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上海|12位生活在上海的香港人,帶你尋覓地道港式美味!

香港和上海,

兩座五味雜陳的城市,

從1997到2017,這20年,

很多香港人告別了銅鑼灣的喧囂,尖沙咀的繁華,

選擇來上海求學、經商、生活。

我們請來12位魔都資深香港人,

聽他們來說,香港人在上海的“江湖”故事。

黎先生來上海已經10年,他覺得從生活節奏看,上海和香港其實很像。大家每天都在趕路,很多人都是點對點的生活。

四處是看板等照亮著的繁忙街道,車水馬龍。再加上吃喝玩樂的地方琳琅滿目,總覺得自己“五光十色”的生活著。上海的黃浦江和香港的維多利亞港很像,都是燈火通明的高樓大廈,也是城市的名牌,印證著城市的發展。

很多香港朋友都沒有預期,

上海的今時今日和香港已經能並駕齊驅

和家人一起,在上海生活了10多年,每次度假後降落機場,黎先生心裡面都泛起“回家”的感覺。上海的各個區域中,最喜歡去徐匯區老洋房那一帶,各式建築物的歷史沉澱固然吸引,更賞心悅目的是這裡有很多有趣的零售店和有特色的餐廳。新與舊,歷史文化和現代生活的碰撞,不單提供了一個回顧歷史和文化的機會,更提升了現代生活的品味。

談到吃,黎先生認為,比起香港,

在上海要吃到相同的、較高品質的食材,

也會較為昂貴。

在上海,黎先生覺得比較地道的港式風味餐廳是位於思南路上的查餐廳,從還原七八十年代的香港茶餐廳的裝修,到地道的食材和烹飪功夫,

都做的很有意思,當中最合心的是蝦仁炒蛋。近日最常去的港式餐廳是位於虹橋南豐城的百合居,裝修、環境和服務都有香港的水準,很適合家庭聚餐,當中最喜歡的是蝦餃點心。

在香港黎先生都和朋友說,上海是我的家,孩子也是新上海人。如香港一樣,

上海也是一個華洋共處的城市,各方面都十分國際化。在上海待了這一段時間,他覺得這座城市發生的最大的變化是整個城市都在進步,都在發展,由於人口的增加,很多品牌都願意做出投入,生活中吃喝玩樂的質與量都在提升。他舉例說比如美術展覽的量逐年增加,當中有很多都是世界首屈一指的大師。

Q:上海的優點?

A:有活力的城市、國際性的吃喝玩樂選擇、生活便利

Q:不太喜歡的特點:

A:空氣品質差異大、堵車嚴重、路上各式車輛與行人爭道

Q:未來會選擇繼續在滬發展還是會回到香港?

A:從決定到內地工作的一刻開始,我就沒有計劃回香港發展的打算。

在滬有20年之久的,愈發感覺上海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夜晚的新天地,有香港蘭桂坊的影子,徐家匯的港匯和天鑰橋路酷似香港的銅鑼灣和旺角,都是人來人往的匆忙。在香港,街上行走的每個人都是行色匆匆,像是在趕末班車,上海雖然節奏也比較快,感受到的只是人們有點“急”,而不是“趕”。

喜愛熱鬧的吳先生比較鍾愛新天地及一些酒吧街,偶爾也會去比較熱鬧的商場,比如IAPM、港匯。他說有時候也會去上海周邊的一些江南水鄉,因為上海周邊有很多這樣有特色的地方,偶爾去那裡,放慢腳步,讓自己放空下。

禦寶軒、翠園、鴻星薈、港麗、新旺、避風塘,都是吳先生覺得很地道的港式餐廳,這些餐廳的廚師都來自香港,所以口味比較正宗。必點的有蝦餃、燒賣、腸粉、燒臘,當然港式奶茶也必不可少。吳先生目前最常去的是禦寶軒,禦寶軒可以說是最正宗的,“這裡的粵菜和點心,絕對香港。”

吳先生來上海已有20年,也經歷了上海的一切變化。他覺得上海發展得速度遠超於香港,香港用了50年來發展,成就了今天的香港,上海至少硬體已超過香港,再過若干年連管理軟體都會超過香港,所以上海變化的速度是他切身感受的,吳先生說這是在上海生活20年才會講出的感受。

Q:上海的優點:

A:變化快速;國際化的海納百川的社會;

城市的發展離不開人,人都很有包容性,不像其他地方會很排外。

Q:不太喜歡的特點:

A:某種政策上來說不夠民主,比如買房賣房,很多政策都是一刀切。

還有就是滿城的小黃車,這些亂行駛、亂停放的現象實在討厭,這個說明國民素質有待提高。

Q:未來會選擇繼續在滬發展還是會回到香港?

A:肯定是留在上海,已經落地生根了,不會回到香港。

剛來上海2年半的Priscilla Young說,上海像是年輕版的香港,在成長、在變化,吸引著各地的人。上海是一個真正多元的城市,包容著不同背景、職業、意向的人。這裡處於迅速發展的階段,帶來許多創業機會,是一個讓創意構思實現的好地方。香港相對比較成熟,而且地方小,去旅遊玩樂是個不錯的選擇。

作為知名美食達人的Priscilla也經營著自己的咖啡館Brut Cake Cafe,是一家坐落於愚園路上的人氣咖啡店。愚園路,也是Priscilla最喜歡的上海街區,這裡隱藏著好多古老建築,附近有許多優秀的餐廳,新與舊同時並存,正展現上海現在成長的階段。

一般人想起香港美食便會想起點心,但Priscilla認為最能代表香港的應該是茶餐廳,她覺得茶餐廳是早期融合菜的代表。閱“店”無數的Priscilla也在上海找到了一間非常正宗、用料非常好的茶餐廳,古北星空廣場的維記餐廳,這裡的咖喱牛腩飯、鳳梨油、鴛鴦都值得推薦。作為一名食肉獸,Priscilla最近卻比較愛去大蔬無界,每一次就餐,不只是吃飽了,而是滿足他的材料配搭、味道。

Priscilla眼中的上海充滿了機會,但這些機會必須用實力去實現,很多餐廳、咖啡館只是開了很短時間便倒閉,一方面覺得很可惜,另一方面也慢慢習慣這種變化。現在每次回香港,Priscilla都推薦朋友來上海創業。

Q:上海的優點:

A:包容、多元、機會多

Q:不太喜歡的特點:

A:高傲、階級性、髒

Q:未來會選擇繼續在滬發展還是會回到香港?

