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資訊公開,網路化管理,讓各項補貼不再是唐僧肉

前幾年,政府給村委會下達什麼指標,比如低保,比如其他扶貧補貼,一般不會公開.怎麼操作呢,一般是有村倆委成員和村民小組組長定.誰可以吃低保,誰可以享受危房補貼,一討論,基本就定了,大部分也是按照上級要求落實的.也能基本做到公平公正.但是總有漏網之魚,這個書記的親戚,那個村長的朋友,弄個低保,享受點國家的補貼.簡直就是一句話的事.但是就是這點漏網之魚,也足夠書記村主任的親戚朋友都能吃上低保.享受上國家的一切補貼了.但是即使一條小魚,也敗壞了黨和政府的形象,逐步引起村民的反感.因為有的村民多次申請低保不成.一看低保名單,有貓膩.有的向上級舉報.有的要求公開低保等補貼物件.在村民的壓力下,加之上級一直要求公開.於是低保連續三年重新整理檔案,重新核定.將一部分退出低保.極大的促進了社會公平.即使如此,也有一部分人還是屬於不應該吃低保的.

為此,許多人提出建議: 一是低保資訊公開化.就是低保從申請到審批,到享受,整個過程,一要向老百姓公示,二要在網上公示.我想這不難做到,提拔幹部都可以網上公示.弄個低保,發個補貼更應該公示公開.所以需要的僅僅是有關部門或者相關領導一句話,就可以公示了.上了網,誰是什麼狀況,誰一個享受低保.一清二楚.誰都可以查詢,有問題可以向民政局舉報.相信只有這樣,村民才相信我們黨和政府,相信我們的工作.

資訊公開,網路化管理,還有一個重要內容,就是有一定的退出機制.向去年的新能源車騙補事件,不但追回補貼款,還要對相關企業進行處罰.我想,農村的補貼也是,發生騙補事件,一是追回補貼,二要追究責任,看誰經辦的,誰批准的.誰核查的,有沒有人反對.其中可能涉及的問題應該嚴肅查處.才能給農民一個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