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農村家庭如何培養出麻省博士後?《兒行千里》揭秘

中國網娛樂8月22日訊湖南衛視家風類節目《兒行千里》將于本周日(8月27日)晚22::00與觀眾見面。

節目首期的家風分享者之一是從湖南寧鄉農村走出去的麻省理工大學博士後何江。這位學霸曾以一段“哈佛大學畢業的演講”視頻感染到無數網友,很多人都好奇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是如何培養出這樣自信又善良的少年,又是怎樣的家風讓何江能夠堅持在彼岸求學的12年中,堅持每天和父母視頻聊天?主持人何炅將帶您揭開層層面紗,
探尋這個普通家庭教育的秘訣。

陪伴是樹立家風的根基 何家父母“兩不”原則引人深思

《兒行千里》邀請到的第一位素人嘉賓,是一個來自湖南甯鄉的年輕人,他叫何江。畢業于哈佛大學博士,也是哈佛大學畢業典禮上進行演講的首位中國人,通過努力考到麻省理工博士後,近日被福布斯評選為30位30歲以下醫療健康領域青年。當何炅用驕傲的語氣介紹這位湖南伢子出場的時候,

這位還不到30歲就如此優秀的少年,踏著“家”路穩健登臺,經過觀眾席時不忘鞠躬致意,自信的笑容讓所有人感到溫暖和他謙遜的家教。

何江出生在湖南甯鄉一個農民家庭,父母文化教育水準一個高中畢業一個小學畢業,但從何江記事起,父母就會跟他強調知識的力量。在節目中,何江說,農村孩子的成功之路很“窄”,如果沒有父母的鞭策和堅持,他很可能與很多同齡人一樣,

外出打工或留下務農,根本不會有現在的這份榮譽。

與村裡其他農戶明顯不同的是,雖然家裡經濟條件一般,但何江的父母卻有個堅定的信念——寧願在家喂豬也不外出打工,每天堅持閱讀堅決不打牌,因為這兩個堅持,何江和弟弟沒有像老家很多小夥伴一樣成為 “留守兒童”。

何江印象最深的是,無論白天農活兒幹得多累、多苦,父親何畢成都會在睡前給自己和弟弟講故事。

何江在節目中對主持人何炅說,正是家庭在自己成長過程中潛移默化的滋潤,他才能一直能堅持自己的夢想。“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這是何家的家訓,也是樸素但又寶貴的家風。

何江12年堅持天天與父母視頻 何炅自愧不如

天下父母總有相似之處。吃飯的規矩,看課外書的要求,何江每說完一條,何炅就連連點頭,表示父母也曾這樣教育自己。情到深處,欲語凝噎,現場觀眾也偷偷抹淚。離家12年的何江與父母所隔萬里,可有一件事他從未間斷過,那就是堅持與父母視頻電話每一天。報平安、話家常,已經成為一種習慣,電話兩頭每次都“默契”的報喜不報憂,但每通電話都牽動著跨越洲際的思念與愛。

何江的這種孝心堅持,讓主持人何炅感動之餘也自我批評,認為自己做得還不夠,“我以為自己做的還不錯,每次落地都會給父母發微信報平安,但跟你相比,我做的還不夠。”而隨後何炅隨機採訪觀眾,不少觀眾都表示雖然資訊發達了,但與父母的聯繫卻並沒有增加,在聽過何江的家風故事後,最想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拿出電話,給爸爸媽媽打個電話或者微信聊天,何家家風故事如同春風般溫暖到每一個觀眾,何炅感慨表示:“這就是《兒行千里》這檔節目的意義。”

報平安、話家常,已經成為一種習慣,電話兩頭每次都“默契”的報喜不報憂,但每通電話都牽動著跨越洲際的思念與愛。

何江的這種孝心堅持,讓主持人何炅感動之餘也自我批評,認為自己做得還不夠,“我以為自己做的還不錯,每次落地都會給父母發微信報平安,但跟你相比,我做的還不夠。”而隨後何炅隨機採訪觀眾,不少觀眾都表示雖然資訊發達了,但與父母的聯繫卻並沒有增加,在聽過何江的家風故事後,最想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拿出電話,給爸爸媽媽打個電話或者微信聊天,何家家風故事如同春風般溫暖到每一個觀眾,何炅感慨表示:“這就是《兒行千里》這檔節目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