A:已經決定了,連餐廳都開了哈哈。

作為中國潮流界的知名人物,EDDI身上有著多重標籤。2002年來上海,到現在已經15年,對他來說,無論身在上海還是香港,工作和生活的節奏都是一樣的,白天忙碌的工作,放工之後回家陪伴家人或者約好友聚會。有人說香港和上海很像,但EDDI覺得不在於城市間有無相同之處,而是取決於自我狀態的區別。

EDDI居住過不同城市,從來沒有嘗試過在一個城市裡找尋到屬於另一個城市的印記。日常說著一口港普的他,生活簡單又有點懶,因為居住在陸家嘴商圈,EDDI更多的會在這個範圍內活動,僅僅因為方便。EDDI覺得現在國內是最有潛力的球鞋市場,可以說好賣的好看的球鞋在國內買最方便,他很大一部分消費都花費在球鞋和玩具上。

EDDI對“吃”並不講究,沒有特意去挖掘哪家好吃又正宗的港味餐廳,平時最常去的港式餐廳是思南路上一家吃牛雜面的店,原因嘛,也是因為方便。最喜歡的上海餐廳是很久之前的“老起士”餐廳,當時特別受香港人的歡迎,可能大家都是口碑相傳,有香港的朋友來上海的玩都會安排一餐去這家吃。

EVISU x adFunture YOKA

來上海已經15年,但回香港時EDDI很少去談論或是介紹上海,他會“讓朋友親自來上海體驗一下這個城市,別人說的永遠不及自身的感受真實”。在EDDI看來,香港就像一個趨於完善但發展遭遇瓶頸的地區,上海則處於經濟發展不斷上升、有很多潛能等待挖掘的時期。

Q:上海的優點:

A:基礎設施完善、交通便利、海納百川

Q:不太喜歡的特點:

A:官僚主義、唯錢論、非機動車和行人

Q:未來會選擇繼續在滬發展還是會回到香港?

A:近期還是會在上海繼續發展,自己從事的行業在國內的發展前景和可能性較大。

“在陸家嘴開會時,常有種我是不是在香港的想法。”盧先生覺得陸家嘴很像香港的中環,從生活節奏上來說香港和上海也有點像,但香港的節奏還是比上海要快些。盧錦裘說這個差異從上班時段和午飯時間大家用餐、體息兩方面就體現的很明顯。

盧先生最愛的上海地標之一:外白渡橋

盧先生來上海已經5年,不上班的時侯,有空就去壓壓馬路,找些有特色的建築群去看看找一下設計感。他很喜歡徐匯區,特別是常熟路、永康路一帶,歷史風貌和街區的尺度都保護得很好,走在街上十分舒服。而田子坊有一股很特別的吸引力,是充滿城市活力的地方,外灘則是上海新老結合最好的展示區。

說到上海的港式餐廳,盧先生覺得茶和翠華都十分地道,他們的鳳梨油和奶茶,味道和香港幾乎一樣。因為工作原因,盧先生最常去的是博多新記,這是一家隱藏在鬧市中港味十足的餐廳,據說香港人特別是做工程的都很喜歡去。盧先生還特別推薦了佛跳牆,去之前要提前預定哦。

盧先生在香港的朋友沒來上海前都覺得上海只有陸家嘴和東方明珠,來之後感到上海比他們想像的更多元化,很多地方都很有文化底蘊。在上海5年,上海變遷與發展的力度、速度和強度都讓盧先生感到不可思議,在國外根本不可能在四、五年內見到這種變化。

Q:上海的優點:

A:多元文化,充滿活力,潛力無限

Q:不太喜歡的特點:

A:兩極分化,發展過快,限制太多

Q:未來會選擇繼續在滬發展還是會回到香港?

A:未來還是會繼續在上海發展。畢竟已經是上海女婿而且兒子也在上海出生。上海是個好城市。看好它的未來。

陳先生說2002年剛來上海時因為和香港物質上的差距比較大,感覺兩地不太像。隨著國際化的發展,現在覺得上海越來越像香港了。儘管現在物質生活方面兩地差不多,但是覺得在上海生活比在香港更幸福,特別是各地各國美食的選擇上尤為明顯,與香港過快的節奏不同,在上海感覺自己有更多的時間體會生活。

陳先生最喜歡原來盧灣、徐匯老洋房區域,還有黃浦區的外灘。外灘不但帶有1920年代的色彩,也讓他聯想起小時候香港的老式英國建築,但是現在香港很多地方都已經拆了。陳先生說初來上海那幾年,每個週末都會去法租界,走在兩旁都是梧桐樹的街道上,會讓自己心情很輕鬆。近幾年那裡開了很多老洋房餐廳,他很喜歡週末在那邊喝杯咖啡享受下午。

這幾年很多港人、港資餐飲把地地道道的港式茶餐廳帶進上海,這些茶餐廳都有各自特色的點心和飲料。陳先生推薦說:要吃魚蛋米粉可以去翠華,吃車仔面去新旺,吃叉燒飯和奶茶就去翠豐園,要吃早餐套餐、港式咖啡可以去龍記茶餐廳,還有魏記的冰檸檬茶和咖喱牛腩飯都很好吃。

