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這個島上慰安婦,一人1天接待300多日軍士兵,敢反抗就放狗咬

關於“慰安婦”的解析,有很多不同的定義。其中在日本的“新華字典”《廣辭苑》中對“慰安婦”一詞的解釋為:“隨軍到戰地部隊,安慰過官兵的女人”。這種解釋顯然是在逃避和掩飾當初日軍犯下的滔天罪行。

而一般更多歷史學者對“慰安婦”一詞給出的解釋是這樣定義的:“在二戰期間,被迫為日軍提供性服務、充當性奴隸的婦女,是日本軍隊專屬的性奴隸”。

慰安婦的源頭最早可以追溯到日俄戰爭以後,而慰安婦的最大作用就是為了滿足日軍士兵的獸欲,

從而提高部隊的戰鬥力。1904年12月,日軍在安東地區建設新市街,1905年這條街上的飲食店,組織開設了專為日本軍人提供性服務的妓院“醉雷亭”。雖然醉雷亭不是軍隊經營的,不過這明顯是對軍隊表示支持,這也就是早期“慰安所”的雛形。

到了二戰時,日軍發動對外侵略戰爭以後,基本上日軍每到一處便會優先建立兵營和隨軍慰安所。而所謂的慰安所,也僅僅是用草席圍成一個小屋,然後在地上鋪一塊褥子而已,環境極其惡劣。就算是這樣,日軍士兵們仍樂此不疲的排長隊,焦急的等待慰安婦們的“慰安”。

有些日軍士兵更是沒有人性,如野獸般的蹂☆禁☆躪慰安婦,有的甚至被虐殺致死。如果稍有不滿或者反抗,日軍輕則施以饑餓,重則用軍刀割她們的乳☆禁☆房、剁手腳等,甚至讓狼狗將她們撕咬致死,以警示其他人。不僅如此,最重要的是由於慰安婦數量有限,很多地方的慰安所每天要接待的人數完全讓人無法想像。

比如,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在日本四國島新組建的一支滿編聯隊(實際上有4000多人),

奉命去攻打位於新幾內亞地區的臘包爾。當然這場戰役,最終以日軍慘敗而告終,20多萬人的部隊最終活著回去的不到1萬人。而這個聯隊則活著回到日本的只有兩個人。其中西山幸吉就是其中之一。

據西山後來回憶說,

當時他所在的聯隊於1942年1月22日11時40分登陸,到22日晚便全面佔領了臘包爾市。而當時有一個日軍隊長,將沒有來得及撤退的臘包爾市長一家人俘虜,然後便把市長的女兒強☆禁☆姦了。而剩下的幾名軍官也一樣蜂擁過去。最後這個女孩當著父母的面自殺了。

而這一強☆禁☆姦事件本來應該是要提交軍事法庭,但部隊卻沒有認定這是違反軍紀。理由就是,自1937年中日戰爭開戰以來,這樣的事件早已是家常便飯。在戰場上越是勇猛的官兵,越是頻繁地侵犯佔領地的婦女,他們認為侵犯女性,是日軍官兵勇猛的表現。

鑒於這樣的情況,後來日軍高層決定從內地緊急調集慰安婦送到臘包爾。而首批到達這裡的慰安婦僅有10來人,他們開始接待的第一天裡,外面的日軍士兵隊伍便排出了3公里長,也就是大概有3000名以上的日軍士兵在排隊。所以這一天下來,初步計算一下,平均一個慰安婦這一天要接待300多人。

這樣的事件早已是家常便飯。在戰場上越是勇猛的官兵,越是頻繁地侵犯佔領地的婦女,他們認為侵犯女性,是日軍官兵勇猛的表現。

鑒於這樣的情況,後來日軍高層決定從內地緊急調集慰安婦送到臘包爾。而首批到達這裡的慰安婦僅有10來人,他們開始接待的第一天裡,外面的日軍士兵隊伍便排出了3公里長,也就是大概有3000名以上的日軍士兵在排隊。所以這一天下來,初步計算一下,平均一個慰安婦這一天要接待30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