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苗疆蟲蠱殺人,是小說電視劇還是真有其事?

夏秋 時拾史事

相信很多人都聽過苗疆蠱毒的傳說,外地人到了西南少數民族聚居地,要循規蹈矩,千萬別惹當地人,一個不留神就著了蠱毒的道兒,輕則錢財受損,重則喪命。

據說蠱毒有很多種,動物蠱、毒蟲蠱、植物蠱和物品蠱,由於毒蟲蠱更廣為人知(其實是因為主題就想講蟲子,省得麻煩),今日說法第八期為大家揭開蟲蠱殺人的秘密!

1. 蠱毒只產於西南?地圖炮拿衣服!

托各類小說、影視劇的福,一說蠱毒,大家條件反射想到雲貴兩廣,頂多也就加上福建、四川、湘西。但其實,在使用蠱毒這方面,北方人民也是不遑多讓的。《魏書》、《北史》、《隋書》等史籍就已經出現了下蠱殺人的記載。

《魏書.刑罰志》有這麼一條:“為蠱毒者,男女皆斬,而焚其家。”法律中都出現了對於下蠱必須嚴懲的條款,可見蠱毒之禍讓最高統治者很是忌憚。

很久以前寫了篇《不知道朕的過去,你憑什麼說愛朕》,裡頭有一段提到過,隋朝國舅獨孤陁養貓鬼詛咒他姐姐獨孤皇后的事,這貓鬼就相當於蠱毒中的動物蠱。楊堅他們這一家子呢,跟巫蠱厭勝之術關係肥腸密切,

除了獨孤皇后被弟弟用貓鬼詛咒,蜀王楊秀被哥哥楊廣誣陷用人偶詛咒親兄弟,秦王楊俊更是直接死於蜘蛛蛷螋蠱。知道了這些背景,再看這句“(隋)開皇十八年五月詔,畜貓鬼、蠱毒、厭魅野道之家,投於四裔”,大家就會象長者一樣露出慈祥的圍笑惹。一家門關係汙糟糟,皇帝就算擔著金扁擔,皇后娘娘想吃多少柿餅都管夠,日子也還是不好過的啊。

旁的細節都按下不表,

這篇只展開和蟲子有關的事。《北史》和《太平御覽》中都記錄了隋文帝第三子——秦王楊俊被善妒的妻子用蠱毒害死的事。據說,秦王妃崔氏于瓜中進毒,楊俊隨即病重死去。兒子咽氣後,帝后前往探視,見無數大蜘蛛大蛷螋從秦王棺木的枕頭底下出來。

老三楊俊一死,同年老大楊勇被廢太子之位,隔年老四楊秀被人揭發用人偶詛咒幼弟,再後來老么楊諒反叛不成被廢為庶人,隋文帝的五個兒子,幾年之內一下子折了四個。其實這些巫蠱厭勝之術,後頭都有權力鬥爭的影子。拿楊俊死於蟲蠱的事來說,崔氏是秦王正妃,且生有嫡子,她為什麼要吃飽了撐的毒死丈夫,害得自己陪葬不算,兒子的前途也毀了,被廢了世子之位,

她到底圖啥啊?

2. 來來來,請進點南方蠱毒

北朝至隋唐,北方人民玩蠱毒遛到飛起,南方的蠱毒傳說後來居上。從宋代開始,此類傳說才漸漸集中于福建、四川、兩廣、兩湖和雲貴等地。

洪邁《夷堅三志.黃穀蠱毒》裡講了四種蟲蠱:“福建諸州大抵皆有蠱毒,而福(州)之古田、長溪為最。其種有四:一曰蛇蠱,二曰金蠶蠱,三曰蜈蚣蠱,四曰蝦蟆蠱,皆能變化,隱常不見;皆有雌雄,其交☆禁☆合皆有定日,近者數月,遠者二年。”

據洪邁所寫,蠱毒是要下在飲食中的,被下藥中蠱之人“曉夕痛楚不可忍……甚則叫呼宛轉,爬刮床席。臨絕之日,眼耳鼻口湧出蟲數百,形狀如一。漬于水曝幹,久而得水復活。人魂為蟲祟所拘,不能托化,翻受驅役於家,如虎食倀鬼然。死者之屍雖火化,而心肺獨存,殆若蜂窠。”

蠱毒那麼厲害的殺人物事,宋慈的《洗冤集錄》裡怎麼可能沒有呢?“金蠶蠱毒,死屍瘦劣,遍身黃白色,眼睛塌,口齒露出,上下唇縮,腹肚塌。將銀釵驗,作黃浪色,用皂角水洗不去。一雲如是:只身體脹,皮肉似湯火皰起,漸次為膿,舌頭、唇、鼻皆破裂,乃是中金蠶蠱毒之狀。”

至於金蠶蠱裡的金蠶到底是啥,眾說紛紜。有人說金蠶不但無影無形,還能操控人,還有人說這就是一種金色的蠶,只不過其糞便有毒,或者乾脆有人把金蠶當作一種毒蛇的名稱。《洗冤集錄》記載的金蠶蠱毒中毒症狀,反而更像慢性疾病的臨床表現,比如肝炎、寄生蟲病或癌症。