陳先生最常去的港式餐廳也“因時制宜“:家常型的會去新鬥記喝例湯和琵琶豆腐;煲王之王和名城煲王的各種蟹煲和鮑魚、花膠雞煲都很出名;去南海十三郎可以吃招牌的淮揚菜式;還有左麟右裡、查餐廳等都是很好的選擇。有朋友客人來時,會選擇精緻一點的金桂皇朝、富臨軒、翠園、海逸海鮮、鴻星薈等,這些都是聚會宴請的好地方。

陳先生說自己剛來上海時,很多朋友不理解覺得不一定比香港好,但隨著物質生活、經濟水準的提高,在上海生活,居住的空間感更好,道路的整潔度、員警服務態度、治安都不斷改善,城市管理不比香港差,甚至直逼東京了。

Q:上海的優點:

A:國際化、人性化、優質化

Q:不太喜歡的特點:

A:沒有那麼嚴重,就是感覺上海開始有點擁擠了,太多人在上海生活。

Q:未來會選擇繼續在滬發展還是會回到香港?

A:未來十多年會在上海繼續拓展自己的事業及業務。也看到滬港兩地的經濟、貿易互動更頻繁,國家對兩地城市功能定位方面的提升。國家 “走出去”、“一帶一路”戰略下,會有更多的經濟貿易等方面的合作。隨著國內金融城市的發展,相信滬港兩地將會更加繁榮。

10年了,Jenson親身感受著上海的巨大變化,無論是軟體(例如服務)還是硬體(城市發展)都有著飛速的發展。走在新天地或者是陸家嘴的人們,腳步都快了很多,這一點上海和香港很相似。外灘的夜景、黃浦江兩岸的景色及渲染的燈光,也讓Jenson想起維多利亞港的夜景。

在上海,Jenson最愛的是上海的法租界區域,茂密的梧桐樹和歷史悠久的建築。所以Jenson也把自己的第一家餐廳OPPOSITE by Jenson & Hu設立在了法租界的建國西路嘉善路地段,佔據222號獨棟洋房,一牆之隔的裡外,是私密靜隅與熙攘馬路的鮮明對比。

Jenson說在上海吃過最地道的港式茶餐廳是金禦香港酒家,食物是地道的香港風味,服務生都用廣東廣東話溝通,播的都是香港的電視,價格十分合理,偶爾飲茶時候還會遇到認識的朋友,讓他有種回到香港的感覺。

Alan’s Bistro

熱愛美食的Jenson對上海的澆頭面、小籠包、大排等小吃也非常喜歡,在上海有很多常去光顧的餐廳,比如Alan Yu一些的餐廳,比如PIRATA、新町、Liquid Laundry、老乾杯烤肉店,7月28日他還將與Alan合作一個廚師聯手的活動。工作之餘的他會閱讀,一些有關飲食、味覺、烹飪類的書籍都會看,最近在看一本書叫《鮮味的秘密》,可以讓自己對味道和食材把握更有提升。

Q:上海的優點:

A:個性 - 新舊的cross over,比如建築;

繁榮 - 經濟的繁榮發展

休閒 - 很適合生活的一座城市

Q:不太喜歡的特點:

A:空氣 - 空氣污染比較嚴重

質素 - 全民素質還是有待更多提高

物價 - 物價的提高有些快

Q:未來會選擇繼續在滬發展還是會回到香港?

A:他會繼續在上海發展,餐廳專案De Carbon即將在8月和大家見面,我會研發一些由香港經典菜品做一些融合而來的西餐呈現的菜品,這將是一個擁有自己時尚個性的燒烤主題餐廳及酒吧。

Onie來上海已經16年,她常常覺得上海很多地方都有香港的影子,比如IFC、IAPM。Onie說“每次在外灘感覺它的美的時候,我都會想起香港的維多利亞海港,心中盤旋著究竟誰比較漂亮。“

Onie第一次來上海工作的時候就是在法租界華山路、長樂路、武康路、巨鹿路那個地段,這裡也成為了她最喜歡的地方。這個區沉澱了太多上海過去的美麗和優雅,現在更是華洋雜處,生活別有一番情調。除了復古的優雅,上海新區域的不斷發展也令人感慨,Onie提到虹橋、古北,後來的浦東陸家嘴,現在又是一個大虹橋,上海給人的感覺總是野心這麼大。

Onie是一個喜歡嘗試新餐廳的人,這裡吃吃那裡吃吃要說最地道的茶餐廳很難落實到一家。要說整體上的感覺查餐廳是首選,因為它的裝潢、用具都帶給Onie很多兒時的回憶。但在吃的方面,她喜歡百合居的腸粉、喜粵8號的糯米雞、煲王之王的即烤叉燒及維記茶餐廳的鳳梨包,最常去的餐廳也是喜粵8號。今年7月,是滬上香港美食文化月, Onie十分期待,全上海的人,都可以去感受多元化的港式美食。

Onie也一直跟香港的朋友說上海是一個大都會,一個很國際化的地方,因為現在太多不同國籍的人都來了上海工作、生活、投資或是找尋新的機會。她平時喜歡用運動來休閒,打了很多年的高爾夫,這一兩年也開始騎公路自行車。如果再有閑下來的時間,Onie喜歡放空自己,隨意的在街上走走逛逛,或是坐下來喝杯咖啡。

Q:上海的優點:

A:有魅力,小資、不斷改善

Q:不太喜歡的特點:

A:嘈吵,擁擠,不靈活

Q:未來會選擇繼續在滬發展還是會回到香港?

