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籬笆莊秘聞》:是天使還是惡魔?是救贖還是毀滅?

本文系玩家投稿,不代表嘰咪嘰咪觀點

嘰咪嘰咪評測師Catekii原創文章,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籬笆莊秘聞》是一款國產現實主義文字冒險遊戲,遊戲取材於社會熱點“網癮治療專家楊永信事件”,

講述了一名因家庭原因而經常打架翹課上網的不良少女被母親哄騙到網癮治療所進行治療,而網戒所的楊教授卻是一個打著幫著戒除網癮實則迫害青少年的惡魔,玩家所需要的就是收集各種楊教授犯罪的證據逃脫魔爪。

遊戲體驗

作為一款AVG遊戲,

劇情和音樂還是蠻使人代入其中,遊戲所表達的劇情故事我覺得遠比現實的楊永信事件更為恐怖,其中出現的一起一起的謀殺讓玩家在遊戲過程中疑惑而又有一絲驚悚,而楊教授的形象在性侵,比現實更加暴力的治療方式,謀殺案的幕後主使等等塑造下,顯得更加令人憎惡這個吃人不吐骨頭的惡魔。如果本作能夠有CV的話,我相信這種效果能夠更大的體現出來,
但考慮到成本問題,只能在一些時候弄出一些音效,來渲染遊戲氛圍。

遊戲在面臨一些對劇情產生影響的選擇時記得存檔。我在金記者來網戒所採訪時選擇說出真相導致記者才回去的時候出意外車禍死亡,而女主也被折磨的失去自我意識,遊戲結束,達成了一個所謂的差結局,這個時候我才發現我一直沒有存檔,導致想要獲得其他結局不得不重新來過。

遊戲中女主有一個精神值的數值,在電擊治療的小遊戲中,如果沒能一次通過,每一次失誤都會減少精神值,精神值為0變會遊戲結束。但是在背包裡面我發現一個名為用不完的藥劑的物品,每使用一次就能恢復15點精神值,而精神值上限為99點。那麼除了在面臨一些如上所說的對遊戲有巨大影響的選擇時,在其他時候很難造成達到0,遊戲結束的場面,所以這一點感覺改為尋找物品更好一些,

遊戲本身就具有物品和背包這一設定,如果設置為在一些需要解謎或者不起眼的地方存在一些精神藥劑來玩家得到,並且精神藥劑對遊戲進程是很重要的物品,時刻都能影響女主的生存,這樣一來加強了遊戲趣味還能增加玩家的緊張程度和代入感。

橙光遊戲

本作是一款通過http://www.66rpg.com/橙光網站的橙光製作工具製作而成的橙光遊戲。

官方介紹:橙光製作工具是一款製作文字冒險、戀愛養成類作品的軟體。這個工具不需要程式設計、不需要漫長的學習過程,只需花十分鐘熟悉介面,就可以讓你在一個小時內做出完全屬於自己的作品。

它對於遊戲製作者的優點在於可插入語音,工具本身可提供立繪,音樂,音效,素材庫等等來供作者選擇,並且不僅可以在電腦上製作還可以在手機上製作,解除了時間空間對作者限制。

但在我看來由它製作而成的遊戲離我們想要的優秀國產獨立遊戲還是有一段距離的,雖然它在製作素材上提供了大量的選擇,但作者在製作時他想到的不是自己想要的是什麼,自己該怎麼去把腦中所想變為現實,而是在眾多素材中選擇一個合適自己的,這種方式在節省了成本的同時也造成了最後的結果沒辦法做到一個成為高要求高水準的精緻層面。

網癮

說到網癮我不由得回想了一下我自己的上網歷程,小學三年級家裡買了第一台電腦,從那個時候開始自己最大的休閒活動就是玩電腦,看電影也好,聽音樂玩遊戲也罷,可能人生至此,在電腦前的時間遠遠超過其他狀態,所以我也許也是名“網癮患者”。慶倖的是我的父母沒有過于反對我完成學習後對於時間在電腦上的分配,並且我的周圍也沒有一個楊教授的網戒所。

在楊永信戒網癮這件事上,家長本無惡意,他們希望的是自己的孩子能夠不再沉迷於網路,能做到“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只不過他們採取了一個錯誤的方式把孩子交到了一個錯誤的人手中。而楊永信自己為了金錢和榮譽,以為自己就是家長心目中的網癮少年救世主,他違背了道德和法律,用殘忍的方式來“説明”孩子們解除網癮。

