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可怕的“1937魔咒”又來了?大佬警告:現在像極了1937年二戰爆發前夕

歷史不會重複,但是會相似。當前的經濟陷入到“1937魔咒”嗎?

全球最大對沖基金橋水創始人,億萬富翁達裡奧相信歷史循環論和經濟因果論,他認為,當前的財富分化和社會分裂已經堪比1937年二戰爆發前夕,如果對當下衝突處理不當,後果很難設想。

美國經濟正在走上復蘇的道路,但在繁榮的背後,有著一道道“裂痕”。當然這也不是達裡奧第一次提到“1937”。

1

什麼是“1937魔咒”?

1937年,是經濟大危機後的第八年,這個階段,恰處於危機對實體經濟深層影響全面顯現、而短期刺激政策又捉襟見肘之時,

舊力已盡,新力未生,經濟發展自然無枝可依。

大蕭條結束之後的1933-1936年間,美國經濟復蘇看上去強勁有力,但實際上卻飽含風險,最重要特徵是失業率持續上升且美元貶值導致通貨膨脹發生。

1937年,美國結束寬鬆政策,

而這一年,由於美聯儲過早緊縮,“低就業、高通脹的復蘇”最終導致週期的再度逆轉,複合危機爆發,1937至1939年美國經濟又一次陷入衰退,整個世界經濟從復蘇週期再次進入衰退週期。

就在這一年,二戰的陰影開始放大,各國內外交困,民粹主義思潮興起,民主制度受到嚴重威脅。

1937年全球經濟這段心路歷程,也被稱之為“1937魔咒”。

2

美聯儲離緊縮有多遠?

美聯儲7月FOMC貨幣政策會議紀要顯示,

美聯儲官員就今年內開啟縮表達成共識。年底再加一次息已成為市場的共識。

華創證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師屈慶認為,美聯儲加息+縮表,緊縮效應更勝以往。華爾街見聞(ID:wallstreetcn)此前提到,未來美聯儲加息次數如果多於市場預期,恐慌指數VIX或許會在10月31日前暴漲四倍之多。

目前美國國內經濟陷入了不溫不火狀態,通脹連續五個月低於預期,並離美聯儲設定2%的目標漸行漸遠。

美聯儲的緊縮步伐已經有所放緩,摩根士丹利在最新的報告中表示,短期之內,因為通脹遲遲不達標,美聯儲會持續維持較為寬鬆的環境,繼續循序漸進的緩慢加息。

3

美國失業率一路走低背後的真相

目前美國失業率一路走低,已降至4.3%,創16年新低。經濟學家在不斷走低的失業率中發現令人困擾的趨勢:

處於主要工作年齡的成年人並未積極尋找工作,這一數字仍處於上個世紀90年代末以來的最高水準。

目前失業率一路降低

根據美聯儲資料的分析,總共有大約2400萬人,占25歲至54歲美國人的19%,去年沒有積極尋找工作。

他們是誰,他們為什麼不工作?

騰訊財經提到,據最新的2016勞動力資料顯示,婦女留在家裡照顧孩子或年邁父母是這一人群中的最大占比。高中以下學歷的婦女約占800萬人左右。

華爾街見聞(ID:wallstreetcn)提到,隨著美國中低收入家庭經濟情況惡化,大批家庭主婦不得不出門“打工”補貼家用,這些家庭主婦找到的工作,幾乎都是在低技能低收入的服務業,這種品質的勞動力參與率上升,被看作是經濟復蘇的表徵。

女性在家庭和工作的雙重壓力面前越來越無助,繼而導致酗酒消愁的人數上升。女性酒精成癮的人數翻番,從十年多前的5%飆升至約10%,新增酗酒人數幾乎都來自於女性。

這也是美國失業率一路走低的情況下,隱藏的殘酷現實之一。

4

“我們體系的根基建在沙子上”

前德州共和黨眾議員Ron Paul認為華爾街正在高估美國經濟的強度:

一個“不可預測的總統”和那些傾向於“把他撕碎”的人,把華盛頓弄得太混亂了。我們體系的根基建在沙子上,一陣大風就會把它吹倒。假如市場明天崩盤了,我們將遭遇大蕭條。

全球最大對沖基金橋水創始人達裡奧也認為,影響市場的不僅是經濟形勢,政治因素目前佔有更大的比重,發達國家的財富分化、社會分裂和政治困局上升至1937年二戰爆發前夕高位,橋水正有策略地減少風險持倉。

5

衝突有增無減,鬥到“至死方休”

當前的政治風險,從民意調查來看,可以窺得一二。

達裡奧認為,從各項平均值來看,民眾對美國社會和經濟的滿意程度還算良好。但若細看分項就會發現,人們觀點的衝突有增無減,甚至達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非要鬥到“至死方休”才行。

美國最著名的民調機構之一Gallup統計發現,對美國總統特朗普的支持率為35%。看上去這個數字還可以,但其中79%的支持者是註冊共和黨員,僅有7%的支持者是民主黨。

而在特朗普的支持者中,61%的人表示他做什麼都是對的;在反對者中,有57%的人表示不看特朗普的政策主張,不管做什麼都無法改變負面觀感。

在PRRI的民調中,約有40%的受訪者希望看到特朗普被彈劾,其中72%是民主黨人,僅有7%是共和黨人。而且他們之中的絕大多數人不會隨著外部環境的改變,而更改對特朗普的看法。

達裡奧指出,這代表大多數美國人的政治觀點日漸執拗與分裂,對國家的發展方向莫衷一是。人們更傾向於為自己的信念而戰鬥,以至於不想再給意見不同者開口辯護的機會。儘管目前這不會導致嚴重的經濟危機,但已令政壇陷入一片僵局,拿不出令各方認同的政策條款。

6

最懸殊的貧富差距:1%的人拿到90%的總收入

除了政治衝突加劇之外,美聯儲在創造巨大紙面財富同時,貧富差距迅速擴大。目前最富有的美國10%家庭占了全部家庭財富76%,最貧窮的末50%家庭財富占比僅為1%。

美聯儲公佈了美國“家庭”部門的最新資料(截至2017年3月31日),家庭淨資產總值上升至歷史新高94.835萬億美元,增加了2.4萬億美元,有四分之三是惠及10%的人群,這部分人占了美國金融資產淨值的76%。

加州有可能是美國,甚至全世界貧富差距最大的地區:

2012年加州1%最富裕的人貢獻了超過50%的所得稅。如果將這一稅收收入按照稅率“倒算”回去,1%的人或拿到了總收入的近90%。

不僅美國,目前全世界的貧富差距也在急劇擴大。澎湃新聞提到:

當今世界財富的8個頂尖富豪所擁有的財富,相當於全球相對貧困的那一半人口的財富總和。

25年後,世界上將出現第一個“萬億富翁”。換句話說,如果這個人每天花100萬美元,也將需要2738年才能花完這筆錢。

達裡奧認為,如何解決當下困境,對經濟、市場、甚至是人類的整體生存狀態,都有著深遠影響,比現在坐著討論財政和貨幣政策的經典理論有用得多。在這個令人不抱樂觀的時代,建議持續減少風險持倉,以防衝突一觸即發、來不及防禦。

7

兩次提出,達裡奧為何偏愛“1937”?