A:我沒有刻意的去想以後究竟在上海還是在香港,因為我覺得現在來講,穿梭各地是不難的事情,什麼時候想回香港就買一張飛機票,我覺得雙城生活是蠻有趣的。我人在香港的時候我會懷念上海,我在上海的時候又會想起香港。

在上海3年,簡先生最大的感受是這座城市的人,一直來來往往,因為上海有一半的是流動人口。快節奏的生活也和香港有點相似,信用卡、微信、支付寶、Apple Pay多種多樣的支付方式讓他覺得驚喜,出門只需帶一部手機就好。

新天地是簡先生最喜歡的上海地標,因為離家很近,平常散散步過去很方便。他喜歡在這裡逛逛公園或是跟朋友聚一聚,喝點小酒,這也是他覺得工作之餘最放鬆的事。

作為米其林二星餐廳喜粵8號的行政總廚,簡先生提到上海的很多港式茶餐廳都做的很正宗,常常讓他想起香港的味道。說到最地道和最常去的港式餐廳,簡先生說“不是自誇,喜粵8號的叉燒、點心是我吃過上海最地道的港式風味。” 芝士焗龍蝦加意面是他覺得燒的最好的一道菜。

簡先生最喜歡的非港式美食是日本的串燒,EDITION PRESENTED BY Laurence的創意甜品也被大贊。作為一名主廚,美食已經融入了他的生活,簡先生說如果回到香港,會和朋友們說“上海很多美食,有空來探我,請你吃好的。”

Q:上海的優點:

A:易賺錢

Q:不太喜歡的特點:

A:成本高

Q:未來會選擇繼續在滬發展還是會回到香港?

A:在 上海

因為一道帝王蟹26種燒法而一技成名的李雲浩先生現任璽粵軒行政總廚,來上海已經10年的他也感覺香港和上海很像,都是由很多外來人(華、洋、日、韓、台等)組合,大家都在這個城市拼博,但節奏比香港慢,香港人平均一天上班時間是十小時以上。李先生說浦東陸家嘴太像香港的中環了,上班時坐地鐵感覺和回香港差不多,有時候擠車比香港還兇猛。

李先生很喜歡不同文化之間溝通的感覺,也因此他很喜歡黃浦區。人來人往的新天地商圈很像香港,這裡既有大都市新文化的繁華,又留有老上海舊文化的韻味,外灘也是一樣,夜色很美很漂亮,新式的大型商場摩登時尚,新舊文化在這裡交流融合。

入行30年,曾在香港著名的利苑酒家、美心皇宮、鴻星會擔任主廚的李先生對粵菜可以說非常瞭解。上海的茶餐廳裡他喜歡新旺,說到粵菜館則是璽粵軒,所有菜品都很地道,最喜歡的是炸乳鴿,皮脆肉嫩,肉質香滑有汁水。“聽大廚說外面一般都是用鹵水鹵熟再炸,沒有口感還很幹,而這裡是生炸而成,當然啦,大廚是我(笑)!” 李先生最愛的非港式美食是紅燒肉,據說這是他老婆的拿手菜,老家秘傳的正宗上海味,永遠吃不膩。

剛來上海是2007年,李先生感歎那時除了徐匯區一帶比較繁榮,其他區域都在發展中。之後上海飛速發展,日新月異。無論是城市規劃、法律制度,還是經濟發展,可能已經要超越美國的大城市了。李先生說上海冶安、生活水準、人民質素都非常好,已經愛上上海了。

Q:上海的優點:

A:包容、多元、交流

Q:不太喜歡的特點:

A:冷漠、浮躁、階層分化

Q:未來會選擇繼續在滬發展還是會回到香港?

A:我會留在上海發展的!地大物博,上海的發展及生存空間都比較大,而且家人現在都在這邊了,以後肯定會一直在這邊生活的。

在上海待了這些年,吳先生覺得上海和香港很像,“都是國際大都會,人口密集,工作與生活節奏都很快。”在譽八仙工作最繁忙的時候會想到在香港茶室酒樓情結,這種香港文化符號的象徵,有時甚至感覺好像在家一樣。”但他覺得上海同香港有一樣很不同,就是香港不會排3-4小時去吃飯,但上海為了美食則願意等很長的時間。

在休息的時候,吳先生最愛去靜安區,“那裡很多商店及美食”。作為譽八仙品牌項目總經理,吳先生不上班的時候會選擇逛商場,有的吃有的看,同時也可以瞭解一下同行的情況。

提到上海的港式餐廳,他當然力挺自家的譽八仙酒樓!“酒樓點心灌湯餃、糯米卷,這些60—70年代的老式點心可都是我們的兒時回憶。” 同時,入鄉隨俗的他也很喜歡上海的漬蘿蔔、四喜烤麩這些家常小菜,也愛去吃地道性價比的外婆家餐廳。

吳先生說香港的很多朋友都和自己一樣,喜歡上海這個大都會。因為在上海不僅有快節奏的工作,生活也很豐富精彩。他回到香港以後,也時常會對朋友講上海是他在內地工作最開心的地方,因為感受到了這裡的友善。

Q:上海的優點:

A:猴賽雷、靚、好犀利

Q:不太喜歡的特點:

A:唔想等(排隊等位人太多)、“眾眾眾”(人很多)

Q:未來會選擇繼續在滬發展還是會回到香港?

