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不完全香學指南,其實香沒有那麼神秘

8月12日,藝滴攜手中國美術館文創中心舉辦人人都是創意家“發現生活之美”系列活動,邀請習香人南郭老師,和大家分享中國傳統香文化。

習香人 南郭老師

《夢梁錄》將“燒香點茶、掛畫插花”描述為宋代文人生活中的四般閒事。對於大部分人而言,品茶、插畫、賞畫,都比較常見,但“燒香”卻顯得有些生僻,難道僅僅指的是拜佛時燒香?聽完南郭老師的講座後,小滴少不得要班門弄斧、現學現賣一番,為大家揭開香文化的神秘面紗。

雖然中國香文化有著輝煌的過去,但晚清到民國時期社會持續的動盪與變革,導致中國香文化逐漸走向了衰落。而一海之隔的日本,卻將香文化完整地保留了下來。

中國香文化與日本香道,根本上是源與流的關係。唐代,隨著鑒真東渡,中國香文化傳入日本。

由於生活習俗與民族性格的差異,日本將這一文化發展成為一種注重形式與過程的體驗藝術,並作為禮儀和上層社會的文化教育方式而流傳,與茶道、花道一起構成日本傳統的“三雅道”。日本香道已發展出眾多的流派。

近些年來,隨著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傳統文化也重新被重視起來,一批愛香之人開始挖掘整理與復興中華傳統香文化。在整理學習古人的文獻與經驗的同時,

在此基礎上借鑒日本香文化,將“香”重新帶回到現代國人的日常生活之中。

中國香文化的前世今生

談中國香文化,繞不開一個詞:“源遠流長”。根據考古發現,早在新石器時代,中國人就開始使用香草。關於香文化的起源,大致有兩個主要因素,

一是祭天。古人相信向上的青煙是勾連天與人的通道,故點燃柴木,並輔以祭品,祭祀天地諸神;二是為了驅疫避害。焚香可以驅蚊驅蟲,扶人之正氣,具有保健祛病的作用。

香可以用來禮拜上天、祛除邪氣、淨化空間、治療疾病。香在古人眼中,可以說是一種浩然正氣的化身。隨著時代的發展,香基本滲透到了古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古人的日常生活是離不開香的,從平民百姓到王公貴族,都有用香的習慣,香並非精英的專利。平民百姓用香入藥、做飯、沐浴、出行、禮佛。而士人階層,文人雅士們積極鑽研香文化,制香、寫香譜香書……將之上升到高雅的精神層次,追求香對人的綜合作用,重視對身心的陶冶與養護,體現出“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

南郭老師這樣總結:“香是中華傳統文化中既高貴優雅又觸手可及的一支。它絢麗多姿,又樸實無華;是“陽春白雪”,也是“下里巴人”。經歷了遠古至先秦的濫觴,兩漢至魏晉的完備,盛開于唐宋,直至明清不衰。是貴族漆桌旁的侍者,也是文人雅集中的上賓,千載悠悠,最終伴著鼓樂聲聲由宮廷走入了民間。雖然伴隨著十九世紀西方列強的炮聲,文人階層失去了往昔的優雅和從容,中華的香學漸漸被西方的化工香料所替代。但是今日日漸強盛興旺的祖國,日漸富裕的生活,令我們可以重拾起那曾經的優雅與從容。”

香的幾種用法

在基本瞭解香文化的歷史後,不如來看一看幾種主要的用香方法。

隔火熏香:將炭放進爐火中燒紅。取出燒紅的炭放入香爐的灰中,用灰蓋住,上置銀葉。取出香料放在銀葉上,透過熱度,散發出香味。不直接點燃香品,可免於煙氣,使香氣的釋放更為舒緩。辦公時用以凝神靜心、提神醒腦,居家時放鬆身心、美化環境。

燃香:也稱為“焚香”或“燒香”。將香品直接點燃,產生煙氣。或供養神佛,或祭祀祖先,或是營造優雅的環境氛圍,或辟邪祛妖。

佩戴:將香料裝入器物中隨身攜帶等等,在行走坐臥中,香氣自然散發,或防病祛疾,或愉悅身心。

最後,南郭老師推薦了一本養生書籍給大家哦~

《遵生八箋》,[明]高濂著,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年11月版,ISBN: 9787117086745。

關於人人都是創意家

“人人都是創意家”是藝滴與中國美術館文創中心合作主辦的文化創新專案,在2017年7月至12月,將分四個主題開展50場藝術生活主題活動。產業單元“我們這樣做文創”面向專業人士深度探討文創產業話題,致力於推動行業發展。聯合單元包括“尋找生活之美”設計藝術大師工坊活動、“和藝術家一起創作”兒童藝術課、“視覺藝術賞析”大師講座,通過藝術設計教學、工藝體驗、生活美學賞析三個方面,傳播藝術設計之美,讓設計點亮生活。

主辦方

中國美術館文創中心:中國美術館文創中心於2017年初正式開放。這個三層的現代風格建築,建築面積3000平米,被巧妙地劃分成幾個功能不同、又相互連接的空間。是集藝術商店、藝術書店、咖啡休閒、文創活動、藝術沙龍於一體的綜合性文化空間。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指出:“美在生活,藝術家創造的美來源於生活,同樣,將美帶回生活,美美相融,美美共生,構成生活與藝術的永恆對話,這是文創的意義所在。”作為全國唯一的國家級美術館,中國美術館將文創中心精心打造成面向大眾的生活美學空間,並全力推廣其成為國內一流的美術館文化創意開發與推廣平臺。