事實上,達裡奧不止一次警告投資者,要注意“1937”風險。

2015年與2007年金融危機爆發間隔8年,而歷史上1929年的經濟危機與1937年的市場衰退也是相隔8年。

2015年3月,他撰文概述了當前美國市場與1937年的相似之處,並結合金融危機之後市場上所發生的事件,列舉出了1920年代的一系列重大事件:

債務上限升至泡沫頂端,經濟和市場紛紛見頂(1929 & 2007);

經濟蕭條,利率觸及零點(1931 & 2008);

印錢模式開始,啟動“美麗”去杠杆模式(1933 & 2009);

股市和“風險資產”開始復蘇(1933-1936 & 2009-2014);

週期性復蘇期間經濟開始好轉(1933-1936 & 2009-2014);

央行開始進入收緊貨幣政策,導致進入一種“自我強化”式衰退(1937 & 2015?)。

達裡奧當時提出的觀點獲得了眾多大佬的認同,諾獎得主希勒提到,在1937年後,催生出兩類新名詞:

“長期停滯”:指經濟長期萎靡不振。“長期”代表一代人或一個世紀。“停滯”意味著致命危險的溫床。20世紀30年代末期,人們同樣擔憂歐洲所彌漫的不滿情緒,而這種情緒當時已經造成了希特勒和墨索里尼的崛起。

“不敢消費主義”:人們擔心未來生活更加艱難而過度儲蓄,人們的儲蓄意願超過了可以獲得的投資機會。

“長期停滯”和“不敢消費主義”等流行詞彙透露了人們內在的悲觀主義。這種悲觀主義抑制支出,不但進一步強化了經濟的疲軟,而且激發憤怒、低容忍度和暴力傾向。

目前美股處於歷史高位,全球央媽集體轉向鷹派,金融圈的大玩家們也頻頻“盛世危言”發出“崩盤”警告:

轉載請回復 授權 查看須知

新媒體總監 位宇祥

華爾街見聞官方微信(ID:wallstreetcn)

喜歡此文,歡迎轉發和點贊支持見聞君

高中以下學歷的婦女約占800萬人左右。

華爾街見聞(ID:wallstreetcn)提到,隨著美國中低收入家庭經濟情況惡化,大批家庭主婦不得不出門“打工”補貼家用,這些家庭主婦找到的工作,幾乎都是在低技能低收入的服務業,這種品質的勞動力參與率上升,被看作是經濟復蘇的表徵。

女性在家庭和工作的雙重壓力面前越來越無助,繼而導致酗酒消愁的人數上升。女性酒精成癮的人數翻番,從十年多前的5%飆升至約10%,新增酗酒人數幾乎都來自於女性。

這也是美國失業率一路走低的情況下,隱藏的殘酷現實之一。

4

“我們體系的根基建在沙子上”

前德州共和黨眾議員Ron Paul認為華爾街正在高估美國經濟的強度:

一個“不可預測的總統”和那些傾向於“把他撕碎”的人,把華盛頓弄得太混亂了。我們體系的根基建在沙子上,一陣大風就會把它吹倒。假如市場明天崩盤了,我們將遭遇大蕭條。

全球最大對沖基金橋水創始人達裡奧也認為,影響市場的不僅是經濟形勢,政治因素目前佔有更大的比重,發達國家的財富分化、社會分裂和政治困局上升至1937年二戰爆發前夕高位,橋水正有策略地減少風險持倉。

5

衝突有增無減,鬥到“至死方休”

當前的政治風險,從民意調查來看,可以窺得一二。

達裡奧認為,從各項平均值來看,民眾對美國社會和經濟的滿意程度還算良好。但若細看分項就會發現,人們觀點的衝突有增無減,甚至達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非要鬥到“至死方休”才行。

美國最著名的民調機構之一Gallup統計發現,對美國總統特朗普的支持率為35%。看上去這個數字還可以,但其中79%的支持者是註冊共和黨員,僅有7%的支持者是民主黨。

而在特朗普的支持者中,61%的人表示他做什麼都是對的;在反對者中,有57%的人表示不看特朗普的政策主張,不管做什麼都無法改變負面觀感。

在PRRI的民調中,約有40%的受訪者希望看到特朗普被彈劾,其中72%是民主黨人,僅有7%是共和黨人。而且他們之中的絕大多數人不會隨著外部環境的改變,而更改對特朗普的看法。