A:希望在上海工作到真的力不從心才回香港。

她說,味覺有時候也是開啟記憶的開關,在摩羅街餐廳吃飯的瞬間,總讓Diana想起香港。在上海的這2年裡,Diana覺得上海與香港有相似之處,但差異更多:比如空氣的味道不一樣,城市的空間感不一樣,住的房子的間隔不同,服務員的認知能力不一樣,上海一般的寵物狗的品質比香港的好……

工作之餘,Diana最喜歡到安靜整潔的靜安區逛逛,也很熱衷於Massage。吃吃喝喝走走逛逛,Diana積累了不少心得:按摩店師傅手勢好環境好,比香港便宜;修甲要去多老外去的店,sense、服務比較好又不貴;有幾家日本壽司店跟shabu shabu(日本火鍋)店便宜又好吃,水準很高。

Sushi Oyama鮨 大山

地道的港式風味餐廳,Diana推薦了左麟右李和家全七福的所有餐點。Diana平時最常去的是新花城海鮮火鍋,她說自己很少在上海吃粵菜,偶爾會去飲茶(點心)或茶餐廳(粥粉面),幾乎不會去點菜的廣東餐廳,因為沒有找到一家心水的,但港式火鍋餐廳就不同了。Diana非常喜歡日料,在上海最喜歡的餐廳就是Sushi Oyama,這也是上海第一家高級壽司店。

Q:上海的優點:

A:美食、空間、carefree

Q:不太喜歡的特點:

A:空氣、秩序、說話聲太大

Q:未來會選擇繼續在滬發展還是會回到香港?

A:已回香港

女神彩蛋

我們請來了她,

這位嫁給上海人的香港女神級人物 — 楊千嬅!

Q:不太喜歡的特點:

A:空氣品質差異大、堵車嚴重、路上各式車輛與行人爭道

Q:未來會選擇繼續在滬發展還是會回到香港?

A:從決定到內地工作的一刻開始,我就沒有計劃回香港發展的打算。

在滬有20年之久的,愈發感覺上海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夜晚的新天地,有香港蘭桂坊的影子,徐家匯的港匯和天鑰橋路酷似香港的銅鑼灣和旺角,都是人來人往的匆忙。在香港,街上行走的每個人都是行色匆匆,像是在趕末班車,上海雖然節奏也比較快,感受到的只是人們有點“急”,而不是“趕”。

喜愛熱鬧的吳先生比較鍾愛新天地及一些酒吧街,偶爾也會去比較熱鬧的商場,比如IAPM、港匯。他說有時候也會去上海周邊的一些江南水鄉,因為上海周邊有很多這樣有特色的地方,偶爾去那裡,放慢腳步,讓自己放空下。

禦寶軒、翠園、鴻星薈、港麗、新旺、避風塘,都是吳先生覺得很地道的港式餐廳,這些餐廳的廚師都來自香港,所以口味比較正宗。必點的有蝦餃、燒賣、腸粉、燒臘,當然港式奶茶也必不可少。吳先生目前最常去的是禦寶軒,禦寶軒可以說是最正宗的,“這裡的粵菜和點心,絕對香港。”

吳先生來上海已有20年,也經歷了上海的一切變化。他覺得上海發展得速度遠超於香港,香港用了50年來發展,成就了今天的香港,上海至少硬體已超過香港,再過若干年連管理軟體都會超過香港,所以上海變化的速度是他切身感受的,吳先生說這是在上海生活20年才會講出的感受。

Q:上海的優點:

A:變化快速;國際化的海納百川的社會;

城市的發展離不開人,人都很有包容性,不像其他地方會很排外。

Q:不太喜歡的特點:

A:某種政策上來說不夠民主,比如買房賣房,很多政策都是一刀切。

還有就是滿城的小黃車,這些亂行駛、亂停放的現象實在討厭,這個說明國民素質有待提高。

Q:未來會選擇繼續在滬發展還是會回到香港?

A:肯定是留在上海,已經落地生根了,不會回到香港。

剛來上海2年半的Priscilla Young說,上海像是年輕版的香港,在成長、在變化,吸引著各地的人。上海是一個真正多元的城市,包容著不同背景、職業、意向的人。這裡處於迅速發展的階段,帶來許多創業機會,是一個讓創意構思實現的好地方。香港相對比較成熟,而且地方小,去旅遊玩樂是個不錯的選擇。

作為知名美食達人的Priscilla也經營著自己的咖啡館Brut Cake Cafe,是一家坐落於愚園路上的人氣咖啡店。愚園路,也是Priscilla最喜歡的上海街區,這裡隱藏著好多古老建築,附近有許多優秀的餐廳,新與舊同時並存,正展現上海現在成長的階段。

一般人想起香港美食便會想起點心,但Priscilla認為最能代表香港的應該是茶餐廳,她覺得茶餐廳是早期融合菜的代表。閱“店”無數的Priscilla也在上海找到了一間非常正宗、用料非常好的茶餐廳,古北星空廣場的維記餐廳,這裡的咖喱牛腩飯、鳳梨油、鴛鴦都值得推薦。作為一名食肉獸,Priscilla最近卻比較愛去大蔬無界,每一次就餐,不只是吃飽了,而是滿足他的材料配搭、味道。

Priscilla眼中的上海充滿了機會,但這些機會必須用實力去實現,很多餐廳、咖啡館只是開了很短時間便倒閉,一方面覺得很可惜,另一方面也慢慢習慣這種變化。現在每次回香港,Priscilla都推薦朋友來上海創業。

Q:上海的優點:

A:包容、多元、機會多

Q:不太喜歡的特點:

A:高傲、階級性、髒

Q:未來會選擇繼續在滬發展還是會回到香港?