藝滴:“創意家的經紀人”平臺,傳播和運營優質的設計藝術資源,在服務藝術家與設計師的同時,將他們創造的好內容傳達到更多觀眾的生活中。創始團隊成員均是在當代藝術與設計圈從業超過10年的資深創意人,在創意階級崛起的今天,藝滴相信“設計點亮生活”。圍繞這一主題,藝滴已經主辦了大小數十場文化藝術類活動,與超過200位設計師展開合作。

合作方

北京服裝學院天工傳習館:隸屬于北服創新園BIFTPARK。天工傳習館取“天工”之初意,做“肚腹”之本心,連脈古心,求師民間,道法自然,是北京服裝學院對外文化服務宣傳的視窗和手工藝學術研究機構,同時以“聚集手工藝”為目標,融傳授、展覽、體驗、交流、銷售和設計定制於一體,實現學術、產業、社會、市場等多方面的合作與創新。

藝滴設計v(yidi_design)

南郭老師這樣總結:“香是中華傳統文化中既高貴優雅又觸手可及的一支。它絢麗多姿,又樸實無華;是“陽春白雪”,也是“下里巴人”。經歷了遠古至先秦的濫觴,兩漢至魏晉的完備,盛開于唐宋,直至明清不衰。是貴族漆桌旁的侍者,也是文人雅集中的上賓,千載悠悠,最終伴著鼓樂聲聲由宮廷走入了民間。雖然伴隨著十九世紀西方列強的炮聲,文人階層失去了往昔的優雅和從容,中華的香學漸漸被西方的化工香料所替代。但是今日日漸強盛興旺的祖國,日漸富裕的生活,令我們可以重拾起那曾經的優雅與從容。”

香的幾種用法

在基本瞭解香文化的歷史後,不如來看一看幾種主要的用香方法。

隔火熏香:將炭放進爐火中燒紅。取出燒紅的炭放入香爐的灰中,用灰蓋住,上置銀葉。取出香料放在銀葉上,透過熱度,散發出香味。不直接點燃香品,可免於煙氣,使香氣的釋放更為舒緩。辦公時用以凝神靜心、提神醒腦,居家時放鬆身心、美化環境。

燃香:也稱為“焚香”或“燒香”。將香品直接點燃,產生煙氣。或供養神佛,或祭祀祖先,或是營造優雅的環境氛圍,或辟邪祛妖。

佩戴:將香料裝入器物中隨身攜帶等等,在行走坐臥中,香氣自然散發,或防病祛疾,或愉悅身心。

最後,南郭老師推薦了一本養生書籍給大家哦~

《遵生八箋》,[明]高濂著,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年11月版,ISBN: 9787117086745。

關於人人都是創意家

“人人都是創意家”是藝滴與中國美術館文創中心合作主辦的文化創新專案,在2017年7月至12月,將分四個主題開展50場藝術生活主題活動。產業單元“我們這樣做文創”面向專業人士深度探討文創產業話題,致力於推動行業發展。聯合單元包括“尋找生活之美”設計藝術大師工坊活動、“和藝術家一起創作”兒童藝術課、“視覺藝術賞析”大師講座,通過藝術設計教學、工藝體驗、生活美學賞析三個方面,傳播藝術設計之美,讓設計點亮生活。

主辦方

中國美術館文創中心:中國美術館文創中心於2017年初正式開放。這個三層的現代風格建築,建築面積3000平米,被巧妙地劃分成幾個功能不同、又相互連接的空間。是集藝術商店、藝術書店、咖啡休閒、文創活動、藝術沙龍於一體的綜合性文化空間。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指出:“美在生活,藝術家創造的美來源於生活,同樣,將美帶回生活,美美相融,美美共生,構成生活與藝術的永恆對話,這是文創的意義所在。”作為全國唯一的國家級美術館,中國美術館將文創中心精心打造成面向大眾的生活美學空間,並全力推廣其成為國內一流的美術館文化創意開發與推廣平臺。

藝滴:“創意家的經紀人”平臺,傳播和運營優質的設計藝術資源,在服務藝術家與設計師的同時,將他們創造的好內容傳達到更多觀眾的生活中。創始團隊成員均是在當代藝術與設計圈從業超過10年的資深創意人,在創意階級崛起的今天,藝滴相信“設計點亮生活”。圍繞這一主題,藝滴已經主辦了大小數十場文化藝術類活動,與超過200位設計師展開合作。

合作方

北京服裝學院天工傳習館:隸屬于北服創新園BIFTPARK。天工傳習館取“天工”之初意,做“肚腹”之本心,連脈古心,求師民間,道法自然,是北京服裝學院對外文化服務宣傳的視窗和手工藝學術研究機構,同時以“聚集手工藝”為目標,融傳授、展覽、體驗、交流、銷售和設計定制於一體,實現學術、產業、社會、市場等多方面的合作與創新。

藝滴設計v(yidi_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