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絳縣有個“學霸村”小山村盛產大學生 還走出了大學教授

為啥西灌底考上大學的孩子這麼多

文字|絳縣西灌底崔禮山

入夜,萬家燈火。

在北京度假的我正在構思一篇稿件,突然收到微信視頻邀請。

邀請我的,是故鄉的朋友兼恩師裴金鐘。

他說:“告訴你一個特大喜訊,今年高考,咱村的孩子成績優秀,從7月底開始,錄取通知書接二連三送到考生家裡,截至目前,共計14個孩子考上心儀的大學,在方圓七八個村中遙遙領先。

全村人為他們高興,書記岳新福、村長牛波更是激動得一塌糊塗,

跟自家孩子考上大學一樣。書記就在我身邊,他有話對你講。”

手機螢幕閃現出書記的面孔。

“禮山,今年咱村被大學錄取的孩子竟然突破兩位數,這個成績不敢說絕後,但空前是誰都改變不了的。了不起,真是了不起啊。金榜題名,不但光宗耀祖,而且給全村人帶來福報。

我和村長打算製作一塊展板,列出每一位准大學生的姓名和錄取學校,作為光榮榜放在村裡最醒目的位置,

一方面祝賀考中的孩子,另一方面激勵其他孩子。

你是咱村公認的筆桿子,給展板添上一段開頭語,趁機顯示一下你的文采。

另外,吃水不忘挖井人。這次考上大學的孩子,大部分是絳縣二中培養出來的。我準備代表全體村民,給二中贈送一面錦旗表達謝意,

你順便再琢磨一下錦旗上該寫點什麼為好。”

書記一臉笑容,口若懸河。

我說:“好的,好的。我一定儘快完成任務,包你滿意。”

當年,書記岳新福和我是同窗好友,從小學到初中,又從初中到高中。跨進高等學府大門,遨遊在知識的海洋,曾是他的第一夢想。

可惜,高考獨木橋上千軍萬馬,你追我趕,稍不留神,他掉入河中。

家鄉的孩子考上大學,我開心,我興奮,同時這麼多孩子考上大學,

我更加開心,更加興奮,以至於徹夜難眠。

暑假回鄉探親,我就親眼看見不少孩子懷抱錄取通知書,如徐森林的兒子徐翔即將就讀華南農業大學、王剛套的兒子王春潮確定到山西師範大學深造、裴惠民的女兒裴瑞穎考入山西中醫藥大學等。

第二天一大早,對光榮榜展板,我一氣呵成這樣一段話發給了書記——

今日西灌底,龍鳳齊薈萃

中條山下物華天寶,涑水河畔地靈人傑。

夏未秋初,傳來喜訊,今年高考,我村共有十四名孩子金榜題名,這是他們全家的榮耀,更是整個西灌底村的驕傲。

讀書改變命運,教育照亮前程。讓我們向這些孩子表示衷心的祝賀,向他們的父母表示深切的敬意,向他們的老師表示萬分的感謝、感激和感恩。

同時希望,考上大學的孩子樹立遠大理想,成為棟樑之材,報效祖國,造福社會,為家鄉做貢獻,為父母爭光彩!

對送給絳縣二中的錦旗,我選擇的褒獎語是:

教學子全心全意

育棟樑盡職盡責

朋友告訴我,西灌底村這麼多孩子實現了大學夢,惹得鄰村的人們羡慕不已,都想知道其中的原因究竟是什麼。

我歸納了一下,主要原因應該是——

首先,父母站得高,看得遠,能夠抵制眼前的誘惑為了孩子的前程,不惜一切代價。

曾經,一位村民的兒子初中畢業後,考入運城市康傑中學,眾所周知,這是一所山西省名牌中學,蜚聲全國。

一普通中學聞訊,果斷送給該村民3萬元錢,試圖說服他讓孩子到那裡讀書。對面朝黃土背朝天,收入極不穩定的農民而言,3萬元錢真不是一個小數目,可以解決好些生計問題。

然而,思前想後,權衡利弊,這位村民拒絕接受這筆款項。他說,錢再多,總有花完的時候;孩子的前途耽誤了,後悔可就來不及了。

儘管學習靠個人努力,但外界環境同樣不可小覷。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啊。否則,古代孟子的母親為何要三次搬家呢?