A:已經決定了,連餐廳都開了哈哈。

作為中國潮流界的知名人物,EDDI身上有著多重標籤。2002年來上海,到現在已經15年,對他來說,無論身在上海還是香港,工作和生活的節奏都是一樣的,白天忙碌的工作,放工之後回家陪伴家人或者約好友聚會。有人說香港和上海很像,但EDDI覺得不在於城市間有無相同之處,而是取決於自我狀態的區別。

EDDI居住過不同城市,從來沒有嘗試過在一個城市裡找尋到屬於另一個城市的印記。日常說著一口港普的他,生活簡單又有點懶,因為居住在陸家嘴商圈,EDDI更多的會在這個範圍內活動,僅僅因為方便。EDDI覺得現在國內是最有潛力的球鞋市場,可以說好賣的好看的球鞋在國內買最方便,他很大一部分消費都花費在球鞋和玩具上。

EDDI對“吃”並不講究,沒有特意去挖掘哪家好吃又正宗的港味餐廳,平時最常去的港式餐廳是思南路上一家吃牛雜面的店,原因嘛,也是因為方便。最喜歡的上海餐廳是很久之前的“老起士”餐廳,當時特別受香港人的歡迎,可能大家都是口碑相傳,有香港的朋友來上海的玩都會安排一餐去這家吃。

EVISU x adFunture YOKA

來上海已經15年,但回香港時EDDI很少去談論或是介紹上海,他會“讓朋友親自來上海體驗一下這個城市,別人說的永遠不及自身的感受真實”。在EDDI看來,香港就像一個趨於完善但發展遭遇瓶頸的地區,上海則處於經濟發展不斷上升、有很多潛能等待挖掘的時期。

Q:上海的優點:

A:基礎設施完善、交通便利、海納百川

Q:不太喜歡的特點:

A:官僚主義、唯錢論、非機動車和行人

Q:未來會選擇繼續在滬發展還是會回到香港?

A:近期還是會在上海繼續發展,自己從事的行業在國內的發展前景和可能性較大。

“在陸家嘴開會時,常有種我是不是在香港的想法。”盧先生覺得陸家嘴很像香港的中環,從生活節奏上來說香港和上海也有點像,但香港的節奏還是比上海要快些。盧錦裘說這個差異從上班時段和午飯時間大家用餐、體息兩方面就體現的很明顯。

盧先生最愛的上海地標之一:外白渡橋

盧先生來上海已經5年,不上班的時侯,有空就去壓壓馬路,找些有特色的建築群去看看找一下設計感。他很喜歡徐匯區,特別是常熟路、永康路一帶,歷史風貌和街區的尺度都保護得很好,走在街上十分舒服。而田子坊有一股很特別的吸引力,是充滿城市活力的地方,外灘則是上海新老結合最好的展示區。

說到上海的港式餐廳,盧先生覺得茶和翠華都十分地道,他們的鳳梨油和奶茶,味道和香港幾乎一樣。因為工作原因,盧先生最常去的是博多新記,這是一家隱藏在鬧市中港味十足的餐廳,據說香港人特別是做工程的都很喜歡去。盧先生還特別推薦了佛跳牆,去之前要提前預定哦。

盧先生在香港的朋友沒來上海前都覺得上海只有陸家嘴和東方明珠,來之後感到上海比他們想像的更多元化,很多地方都很有文化底蘊。在上海5年,上海變遷與發展的力度、速度和強度都讓盧先生感到不可思議,在國外根本不可能在四、五年內見到這種變化。

Q:上海的優點:

A:多元文化,充滿活力,潛力無限

Q:不太喜歡的特點:

A:兩極分化,發展過快,限制太多

Q:未來會選擇繼續在滬發展還是會回到香港?

A:未來還是會繼續在上海發展。畢竟已經是上海女婿而且兒子也在上海出生。上海是個好城市。看好它的未來。

陳先生說2002年剛來上海時因為和香港物質上的差距比較大,感覺兩地不太像。隨著國際化的發展,現在覺得上海越來越像香港了。儘管現在物質生活方面兩地差不多,但是覺得在上海生活比在香港更幸福,特別是各地各國美食的選擇上尤為明顯,與香港過快的節奏不同,在上海感覺自己有更多的時間體會生活。

陳先生最喜歡原來盧灣、徐匯老洋房區域,還有黃浦區的外灘。外灘不但帶有1920年代的色彩,也讓他聯想起小時候香港的老式英國建築,但是現在香港很多地方都已經拆了。陳先生說初來上海那幾年,每個週末都會去法租界,走在兩旁都是梧桐樹的街道上,會讓自己心情很輕鬆。近幾年那裡開了很多老洋房餐廳,他很喜歡週末在那邊喝杯咖啡享受下午。

這幾年很多港人、港資餐飲把地地道道的港式茶餐廳帶進上海,這些茶餐廳都有各自特色的點心和飲料。陳先生推薦說:要吃魚蛋米粉可以去翠華,吃車仔面去新旺,吃叉燒飯和奶茶就去翠豐園,要吃早餐套餐、港式咖啡可以去龍記茶餐廳,還有魏記的冰檸檬茶和咖喱牛腩飯都很好吃。

陳先生最常去的港式餐廳也“因時制宜“:家常型的會去新鬥記喝例湯和琵琶豆腐;煲王之王和名城煲王的各種蟹煲和鮑魚、花膠雞煲都很出名;去南海十三郎可以吃招牌的淮揚菜式;還有左麟右裡、查餐廳等都是很好的選擇。有朋友客人來時,會選擇精緻一點的金桂皇朝、富臨軒、翠園、海逸海鮮、鴻星薈等,這些都是聚會宴請的好地方。

陳先生說自己剛來上海時,很多朋友不理解覺得不一定比香港好,但隨著物質生活、經濟水準的提高,在上海生活,居住的空間感更好,道路的整潔度、員警服務態度、治安都不斷改善,城市管理不比香港差,甚至直逼東京了。

Q:上海的優點:

A:國際化、人性化、優質化

Q:不太喜歡的特點:

A:沒有那麼嚴重,就是感覺上海開始有點擁擠了,太多人在上海生活。

Q:未來會選擇繼續在滬發展還是會回到香港?