3. 掀起蠱毒滴蓋頭來,讓我來看看你滴臉

有人分析,第一,在地理大發現以前,我國內陸本土的毒蟲種類沒有那麼多,所謂的造蠱方法,就是讓各種毒蟲互相咬食,倖存者毒素聚集,這是不太可能發生的。毒素被另外一種毒蟲吃到肚子裡就消化掉了呀。

第二,古代取毒保存的技術受時代局限,是比較渣的。比如取蛇毒,沒有真空乾燥處理技術,只能保存較短的時間,過後就會腐敗失效。何況蛇毒蟲毒進入血液才最有效,取出後下在飲食當中,效果根本就不如讓毒蟲自己出來咬一口。

至於說飛蠱,來無影去無蹤,突然之間就中了蠱,人很快就救不活了,這倒更像是現代已知的烈性傳染病或寄生蟲病。比如今年鬧得沸沸揚揚的“福壽螺事件”,豆瓣網友“緩緩歸”在大理度蜜月期間,吃到了用福壽螺冒充田螺的菜,大概是未完全熟透,感染了“廣州管圓線蟲病”。寄生蟲入侵了她的腦部,導致顱內感染,治病半年內做了六次腰部穿刺,想想都痛。

廣州管圓線蟲病臨床症狀

這要是擱古代,一準是個“田螺蠱”殺人事件。凡是當時當地沒有人明白的症狀,都可以用蠱毒來解釋。但問題是,書裡說的,那麼難養、那麼嬌貴、那麼危險的蠱毒,施術者放出去到底想達到一個什麼目的呢?謀財或仇殺,下點砒霜或野葛,效果是一樣的。這樣神神叨叨倒騰來倒騰去,抓各種毒物費的功夫、做實驗費的錢財、怕反噬擔的驚受的怕,我就想問下蠱的人你圖啥啊?

還別說,越是面對迷信的人,神神叨叨越能顯得你特牛逼,不然厭勝巫蠱、邪教邪術靠什麼吃飯啊?

現在已知的不少寄生蟲病,象血吸蟲病、肝吸蟲病、絛蟲病、廣州管圓線蟲病,包括一些現代治癒率都不高的癌症,在古代的窮鄉僻壤、蠻荒之地,不清楚致病原因和治療方法的情況下,很容易就被當作厭勝蠱毒來處理。那麼古籍中記載的破獲蠱毒害人的案子,犯罪嫌疑人冤不冤枉,就只有天知道了。

有關南方少數民族風土人情、神話傳說特別是畜蠱的內容,其實大家可以看看明末鄺露所著的《赤雅》,金庸小說《笑傲江湖》、《碧血劍》、《鹿鼎記》裡的五毒教,不能不說是受了《赤雅》的影響。這位作者鄺露也是個奇人,以後有機會再來講他的故事。

參考文獻:

陳璽,《隋唐時期巫蠱犯罪之法律懲禁》

黃瑞亭,胡丙傑,陳玉川,《宋慈<洗冤集錄>與法醫昆蟲學》

李榮華,《隋代“巫蠱之術”新探》

李小丟,《你在飯店吃的田螺,很有可能是能致人死亡的福壽螺!》

連立昌,《畜蠱殺人辨析》

宋慈,《宋提刑洗冤集錄》

《魏書.卷一百一十一.志第十六》

《北史. 卷七十一.列傳第五十九》

《冊府元龜.卷六百十一.刑法部》

《太平御覽.方術部.厭蠱》

《夷堅志.黃穀蠱毒》

唉,鑒於上篇的圖,評論裡吐了一地,這篇本來找到了些寄生蟲侵入器官的圖,還是不放出來了,免得你們吐完又吐。或者你們覺得吐啊吐啊的就習慣了,評論裡吱一聲,下篇酌情考慮大家意見。

其實,我自己在大晚上寫的時候心裡也發毛,只是不說罷了。當好奇心戰勝恐懼、戰勝拖延症的時候,那感覺真好。

下篇還有蟲子。另,夏末秋初,大噶注意飲食衛生,淡水魚蝦貝類儘量吃熟的。

搜索微信號:historytalking 關注

想看輕鬆有趣的歷史?想瞭解正史中的八卦事?想知道歷史中的各種稀奇古怪?時拾史事讀者群號 30428330,歡迎喜歡歷史的各位加入群一起交流啊(^o^)/~

投稿請發historytalking@outlook.com

近者數月,遠者二年。”

據洪邁所寫,蠱毒是要下在飲食中的,被下藥中蠱之人“曉夕痛楚不可忍……甚則叫呼宛轉,爬刮床席。臨絕之日,眼耳鼻口湧出蟲數百,形狀如一。漬于水曝幹,久而得水復活。人魂為蟲祟所拘,不能托化,翻受驅役於家,如虎食倀鬼然。死者之屍雖火化,而心肺獨存,殆若蜂窠。”

