天目”,便是小彌太在1934(昭和9年)的收藏。美術館自1992年( 平成4年)開館以來,每年皆舉辦4、5次館藏美術品、古籍的展覽。

展覽名稱:《待客之心——日本茶道與宴客文化》

展覽地點:臺灣奇美博物館

本展展期為2017.06.30~2017.11.12,部份展品分前、後期展出。

前期展示:2017.06.30~2017.09.05

後期展示:2017.09.07~2017.11.12

版權聲明:本文轉載自 澎湃新聞 古玩元素網僅做媒體轉載,如涉及到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繫古玩元素網,同行轉載請聲明版權!

已涵融于文化,成為一種修為。《待客之心─日本茶道與宴客文化》展覽,藉由飲茶和宴客相關陶瓷器物,呈現日本文化中誠敬待人、細品萬物的心意與美學觀。

展覽分為三個部分,第一展區“茶之湯與懷石器物”以茶會使用的陶瓷器皿及茶室空間為展示主軸。第二展區“宴會器物”則展出日本江戶時代宴客時的豪華陶瓷酒器與食器,藉以一窺日本自古以來配合時令節氣、儀式慶典所舉辦的各種款待酒宴樣貌。第三展區“煎茶之器皿”,主要呈現17至19世紀,因融入中國文人雅趣而誕生獨特的“煎茶道”與日式煎茶用具。

茶之湯和懷石器物

黒織部茶碗 桃山時代(17世紀)

日本在十三世紀左右(鎌倉時代),從中國宋朝傳入“點茶”。這種飲茶方式是將熱水注入抹茶(茶粉),攪拌後飲用。在接受同一時期傳入的禪宗文化和各種中國文物中,點茶法逐漸演變出一種獨特形式,形成了日本“茶之湯”的文化。

“茶之湯”是為了品嘗一盞茶而產生的綜合藝術,也是一種重視人際關係的“款待”文化。主人邀請特定賓客,舉辦正式茶會,稱為“茶事”。茶事上賓主相互尊敬,主人真誠以待,客人謹受款待,賓主心心相印,一起營造出身心舒適、美麗的空間。

第一展區內將介紹聞名世界的日本“茶之湯”所使用的各種陶瓷器皿。

宴會器物

色絵丸文台皿 江戸時代(17世紀)

日本宴會的起源之一是古代祭神儀式與其後所舉辦的“直會”。“直會”是全體參拜者享用供過神的食物供品(神饌)的一個儀式。日本俗諺道:“同食一鍋飯”,透過共用餐點以共用心情,是款待賓客的重要目的之一。

中世紀的宴會形式附屬在宗教儀式之下,但隨著時間逐漸演變,到了近代的十七——十九世紀(江戶時期),宴會已轉為輕鬆熱鬧的場合。宴會中所使用的器物,也從木器、漆器或者素燒陶等簡樸的種類,轉變成陶器、瓷器或絢麗華美的蒔繪(日本漆器工藝之一)等多種多樣的器皿,並且擁有豐富的造型樣式,用以妝點並炒熱宴會的氣氛。

第二展區將介紹江戶時代宴會使用的缽碗、大盤、蓋盒等食器和酒器。

煎茶之器皿

梨皮泥茶銚“荊溪八仙”8口 宜興窯 清時代(17~18世紀)

中國明朝的文人墨客,品茗吟詩、撫琴或鑒賞文房四寶等工藝品,也隨興揮筆寫字作畫,同好間加深彼此交情,相當風雅迷人。他們品茶的方式有“煎茶法”(茶葉投入沸騰熱水中煎煮)與“淹茶法”(注入熱水浸泡茶葉)。這些飲茶方法在江戶時代(十七~十九世紀)傳入日本後誕生了日本的“煎茶”文化。煎茶不像茶之湯有固定形式,它尊重自由,十八世紀時流行於京都的文人之間。因應茶葉本身的變化,獨特的日式煎茶具問世,“煎茶道”也發展出特有的風貌。

第三展區將介紹日本十八~十九世紀(江戶至明治時代)煎茶所使用的器物用具,其中含有傳到日本的中國明清時期所燒制的飲茶用器。

延伸閱讀:

靜嘉堂文庫美術館

日本靜嘉堂創設於明治25年(西元1892年),素以善本古籍及古東洋美術品收藏聞名。靜嘉堂位於東京世田谷區,鄰近多摩川一處寧靜的住宅區中。在綠意環繞的小山丘上、圓形池畔建造了一座文庫(圖書館)及美術館。在這裡,保存、研究並公開展示岩﨑彌之助(1851~1908,三菱第二代社長)及小彌太(1879~1945,第四代社長)兩代父子,自1877(明治10年)起至1945(昭和20年)間收集的古籍和美術品。“靜嘉堂”是彌之助的書齋之號,“靜嘉”二字出自《詩經》大雅.既醉篇,意為“祭祀祖先的供品整齊乾淨”。

岩﨑彌之助

約於1892年(明治25年),彌之助開始收集圖書為契機創設了文庫。比如清末四大藏書家之一陸心源的舊藏書等,以一舉購入的個人藏書為核心,擴充藏書量;1940(昭和15年),小彌太設立“財團法人靜嘉堂”並親自擔任理事長(2009年認定為公益財團法人)。現今的藏書量達到漢籍12萬冊、和書8萬冊。靜嘉堂以保存為專責,是一座專業圖書館。美術館則自明治初期開始收藏,現今有東洋古美術品約6500件,包括7件國寶、84件重要文化財(含25件古籍),以及79件重要美術品。

岩﨑小彌太

彌之助致力於對東洋古美術品的收藏,其收藏興趣廣泛,廣泛收集繪畫、書法、陶瓷、漆藝、茶具、煎茶具、刀劍等作品。而小彌太的收藏特色,則是有系統地收集中國的陶瓷,其中包含唐三彩和宋瓷、清朝瓷器的作品群,為日本首屈一指的收藏。日本指定為國寶的“曜変天目”,便是小彌太在1934(昭和9年)的收藏。美術館自1992年( 平成4年)開館以來,每年皆舉辦4、5次館藏美術品、古籍的展覽。

展覽名稱:《待客之心——日本茶道與宴客文化》

展覽地點:臺灣奇美博物館

本展展期為2017.06.30~2017.11.12,部份展品分前、後期展出。

前期展示:2017.06.30~2017.09.05

後期展示:2017.09.07~2017.11.12

版權聲明:本文轉載自 澎湃新聞 古玩元素網僅做媒體轉載,如涉及到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繫古玩元素網,同行轉載請聲明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