看了新聞報導後,楊永信事件細節讓人不寒而慄,我相信那段在網戒所的日子是孩子們這一輩子的無法撫平的創傷,他們的這一生經歷了這些之後很多都會是被毀掉的一生。那麼對於網癮的定義是什麼,如果自己的孩子天天沉迷于網路,而在之後創辦了自己的互聯網公司,那麼父母還會發對孩子天天泡在網上麼?所以家長反對的是那些天天泡在網上聊天聽歌看電影玩遊戲而拋棄學習的孩子,他們會變成這樣除了自己控制力低,網路對於孩子的誘惑力過大,還有父母對其的管教方式不對。有的時候對於問題的解決不在於堵而在於疏,父母的打罵式教育只會讓這些身處背叛期的孩子以更為惡劣的方式去反擊,由此造成更為慘痛的後果。

遊戲中的女主從小父母離異,母親對其不管不問,直到女主開始打架翹課上網,採取了一個她認為正確實則把孩子送進了地獄般的網戒所。如果母親能夠多一些關愛,在孩子需要的時候出現在她身旁,也許女主現在還在教室裡面用功讀書。這是遊戲一邊給玩家帶來遊戲體驗的同時一邊給予人深思,很好的表現出取材事件裡面血淋淋的事實。

最後

本作給我個人感受就像是它如同一道以當下較為新鮮的飲食元素為原料在家中試做出來的小吃,味道還可以,讓人覺得吃法新鮮,原料獨特,我們希望這款小吃本身的品質能夠登上餐廳作為一道菜品向大眾出售,但就目前而言,它還不夠有所欠缺並為達到我們想看到的模樣。也許我說的有些苛刻,但是這其中正是有我對它的希望和願作者在今後的作品中的有更大的進步,能夠給我們帶來更多的驚喜。

嘰咪嘰咪--屬於玩家的評測網站,記錄遊戲經歷,分享遊戲樂趣

音樂,音效,素材庫等等來供作者選擇,並且不僅可以在電腦上製作還可以在手機上製作,解除了時間空間對作者限制。

但在我看來由它製作而成的遊戲離我們想要的優秀國產獨立遊戲還是有一段距離的,雖然它在製作素材上提供了大量的選擇,但作者在製作時他想到的不是自己想要的是什麼,自己該怎麼去把腦中所想變為現實,而是在眾多素材中選擇一個合適自己的,這種方式在節省了成本的同時也造成了最後的結果沒辦法做到一個成為高要求高水準的精緻層面。

網癮

說到網癮我不由得回想了一下我自己的上網歷程,小學三年級家裡買了第一台電腦,從那個時候開始自己最大的休閒活動就是玩電腦,看電影也好,聽音樂玩遊戲也罷,可能人生至此,在電腦前的時間遠遠超過其他狀態,所以我也許也是名“網癮患者”。慶倖的是我的父母沒有過于反對我完成學習後對於時間在電腦上的分配,並且我的周圍也沒有一個楊教授的網戒所。

在楊永信戒網癮這件事上,家長本無惡意,他們希望的是自己的孩子能夠不再沉迷於網路,能做到“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只不過他們採取了一個錯誤的方式把孩子交到了一個錯誤的人手中。而楊永信自己為了金錢和榮譽,以為自己就是家長心目中的網癮少年救世主,他違背了道德和法律,用殘忍的方式來“説明”孩子們解除網癮。

看了新聞報導後,楊永信事件細節讓人不寒而慄,我相信那段在網戒所的日子是孩子們這一輩子的無法撫平的創傷,他們的這一生經歷了這些之後很多都會是被毀掉的一生。那麼對於網癮的定義是什麼,如果自己的孩子天天沉迷于網路,而在之後創辦了自己的互聯網公司,那麼父母還會發對孩子天天泡在網上麼?所以家長反對的是那些天天泡在網上聊天聽歌看電影玩遊戲而拋棄學習的孩子,他們會變成這樣除了自己控制力低,網路對於孩子的誘惑力過大,還有父母對其的管教方式不對。有的時候對於問題的解決不在於堵而在於疏,父母的打罵式教育只會讓這些身處背叛期的孩子以更為惡劣的方式去反擊,由此造成更為慘痛的後果。

遊戲中的女主從小父母離異,母親對其不管不問,直到女主開始打架翹課上網,採取了一個她認為正確實則把孩子送進了地獄般的網戒所。如果母親能夠多一些關愛,在孩子需要的時候出現在她身旁,也許女主現在還在教室裡面用功讀書。這是遊戲一邊給玩家帶來遊戲體驗的同時一邊給予人深思,很好的表現出取材事件裡面血淋淋的事實。

最後

本作給我個人感受就像是它如同一道以當下較為新鮮的飲食元素為原料在家中試做出來的小吃,味道還可以,讓人覺得吃法新鮮,原料獨特,我們希望這款小吃本身的品質能夠登上餐廳作為一道菜品向大眾出售,但就目前而言,它還不夠有所欠缺並為達到我們想看到的模樣。也許我說的有些苛刻,但是這其中正是有我對它的希望和願作者在今後的作品中的有更大的進步,能夠給我們帶來更多的驚喜。

嘰咪嘰咪--屬於玩家的評測網站,記錄遊戲經歷,分享遊戲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