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生氣的時候,不要說話,只要念一句咒語!

 一居士問,發脾氣和福報等問題,俄波活佛作如下開示:這種發脾氣,
觀察一下,這是自己心的問題,不是別人的問題。你們是一家人,一起住的時間不長,以後在一起的時間也不長,在一起住啊,一起吃飯啊,天天吵架,自己也不舒服,別人也不舒服,沒意思。學一下發菩提心,要度所有的眾生,弘法利生,就這樣觀想的時候,觀想自己全家,很重要的。這樣學一學,生氣的時候,不說話,一點點也不要說,以後就沒有了。生氣的時候說話,罵,
就會說話越來越多,脾氣就越來越大。如果生氣的時候,一句話都不說,念:嗡班匝薩垛哄,嗡班匝薩垛哄( ōng bān zhā er sa duǒ hōng),就這樣念,馬上就好了。平常的吵架,生氣啊,心不舒服啊,都是心沒有觀察的問題。煩惱太多的時候,不要去想。無論自己順利,還是不順利,向三寶的祈禱,順利就是三寶的加持,不順利就是自己的業力。生氣沒有意思,就這樣想就慢慢的就會消除脾氣了。 自己業障不重的時候,
他們都說了,做什麼生意都好,那是因為你以前,前世,供燈啊,所以有福報,現在什麼都不需要做,就會很舒服,福報也很大,什麼事情也能辦的成。以前沒有供燈,沒有學佛,現在去哪裡都不順利,哪裡都不舒服,這是業力,真的自己的業力。大家都說這人福報很大很大,幾個廠,差不多有幾個億,他自己供佛,學佛啊,以後這些錢修個塔子啊,壇城,什麼都修完了,可能有意思。這和銀行裡儲錢一樣的,
以後人死了後,隨便用的有這麼多。如果什麼都沒有學,死後用不到,以後這些錢別人用。如果認為吃飯夠,穿的夠,地方住好的時候,再舒服的學佛,不是這樣的。我們釋迦牟尼佛書上有,人體找到的人,很少。人體找到的當中,信佛的人很少很少;信佛的人裡,真真的信佛,成就的人,很少很少。如果現在不學,那麼我們人身浪費了,以後找不到,真的浪費,以後找不到。編者言:我們要知道情緒是不能用控制的方式來處理的,
必須要採取疏導的方式,才能真正地化解瞋心。而瞋恨和慈悲是相對的,因此只要我們多培養、增長慈悲心,瞋心自然就會減少了。所以,試著從另一個角度看事情,轉變自己的情緒,以更積極的慈悲心、愛心來看待世界,才是化解瞋心最好的方法。 當瞋恨心生起時,念「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的聖號,或是其他的佛號、咒語,就能把瞋恨的情緒轉移到念佛、持咒或是念菩薩聖號的清淨心念上。
能夠這樣做,久而久之,瞋恨心自然而然就會轉為清淨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