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新零售怎麼玩?他做出智能便利店,24小時無人值守

近日,亞馬遜推出了校園新零售專案Amazon Instant Pickup,客戶通過手機下單即可到線下實體店相應的儲物格中提取商品。

在國內也有類似的一個創業項目:物網科技旗下的全封閉式無人零售終端——24愛購。億歐此次實地探訪24愛購並對話物網科技創始人王鎮方,解讀他眼中的無人零售。

互聯網+機械臂,實現隨買隨取

“並非因為追風口,最初的想法是做一個社區共用的倉庫,只要居民有需求,就通過管道技術可以將貨物運送到家中的客廳。

現階段的社區管道可以實現流體全自動,無法實現固體運輸,但是專案需要各個機構的配合,落地太複雜。因此24愛購相當於就做了一個壓縮版。”這是億歐問到為何啟動無人零售項目時,王鎮方給出的答案。

“現階段的無人零售,盜損可能是無解的”

目前市面上存在的無人零售業態大致可以分為三類:以淘咖啡、繽果盒子、EATBOX等為代表的可進入式便利店;以友寶、F5未來商店、24愛購等為代表的全封閉式終端;以及近期資本狂熱追逐的為企業服務的無人值守貨架。

王鎮方給億歐分析了這三種業態的盜損風險:可進入式無人便利店目前無論是採用RFID或者圖像識別,技術上就存在一定的漏洞;無人值守貨架,全憑自覺,模式還有待驗證;只有全封閉式的終端,除了極少出現的損壞,被盜取的可能性也很小。

“從現階段的情況來看,無人零售的盜損問題可能是無解的。

一旦一個零售業態的盜取率超過15%,想要盈利幾乎不可能。因此我們選擇的方案是最安全的全封閉式。”

對標友寶和F5,24愛購的定位和成本邏輯

王鎮方將無人便利店總結出五個要素並進行了排序:1、全品類;2、便利,體現在觸達用戶的距離和是否24小時營業;3、品牌,即在品類齊全的情況下,一個品類有多個品牌選擇;4、商品品質;5、商品價格。

“分析這五個要素,我們就可以和競品區分開來。

比如友寶,平均一台機器日銷不到100元,通過廣告業務實現整體毛利接近50%並且盈利。但是從品類豐富度來看,友寶的SKU很有限,並不符合便利店全品類的標準,他們的商品和模式只適合地鐵、車站、街頭等人流量大、且一走一過的場景;再比如F5,最重要的特色是鮮食,但是他們對標的是7-11和羅森,因此選址在中心商業區。而我們想做的是從傳統夫妻老婆店手裡分得一杯羹,
定位于社區,所以我們和F5在選品方案上就已經不同,成本結構也存在差異。”

在成本結構問題上,王鎮方認為,線上的拉新成本已經不斷被刷新,達到了“數百元”獲取一個“非忠誠”用戶,物流成本也在上升,因此主攻社區不失為一個好的選擇。

“我們的一個機器,占地大約為兩個車位的面積,物業租金並不高。按我們預估的財務模型:具備一定規模後,一台機器造價10萬元,折舊5年,人工每個月1000元(一個運維人員可以同時負責5-10個機器),加上電費和倉儲物流等,日銷500元即可打平。”據王鎮方透露,目前24愛購唯一的一台機器可以做到日銷近1000元。

“零售是個彎腰撿鋼鏰的活兒,互聯網的速度並不適用”

24愛購團隊將現在的這台機器稱為一代機,或者是功能驗證機,用於驗證、測試和解決用戶交互問題。但是一代機在外觀、倉儲溫區、性能穩定性、品類豐富度(目前以零食居多、日用品較少)方面都還有待提高,目前24愛購團隊正在研發二代機。如下圖所示,左邊設有咖啡機、果汁機和就餐區,通過掃碼進入,自助購物;右邊則沿用了一代機的設計。

由於20人的團隊多為技術出身,且24愛購目前只有一台機器,還不具備規模,因此供應鏈能力也是相對的一個短板,商品毛利率還達不到預計模型中的30%。

“要玩轉線下零售,需要具備各方面的能力,選址、供應鏈、運營等等。零售是個彎腰撿鋼鏰的活兒,有可能業績不突出,腰椎間盤先突出了。這和互聯網投資不一樣,互聯網往往看中規模和速度,但是在便利店業態並不適用。7-11進入中國十幾年,在北京也只有200多家門店而已。”因此可以說,要想真正成為中國版的Amazon Instant Pickup,王鎮方的團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而且步步艱險。

至於創業初衷,王鎮方打趣說道:“我不會放棄最初的願景,技術不會是問題,現在都在提智慧小鎮的概念,如果連固體的流通管道都沒有,那真的一點都不酷!”

文章版權屬北京億歐網盟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文章內容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億歐對觀點贊同或支持。

人工每個月1000元(一個運維人員可以同時負責5-10個機器),加上電費和倉儲物流等,日銷500元即可打平。”據王鎮方透露,目前24愛購唯一的一台機器可以做到日銷近1000元。

“零售是個彎腰撿鋼鏰的活兒,互聯網的速度並不適用”

24愛購團隊將現在的這台機器稱為一代機,或者是功能驗證機,用於驗證、測試和解決用戶交互問題。但是一代機在外觀、倉儲溫區、性能穩定性、品類豐富度(目前以零食居多、日用品較少)方面都還有待提高,目前24愛購團隊正在研發二代機。如下圖所示,左邊設有咖啡機、果汁機和就餐區,通過掃碼進入,自助購物;右邊則沿用了一代機的設計。

由於20人的團隊多為技術出身,且24愛購目前只有一台機器,還不具備規模,因此供應鏈能力也是相對的一個短板,商品毛利率還達不到預計模型中的30%。

“要玩轉線下零售,需要具備各方面的能力,選址、供應鏈、運營等等。零售是個彎腰撿鋼鏰的活兒,有可能業績不突出,腰椎間盤先突出了。這和互聯網投資不一樣,互聯網往往看中規模和速度,但是在便利店業態並不適用。7-11進入中國十幾年,在北京也只有200多家門店而已。”因此可以說,要想真正成為中國版的Amazon Instant Pickup,王鎮方的團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而且步步艱險。

至於創業初衷,王鎮方打趣說道:“我不會放棄最初的願景,技術不會是問題,現在都在提智慧小鎮的概念,如果連固體的流通管道都沒有,那真的一點都不酷!”

文章版權屬北京億歐網盟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文章內容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億歐對觀點贊同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