達裡奧指出,這代表大多數美國人的政治觀點日漸執拗與分裂,對國家的發展方向莫衷一是。人們更傾向於為自己的信念而戰鬥,以至於不想再給意見不同者開口辯護的機會。儘管目前這不會導致嚴重的經濟危機,但已令政壇陷入一片僵局,拿不出令各方認同的政策條款。

6

最懸殊的貧富差距:1%的人拿到90%的總收入

除了政治衝突加劇之外,美聯儲在創造巨大紙面財富同時,貧富差距迅速擴大。目前最富有的美國10%家庭占了全部家庭財富76%,最貧窮的末50%家庭財富占比僅為1%。

美聯儲公佈了美國“家庭”部門的最新資料(截至2017年3月31日),家庭淨資產總值上升至歷史新高94.835萬億美元,增加了2.4萬億美元,有四分之三是惠及10%的人群,這部分人占了美國金融資產淨值的76%。

加州有可能是美國,甚至全世界貧富差距最大的地區:

2012年加州1%最富裕的人貢獻了超過50%的所得稅。如果將這一稅收收入按照稅率“倒算”回去,1%的人或拿到了總收入的近90%。

不僅美國,目前全世界的貧富差距也在急劇擴大。澎湃新聞提到:

當今世界財富的8個頂尖富豪所擁有的財富,相當於全球相對貧困的那一半人口的財富總和。

25年後,世界上將出現第一個“萬億富翁”。換句話說,如果這個人每天花100萬美元,也將需要2738年才能花完這筆錢。

達裡奧認為,如何解決當下困境,對經濟、市場、甚至是人類的整體生存狀態,都有著深遠影響,比現在坐著討論財政和貨幣政策的經典理論有用得多。在這個令人不抱樂觀的時代,建議持續減少風險持倉,以防衝突一觸即發、來不及防禦。

7

兩次提出,達裡奧為何偏愛“1937”?

事實上,達裡奧不止一次警告投資者,要注意“1937”風險。

2015年與2007年金融危機爆發間隔8年,而歷史上1929年的經濟危機與1937年的市場衰退也是相隔8年。

2015年3月,他撰文概述了當前美國市場與1937年的相似之處,並結合金融危機之後市場上所發生的事件,列舉出了1920年代的一系列重大事件:

債務上限升至泡沫頂端,經濟和市場紛紛見頂(1929 & 2007);

經濟蕭條,利率觸及零點(1931 & 2008);

印錢模式開始,啟動“美麗”去杠杆模式(1933 & 2009);

股市和“風險資產”開始復蘇(1933-1936 & 2009-2014);

週期性復蘇期間經濟開始好轉(1933-1936 & 2009-2014);

央行開始進入收緊貨幣政策,導致進入一種“自我強化”式衰退(1937 & 2015?)。

達裡奧當時提出的觀點獲得了眾多大佬的認同,諾獎得主希勒提到,在1937年後,催生出兩類新名詞:

“長期停滯”:指經濟長期萎靡不振。“長期”代表一代人或一個世紀。“停滯”意味著致命危險的溫床。20世紀30年代末期,人們同樣擔憂歐洲所彌漫的不滿情緒,而這種情緒當時已經造成了希特勒和墨索里尼的崛起。

“不敢消費主義”:人們擔心未來生活更加艱難而過度儲蓄,人們的儲蓄意願超過了可以獲得的投資機會。

“長期停滯”和“不敢消費主義”等流行詞彙透露了人們內在的悲觀主義。這種悲觀主義抑制支出,不但進一步強化了經濟的疲軟,而且激發憤怒、低容忍度和暴力傾向。

目前美股處於歷史高位,全球央媽集體轉向鷹派,金融圈的大玩家們也頻頻“盛世危言”發出“崩盤”警告:

轉載請回復 授權 查看須知

新媒體總監 位宇祥

華爾街見聞官方微信(ID:wallstreetcn)

喜歡此文,歡迎轉發和點贊支持見聞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