A:未來十多年會在上海繼續拓展自己的事業及業務。也看到滬港兩地的經濟、貿易互動更頻繁,國家對兩地城市功能定位方面的提升。國家 “走出去”、“一帶一路”戰略下,會有更多的經濟貿易等方面的合作。隨著國內金融城市的發展,相信滬港兩地將會更加繁榮。

10年了,Jenson親身感受著上海的巨大變化,無論是軟體(例如服務)還是硬體(城市發展)都有著飛速的發展。走在新天地或者是陸家嘴的人們,腳步都快了很多,這一點上海和香港很相似。外灘的夜景、黃浦江兩岸的景色及渲染的燈光,也讓Jenson想起維多利亞港的夜景。

在上海,Jenson最愛的是上海的法租界區域,茂密的梧桐樹和歷史悠久的建築。所以Jenson也把自己的第一家餐廳OPPOSITE by Jenson & Hu設立在了法租界的建國西路嘉善路地段,佔據222號獨棟洋房,一牆之隔的裡外,是私密靜隅與熙攘馬路的鮮明對比。

Jenson說在上海吃過最地道的港式茶餐廳是金禦香港酒家,食物是地道的香港風味,服務生都用廣東廣東話溝通,播的都是香港的電視,價格十分合理,偶爾飲茶時候還會遇到認識的朋友,讓他有種回到香港的感覺。

Alan’s Bistro

熱愛美食的Jenson對上海的澆頭面、小籠包、大排等小吃也非常喜歡,在上海有很多常去光顧的餐廳,比如Alan Yu一些的餐廳,比如PIRATA、新町、Liquid Laundry、老乾杯烤肉店,7月28日他還將與Alan合作一個廚師聯手的活動。工作之餘的他會閱讀,一些有關飲食、味覺、烹飪類的書籍都會看,最近在看一本書叫《鮮味的秘密》,可以讓自己對味道和食材把握更有提升。

Q:上海的優點:

A:個性 - 新舊的cross over,比如建築;

繁榮 - 經濟的繁榮發展

休閒 - 很適合生活的一座城市

Q:不太喜歡的特點:

A:空氣 - 空氣污染比較嚴重

質素 - 全民素質還是有待更多提高

物價 - 物價的提高有些快

Q:未來會選擇繼續在滬發展還是會回到香港?

A:他會繼續在上海發展,餐廳專案De Carbon即將在8月和大家見面,我會研發一些由香港經典菜品做一些融合而來的西餐呈現的菜品,這將是一個擁有自己時尚個性的燒烤主題餐廳及酒吧。

Onie來上海已經16年,她常常覺得上海很多地方都有香港的影子,比如IFC、IAPM。Onie說“每次在外灘感覺它的美的時候,我都會想起香港的維多利亞海港,心中盤旋著究竟誰比較漂亮。“

Onie第一次來上海工作的時候就是在法租界華山路、長樂路、武康路、巨鹿路那個地段,這裡也成為了她最喜歡的地方。這個區沉澱了太多上海過去的美麗和優雅,現在更是華洋雜處,生活別有一番情調。除了復古的優雅,上海新區域的不斷發展也令人感慨,Onie提到虹橋、古北,後來的浦東陸家嘴,現在又是一個大虹橋,上海給人的感覺總是野心這麼大。

Onie是一個喜歡嘗試新餐廳的人,這裡吃吃那裡吃吃要說最地道的茶餐廳很難落實到一家。要說整體上的感覺查餐廳是首選,因為它的裝潢、用具都帶給Onie很多兒時的回憶。但在吃的方面,她喜歡百合居的腸粉、喜粵8號的糯米雞、煲王之王的即烤叉燒及維記茶餐廳的鳳梨包,最常去的餐廳也是喜粵8號。今年7月,是滬上香港美食文化月, Onie十分期待,全上海的人,都可以去感受多元化的港式美食。

Onie也一直跟香港的朋友說上海是一個大都會,一個很國際化的地方,因為現在太多不同國籍的人都來了上海工作、生活、投資或是找尋新的機會。她平時喜歡用運動來休閒,打了很多年的高爾夫,這一兩年也開始騎公路自行車。如果再有閑下來的時間,Onie喜歡放空自己,隨意的在街上走走逛逛,或是坐下來喝杯咖啡。

Q:上海的優點:

A:有魅力,小資、不斷改善

Q:不太喜歡的特點:

A:嘈吵,擁擠,不靈活

Q:未來會選擇繼續在滬發展還是會回到香港?

A:我沒有刻意的去想以後究竟在上海還是在香港,因為我覺得現在來講,穿梭各地是不難的事情,什麼時候想回香港就買一張飛機票,我覺得雙城生活是蠻有趣的。我人在香港的時候我會懷念上海,我在上海的時候又會想起香港。

在上海3年,簡先生最大的感受是這座城市的人,一直來來往往,因為上海有一半的是流動人口。快節奏的生活也和香港有點相似,信用卡、微信、支付寶、Apple Pay多種多樣的支付方式讓他覺得驚喜,出門只需帶一部手機就好。

新天地是簡先生最喜歡的上海地標,因為離家很近,平常散散步過去很方便。他喜歡在這裡逛逛公園或是跟朋友聚一聚,喝點小酒,這也是他覺得工作之餘最放鬆的事。

作為米其林二星餐廳喜粵8號的行政總廚,簡先生提到上海的很多港式茶餐廳都做的很正宗,常常讓他想起香港的味道。說到最地道和最常去的港式餐廳,簡先生說“不是自誇,喜粵8號的叉燒、點心是我吃過上海最地道的港式風味。” 芝士焗龍蝦加意面是他覺得燒的最好的一道菜。

簡先生最喜歡的非港式美食是日本的串燒,EDITION PRESENTED BY Laurence的創意甜品也被大贊。作為一名主廚,美食已經融入了他的生活,簡先生說如果回到香港,會和朋友們說“上海很多美食,有空來探我,請你吃好的。”

Q:上海的優點:

A:易賺錢

Q:不太喜歡的特點:

A:成本高

Q:未來會選擇繼續在滬發展還是會回到香港?

