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此人是孔子後人,聲稱子女不必感恩父母,後被曹操殺害

經過數千年的歷史長河,中華民族形成了完整的禮儀規範,被世人稱為“禮儀之邦”,而作為道德領袖代表的孔子家族,更是標杆典範。然而,孔子的一位嫡系子孫,卻說出一段驚世駭俗之論,

他就是孔融。

孔子

孔融,孔子的二十世孫,東漢末年士族儒家的領軍人物,年少聰慧,曾出任北海相、太中大夫,後來被曹操殺害。孔融讓梨的故事在中國流傳二千多年,成為了一種道德標杆,是最好的少兒教育故事。

孔融

北海兵敗後,孔融受漢獻帝徵召,來到許昌,出任太中大夫。西元208年,孔融發表了一篇言論《父母無恩論》:父之于子,當有何親?論其本意,實為情☆禁☆欲發耳!子之於母,亦複奚為?譬如寄物瓶中,出則離矣!

大概意思為:父親對兒子沒有親情,他生兒子的本意,是為了發洩情☆禁☆欲;母親像瓶子,

兒子像瓶子裡的東西,母親生兒子,就像從瓶子裡倒東西出來,東西出來後,兩者就沒什麼關係了。

曹操

言論一出,世人震驚,就算是思想開放的今天,也難以讓人接受。曹操聽聞大喜,終於找到殺他的藉口了。北方政權內部一直有兩種力量對抗,一個是曹操堅持的“寒門法家”,

另一個是“士族儒家”,以前殺邊讓,後來殺楊修都是這個原因。

孔融讓梨

孔融是孔子嫡系子孫,儒家領袖人物,在士族和學子中影響力太大了,曹操也比較忌憚,這種言論一出,處死孔融,敵人也只能搖頭興歎。

我是趣味的歷史,如果喜歡我的內容,

請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