蠱毒那麼厲害的殺人物事,宋慈的《洗冤集錄》裡怎麼可能沒有呢?“金蠶蠱毒,死屍瘦劣,遍身黃白色,眼睛塌,口齒露出,上下唇縮,腹肚塌。將銀釵驗,作黃浪色,用皂角水洗不去。一雲如是:只身體脹,皮肉似湯火皰起,漸次為膿,舌頭、唇、鼻皆破裂,乃是中金蠶蠱毒之狀。”

至於金蠶蠱裡的金蠶到底是啥,眾說紛紜。有人說金蠶不但無影無形,還能操控人,還有人說這就是一種金色的蠶,只不過其糞便有毒,或者乾脆有人把金蠶當作一種毒蛇的名稱。《洗冤集錄》記載的金蠶蠱毒中毒症狀,反而更像慢性疾病的臨床表現,比如肝炎、寄生蟲病或癌症。

3. 掀起蠱毒滴蓋頭來,讓我來看看你滴臉

有人分析,第一,在地理大發現以前,我國內陸本土的毒蟲種類沒有那麼多,所謂的造蠱方法,就是讓各種毒蟲互相咬食,倖存者毒素聚集,這是不太可能發生的。毒素被另外一種毒蟲吃到肚子裡就消化掉了呀。

第二,古代取毒保存的技術受時代局限,是比較渣的。比如取蛇毒,沒有真空乾燥處理技術,只能保存較短的時間,過後就會腐敗失效。何況蛇毒蟲毒進入血液才最有效,取出後下在飲食當中,效果根本就不如讓毒蟲自己出來咬一口。

至於說飛蠱,來無影去無蹤,突然之間就中了蠱,人很快就救不活了,這倒更像是現代已知的烈性傳染病或寄生蟲病。比如今年鬧得沸沸揚揚的“福壽螺事件”,豆瓣網友“緩緩歸”在大理度蜜月期間,吃到了用福壽螺冒充田螺的菜,大概是未完全熟透,感染了“廣州管圓線蟲病”。寄生蟲入侵了她的腦部,導致顱內感染,治病半年內做了六次腰部穿刺,想想都痛。

廣州管圓線蟲病臨床症狀

這要是擱古代,一準是個“田螺蠱”殺人事件。凡是當時當地沒有人明白的症狀,都可以用蠱毒來解釋。但問題是,書裡說的,那麼難養、那麼嬌貴、那麼危險的蠱毒,施術者放出去到底想達到一個什麼目的呢?謀財或仇殺,下點砒霜或野葛,效果是一樣的。這樣神神叨叨倒騰來倒騰去,抓各種毒物費的功夫、做實驗費的錢財、怕反噬擔的驚受的怕,我就想問下蠱的人你圖啥啊?

還別說,越是面對迷信的人,神神叨叨越能顯得你特牛逼,不然厭勝巫蠱、邪教邪術靠什麼吃飯啊?

現在已知的不少寄生蟲病,象血吸蟲病、肝吸蟲病、絛蟲病、廣州管圓線蟲病,包括一些現代治癒率都不高的癌症,在古代的窮鄉僻壤、蠻荒之地,不清楚致病原因和治療方法的情況下,很容易就被當作厭勝蠱毒來處理。那麼古籍中記載的破獲蠱毒害人的案子,犯罪嫌疑人冤不冤枉,就只有天知道了。

有關南方少數民族風土人情、神話傳說特別是畜蠱的內容,其實大家可以看看明末鄺露所著的《赤雅》,金庸小說《笑傲江湖》、《碧血劍》、《鹿鼎記》裡的五毒教,不能不說是受了《赤雅》的影響。這位作者鄺露也是個奇人,以後有機會再來講他的故事。

參考文獻:

陳璽,《隋唐時期巫蠱犯罪之法律懲禁》

黃瑞亭,胡丙傑,陳玉川,《宋慈<洗冤集錄>與法醫昆蟲學》

李榮華,《隋代“巫蠱之術”新探》

李小丟,《你在飯店吃的田螺,很有可能是能致人死亡的福壽螺!》

連立昌,《畜蠱殺人辨析》

宋慈,《宋提刑洗冤集錄》

《魏書.卷一百一十一.志第十六》

《北史. 卷七十一.列傳第五十九》

《冊府元龜.卷六百十一.刑法部》

《太平御覽.方術部.厭蠱》

《夷堅志.黃穀蠱毒》

唉,鑒於上篇的圖,評論裡吐了一地,這篇本來找到了些寄生蟲侵入器官的圖,還是不放出來了,免得你們吐完又吐。或者你們覺得吐啊吐啊的就習慣了,評論裡吱一聲,下篇酌情考慮大家意見。

其實,我自己在大晚上寫的時候心裡也發毛,只是不說罷了。當好奇心戰勝恐懼、戰勝拖延症的時候,那感覺真好。

下篇還有蟲子。另,夏末秋初,大噶注意飲食衛生,淡水魚蝦貝類儘量吃熟的。

搜索微信號:historytalking 關注

想看輕鬆有趣的歷史?想瞭解正史中的八卦事?想知道歷史中的各種稀奇古怪?時拾史事讀者群號 30428330,歡迎喜歡歷史的各位加入群一起交流啊(^o^)/~

投稿請發historytalking@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