A:在 上海

因為一道帝王蟹26種燒法而一技成名的李雲浩先生現任璽粵軒行政總廚,來上海已經10年的他也感覺香港和上海很像,都是由很多外來人(華、洋、日、韓、台等)組合,大家都在這個城市拼博,但節奏比香港慢,香港人平均一天上班時間是十小時以上。李先生說浦東陸家嘴太像香港的中環了,上班時坐地鐵感覺和回香港差不多,有時候擠車比香港還兇猛。

李先生很喜歡不同文化之間溝通的感覺,也因此他很喜歡黃浦區。人來人往的新天地商圈很像香港,這裡既有大都市新文化的繁華,又留有老上海舊文化的韻味,外灘也是一樣,夜色很美很漂亮,新式的大型商場摩登時尚,新舊文化在這裡交流融合。

入行30年,曾在香港著名的利苑酒家、美心皇宮、鴻星會擔任主廚的李先生對粵菜可以說非常瞭解。上海的茶餐廳裡他喜歡新旺,說到粵菜館則是璽粵軒,所有菜品都很地道,最喜歡的是炸乳鴿,皮脆肉嫩,肉質香滑有汁水。“聽大廚說外面一般都是用鹵水鹵熟再炸,沒有口感還很幹,而這裡是生炸而成,當然啦,大廚是我(笑)!” 李先生最愛的非港式美食是紅燒肉,據說這是他老婆的拿手菜,老家秘傳的正宗上海味,永遠吃不膩。

剛來上海是2007年,李先生感歎那時除了徐匯區一帶比較繁榮,其他區域都在發展中。之後上海飛速發展,日新月異。無論是城市規劃、法律制度,還是經濟發展,可能已經要超越美國的大城市了。李先生說上海冶安、生活水準、人民質素都非常好,已經愛上上海了。

Q:上海的優點:

A:包容、多元、交流

Q:不太喜歡的特點:

A:冷漠、浮躁、階層分化

Q:未來會選擇繼續在滬發展還是會回到香港?

A:我會留在上海發展的!地大物博,上海的發展及生存空間都比較大,而且家人現在都在這邊了,以後肯定會一直在這邊生活的。

在上海待了這些年,吳先生覺得上海和香港很像,“都是國際大都會,人口密集,工作與生活節奏都很快。”在譽八仙工作最繁忙的時候會想到在香港茶室酒樓情結,這種香港文化符號的象徵,有時甚至感覺好像在家一樣。”但他覺得上海同香港有一樣很不同,就是香港不會排3-4小時去吃飯,但上海為了美食則願意等很長的時間。

在休息的時候,吳先生最愛去靜安區,“那裡很多商店及美食”。作為譽八仙品牌項目總經理,吳先生不上班的時候會選擇逛商場,有的吃有的看,同時也可以瞭解一下同行的情況。

提到上海的港式餐廳,他當然力挺自家的譽八仙酒樓!“酒樓點心灌湯餃、糯米卷,這些60—70年代的老式點心可都是我們的兒時回憶。” 同時,入鄉隨俗的他也很喜歡上海的漬蘿蔔、四喜烤麩這些家常小菜,也愛去吃地道性價比的外婆家餐廳。

吳先生說香港的很多朋友都和自己一樣,喜歡上海這個大都會。因為在上海不僅有快節奏的工作,生活也很豐富精彩。他回到香港以後,也時常會對朋友講上海是他在內地工作最開心的地方,因為感受到了這裡的友善。

Q:上海的優點:

A:猴賽雷、靚、好犀利

Q:不太喜歡的特點:

A:唔想等(排隊等位人太多)、“眾眾眾”(人很多)

Q:未來會選擇繼續在滬發展還是會回到香港?

A:希望在上海工作到真的力不從心才回香港。

她說,味覺有時候也是開啟記憶的開關,在摩羅街餐廳吃飯的瞬間,總讓Diana想起香港。在上海的這2年裡,Diana覺得上海與香港有相似之處,但差異更多:比如空氣的味道不一樣,城市的空間感不一樣,住的房子的間隔不同,服務員的認知能力不一樣,上海一般的寵物狗的品質比香港的好……

工作之餘,Diana最喜歡到安靜整潔的靜安區逛逛,也很熱衷於Massage。吃吃喝喝走走逛逛,Diana積累了不少心得:按摩店師傅手勢好環境好,比香港便宜;修甲要去多老外去的店,sense、服務比較好又不貴;有幾家日本壽司店跟shabu shabu(日本火鍋)店便宜又好吃,水準很高。

Sushi Oyama鮨 大山

地道的港式風味餐廳,Diana推薦了左麟右李和家全七福的所有餐點。Diana平時最常去的是新花城海鮮火鍋,她說自己很少在上海吃粵菜,偶爾會去飲茶(點心)或茶餐廳(粥粉面),幾乎不會去點菜的廣東餐廳,因為沒有找到一家心水的,但港式火鍋餐廳就不同了。Diana非常喜歡日料,在上海最喜歡的餐廳就是Sushi Oyama,這也是上海第一家高級壽司店。

Q:上海的優點:

A:美食、空間、carefree

Q:不太喜歡的特點:

A:空氣、秩序、說話聲太大

Q:未來會選擇繼續在滬發展還是會回到香港?

A:已回香港

女神彩蛋

我們請來了她,

這位嫁給上海人的香港女神級人物 — 楊千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