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黃巢進攻此地,一老婦人向他說了7個字,黃巢聽後大驚,慌忙撤退

黃巢是唐末起義領袖,祖上世代以販賣私鹽為業,家境也十分富裕。黃巢年輕時喜愛騎馬射箭,粗通筆墨,5歲時就可與人對詩,頗具才華。成年後,黃巢抱著滿腹激情前往長安參加科考,

但都屢考屢敗,名落孫山。於是,黃巢滿懷憤懣之情,寫下了一首流傳千古的造反詩後離開了長安,這首造反詩就是《不第後賦菊》,詩曰: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不得不說的是,黃巢的境遇和清末農民起義領袖洪秀全很為相似,

洪秀全也是從小公認的才子,四次科考到30多歲仍然沒有考中功名,最後走上造反的道路。但從詩文上看,黃巢的詩要比洪秀全的意境深多了。

回到正題,唐朝乾符元年,全國各地發生大規模的水旱災害,秋季的莊稼幾乎顆粒無收,而唐帝國仍然常年用兵,賦稅繁重,百姓苦不堪言。同年爆發了王仙之領導的農民起義。

乾符二年,黃巢聞風而動,與家族子弟八人招募數千人投奔了王仙之。隨著各地起義百姓的加入,王仙之勢力大增,攻佔了周邊的十多個州,一度擁有30萬人馬。唐帝國聞訊後,急忙調集各地的節度使進擊討伐,但起義軍到處流竄,全國局勢一片混亂。

乾符五年,王仙之被唐軍絞殺,眾人推舉黃巢為黃王,

號稱沖天大將軍。廣明元年,黃巢率領軍隊攻破華州,直抵長安。唐僖宗在神策軍的護衛下,狼狽逃往咸陽。黃巢佔領長安,於十二月十二日稱帝,國號為大齊。至此,他造反詩中的野心也得到了實現。

話說黃巢起義軍被唐朝節度使圍追堵截時,

曾流竄到江淮一帶,當時黃巢打算攻下浙東臨安來補充軍隊。進軍的路上,黃巢遇到一老婦人,老婦人給黃巢說了7個字,黃巢聽後大驚,慌忙退兵。

當時在臨安,有著一位足智多謀的將軍名叫錢鏐,錢鏐其人很有才能,曾被唐朝皇帝冊封過兵馬大元帥。當黃巢的義軍到達他的地盤後,面對人數有壓倒性優勢的義軍,錢鏐就心生一計,決定智退黃巢。

首先他率領手下的精銳之兵伏擊黃巢的先頭部隊,因為黃巢的義軍成分極為雜亂,戰鬥力不如官軍,先頭部隊被錢鏐打的一敗塗地。這種當頭一棒的打擊可以給義軍造成一種官軍很強大的假像。

其次,錢鏐把兵撤退到八百里(地名),並告訴路邊的一個老婦人,說等會有賊兵來問,就告訴他臨安屯兵八百里。果然,黃巢的敗兵回去告訴黃巢,說此地的守軍戰鬥力非常強大。黃巢聽後帶領大隊人馬前來攻城,但由於先頭部隊的被打的屁滾尿流,黃巢不禁心中生疑,遇到老婦人後就打聽當地的駐軍的情況。

老婦人按照錢鏐的話告訴黃巢:“臨安屯兵八百里”。黃巢聽後大驚,屯兵八百里,少說也有數十萬軍隊,而且戰鬥力又如此強悍,自己的散兵游勇那裡是人家對手,好漢不吃眼前虧,三十六計走為上策,就慌忙撤兵而去。殊不知,八百里只是一個地名,錢鏐守城的人馬也遠遠不及黃巢。

就告訴他臨安屯兵八百里。果然,黃巢的敗兵回去告訴黃巢,說此地的守軍戰鬥力非常強大。黃巢聽後帶領大隊人馬前來攻城,但由於先頭部隊的被打的屁滾尿流,黃巢不禁心中生疑,遇到老婦人後就打聽當地的駐軍的情況。

老婦人按照錢鏐的話告訴黃巢:“臨安屯兵八百里”。黃巢聽後大驚,屯兵八百里,少說也有數十萬軍隊,而且戰鬥力又如此強悍,自己的散兵游勇那裡是人家對手,好漢不吃眼前虧,三十六計走為上策,就慌忙撤兵而去。殊不知,八百里只是一個地名,錢鏐守城的人馬也遠遠不及黃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