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德軍摩托化第16師師長 整個師去年傷亡人數相當於6次全軍覆沒

1943年是蘇德戰場轉折的關鍵時期,庫爾斯克會戰後德軍再也沒能發起大規模的攻勢,

開始節節敗退,除了裝備跟不上以外,兵員素質也不如之前,大量的新兵預備隊上了前線戰鬥力可想而知,就以摩托化第16師為例,他們的編制一直存在,但在戰鬥中不斷出現傷亡,為了填補空缺一直動用預備隊新兵,不斷的戰損不斷的補充,直至1944年一月遭遇蘇軍毀滅性的突擊為止,在烏克蘭近一年的戰鬥傷亡人數竟是全師編制的6倍之多,
以至於師步兵的素質不如目前一般的步兵分隊,承認這點是痛苦的,但這是事實。這也是大多數德軍部隊當時的狀況,而蘇軍通過戰鬥經驗越來越豐富,為即將到來的毀滅性的十次打擊埋下了伏筆。

崔可夫近衛第8集團軍繳獲的德軍電報印證了德軍的慘狀

步兵第30軍軍長炮兵將軍事弗雷特·皮科先生:

在最高統帥部的幾個通報中,三次提到:去年夏天,在米烏斯河、頓涅茨和紮波羅熱的幾次大的接連不斷的防禦戰期間,我師曾三次遭受重大的損失。在這些戰鬥中,我師損失了19,411人,也就是說,根據當時的戰鬥編制(步兵),我師三次遭到全殲。

儘管如此,我師動用自己的預備隊,並且在得到補充以後,仍保持著戰鬥力。

但是,在經過爭奪紮波羅熱的幾次戰鬥以後,我師的戰鬥編制和戰鬥力,尤其是步兵的戰鬥編制和戰鬥力,不可能再恢復了。已經沒有預備隊了。

在這個時期,即從1943年10月10日起,我師未經休整又在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的西南地域開始了戰鬥。從1943年10月10日至1944年1月14日,我師又有5120人傷亡,失蹤和生病。

我師參加了從去年10月20日起到11月2日在古利亞伊一波列以北地域的幾次戰鬥;從11月11日起到11月30日在納紮羅夫斯克以南地域參加了戰鬥;從今年1月10日起至1月14日,

參加了爭奪新尼古拉耶夫卡(尼古拉耶夫卡)

的戰鬥。個師從去年戰鬥開始起,傷亡人數至少相當於6次全軍覆沒。

我師元氣大傷。我師步兵的素質不如目前一般的步兵分隊,承認這點是痛苦的,但這是事實。

摩托化第16師師長

馮·施韋林伯爵

1944年1月21日于師指揮所

馮·施韋林伯爵

德軍摩托化第16師(後改為第116裝甲師)編制一直存在到戰爭結束,但那時的士兵早已不是最初的那些士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