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韓國企業東南亞市場“占山為王”,中國何時能夠超越?

伴隨著國內勞動力價格上升,經濟面臨轉型的視窗期,中國資本不得不放眼全球,走出國門,尋求更大的發展,而東南亞市場,更是中日韓三個亞洲區域性大國都不會忽略的地方。

在家電和數碼產品方面,全球市場隨處可見中日韓三國企業的“拼殺”,形成你方唱罷我登場,後來者居上的形勢,不過就目前的情況來看,韓國風頭正勁,日本已經式微,中國雖然依靠價格在市場上步步緊逼,不過在一些核心技術和智慧財產權方面,和韓國還有著一定的差距。

嚴重依賴中國市場的韓國企業,其實早就在東南亞市場進行了佈局,據一份調查資料顯示,超過58.6%的韓國企業認為東南亞將是下一個更具有潛力的市場。以韓國的三星和LG為例,這兩家企業早在20年前就開始在東南亞市場進行戰略佈局,目前已經完全融入當地市場,形成了完善的銷售體系,使這兩大韓國品牌在東南亞各國有著極高的認可度,

再加上“韓流”的推動,韓劇中的美女,帥哥形象受到東南亞青年的熱捧,韓國美妝產品也在這些年輕人中也成為時尚的象徵,衍生出的市場讓人不容小覷,也讓曾經在東南亞市場有絕對地位的日本企業成為昨日黃花。

韓國是典型的出口型國家,

本國消費市場潛力有限,隨著在中國投資成本的提高,夾在中日兩個強勁對手中間的韓國企業,不僅要在產品上超越中日兩國,還要不斷開拓新的市場空間。顯然,韓國企業也沒有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隨著在中國投資成本的增加,韓國各大知名品牌在中國市場深耕的同時,也在東南亞打造另一個穩定的“根據地”,並積累了豐富的生存經驗。

韓國品牌產品經過當地長期的經營,顯得更為貼心,日本產品雖然品質好,但價格也高,也不如韓國產品更接地氣,比如三星專門針對東南亞地區研發的防塵驅蚊電視機,LG推出的具備潤膚驅蚊的空調。而中國的同類產品主打的還是價格戰,只留下了一個廉價的印象,除了在政治和文化更接近的越南大受歡迎外,

在東南亞其他地區還需更加努力。其實不光是家電和美妝產品,韓國的汽車和鋼鐵產業也在加緊進軍東南亞市場,力圖搶先切下一塊更大的“蛋糕”。韓國企業在東南亞的成功,既是他們戰略佈局的成果,也是韓國產業結構的無奈。

不過讓韓國企業感到緊張的是,和當年韓國品牌衝垮日本主導的全球家電市場一樣,中國家電和數碼產品也正對韓國產品造成嚴重的威脅,特別是當作為韓國經濟支柱的三星出現手機“爆炸門”事件,三星掌門臥床不起,下一代接班人因為政治獻金醜聞鋃鐺入獄,三星群龍無首,內鬥不斷,而中國智慧手機此時採取“集團作戰”的方式,給三星帶來了巨大壓力。多數韓國企業的技術部門負責人也表示中國已經超越韓國,及時有些地方還有差距,但也會很快趕上來。

在目前的東南亞市場,韓國企業“占山為王”,不夠隨著中國企業不斷增強的競爭力,終有一天會實現超越,阻擋住“韓流”。

不過讓韓國企業感到緊張的是,和當年韓國品牌衝垮日本主導的全球家電市場一樣,中國家電和數碼產品也正對韓國產品造成嚴重的威脅,特別是當作為韓國經濟支柱的三星出現手機“爆炸門”事件,三星掌門臥床不起,下一代接班人因為政治獻金醜聞鋃鐺入獄,三星群龍無首,內鬥不斷,而中國智慧手機此時採取“集團作戰”的方式,給三星帶來了巨大壓力。多數韓國企業的技術部門負責人也表示中國已經超越韓國,及時有些地方還有差距,但也會很快趕上來。

在目前的東南亞市場,韓國企業“占山為王”,不夠隨著中國企業不斷增強的競爭力,終有一天會實現超越,阻擋住“韓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