不是說讀普通中學就考不上重點大學,而是在名牌中學學習,被重點大學錄取的希望更大。不可否認,學校和學校是有差別的,甚至差別還不小。

其次,尊師重教是西灌底的優良傳統。

除了親生父母,老師是最愛孩子的人。孩子能否成大器,一靠父母教育,二靠老師培養。父母塑造孩子的品德,老師傳授孩子知識。

老師到學生家裡吃飯,家長從不收錢。給老師吃的飯菜,通常葷素兼顧,營養合理。

還有,西灌底村的孩子向來喜歡讀書,熱愛學習,每年村裡都能收到一些大學錄取通知書。

人爭一口氣,佛爭一炷香。這家孩子考中,那家孩子不服。如果不是傻子,瘋子,愣子,誰願意讓人比下去呢?

有人覺得,在中國,大學早就從精英教育轉化為大眾教育,讀不讀大學是一樣的,反正大學畢業生也得自謀出路。

何況,現在條條大路通羅馬。進城務工同樣能賺大錢,只要賺到錢,就能快樂生活。

西灌底人的觀念卻是: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單純有錢滿足飽暖物欲,但未必能讓人擺脫思想上、精神上、靈魂上的平庸。

做人,爭取做優秀的人,卓越的人,而不是自我沉淪,做一個平庸的人。

平庸的人,只有一條命,叫性命;優秀的人,有兩條命,即性命和生命;

卓越的人,則有三條命,性命、生命和使命。 它們分別代表著生存、生活和責任。

我堅信,在不遠的將來,從西灌底走出去的高端人才會越來越多!

作者:崔立山,山西絳縣西灌底村人,山西大同大學英語教師。1985年畢業於山西師範大學,後在武漢大學外語學院進修同等學力研究生。曾在大同二中工作7 年,桃李滿天下。喜歡英語和漢語寫作。

關注【微絳縣】看絳縣身邊事(運城網信備案I20001)投稿加66350359

對送給絳縣二中的錦旗,我選擇的褒獎語是:

教學子全心全意

育棟樑盡職盡責

朋友告訴我,西灌底村這麼多孩子實現了大學夢,惹得鄰村的人們羡慕不已,都想知道其中的原因究竟是什麼。

我歸納了一下,主要原因應該是——

首先,父母站得高,看得遠,能夠抵制眼前的誘惑為了孩子的前程,不惜一切代價。

曾經,一位村民的兒子初中畢業後,考入運城市康傑中學,眾所周知,這是一所山西省名牌中學,蜚聲全國。

一普通中學聞訊,果斷送給該村民3萬元錢,試圖說服他讓孩子到那裡讀書。對面朝黃土背朝天,收入極不穩定的農民而言,3萬元錢真不是一個小數目,可以解決好些生計問題。

然而,思前想後,權衡利弊,這位村民拒絕接受這筆款項。他說,錢再多,總有花完的時候;孩子的前途耽誤了,後悔可就來不及了。

儘管學習靠個人努力,但外界環境同樣不可小覷。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啊。否則,古代孟子的母親為何要三次搬家呢?

不是說讀普通中學就考不上重點大學,而是在名牌中學學習,被重點大學錄取的希望更大。不可否認,學校和學校是有差別的,甚至差別還不小。

其次,尊師重教是西灌底的優良傳統。

除了親生父母,老師是最愛孩子的人。孩子能否成大器,一靠父母教育,二靠老師培養。父母塑造孩子的品德,老師傳授孩子知識。

老師到學生家裡吃飯,家長從不收錢。給老師吃的飯菜,通常葷素兼顧,營養合理。

還有,西灌底村的孩子向來喜歡讀書,熱愛學習,每年村裡都能收到一些大學錄取通知書。

人爭一口氣,佛爭一炷香。這家孩子考中,那家孩子不服。如果不是傻子,瘋子,愣子,誰願意讓人比下去呢?

有人覺得,在中國,大學早就從精英教育轉化為大眾教育,讀不讀大學是一樣的,反正大學畢業生也得自謀出路。

何況,現在條條大路通羅馬。進城務工同樣能賺大錢,只要賺到錢,就能快樂生活。

西灌底人的觀念卻是: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單純有錢滿足飽暖物欲,但未必能讓人擺脫思想上、精神上、靈魂上的平庸。

做人,爭取做優秀的人,卓越的人,而不是自我沉淪,做一個平庸的人。

平庸的人,只有一條命,叫性命;優秀的人,有兩條命,即性命和生命;

卓越的人,則有三條命,性命、生命和使命。 它們分別代表著生存、生活和責任。

我堅信,在不遠的將來,從西灌底走出去的高端人才會越來越多!

作者:崔立山,山西絳縣西灌底村人,山西大同大學英語教師。1985年畢業於山西師範大學,後在武漢大學外語學院進修同等學力研究生。曾在大同二中工作7 年,桃李滿天下。喜歡英語和漢語寫作。

關注【微絳縣】看絳縣身邊事(運城網信備案I20001)投稿加66350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