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舉旗高順差,中美要打貿易戰?特朗普的算盤

華夏時報》記者表示,美國不管是與中國合作,比如說“百日計畫”,

還是對中國發起貿易摩擦,比如說啟動“301調查”,都是在“美國優先”這個原則下進行的,兩者都服從於美國利益最大化。

而在不少受訪專家眼中,貿易逆差是美國發起審查的核心原因。2016年,美國貿易逆差總額5023億美元,其中對中國的逆差就占了3470億美元。而今年上半年,美對華貿易逆差增長了6.1%,達到1706.7億美元。

對內可以轉移國內矛盾,對外可以在貿易談判中取得先手,啟動“301調查”對於特朗普來說可謂一箭雙雕。

然而,備忘錄只不過是美國對華貿易戰的“預備”,並非“發令槍”。因為美方如果決定發起“301調查”,將首先與中方進行磋商,相關磋商預計將持續一年或一年半時間。

目前,中美經貿關係彼此高度依存,一旦貿易戰開啟,必將導致“傷敵一千,自損八百”。顯然,這種“雙輸”的局面是兩國都不願看到的結果,因此,“特朗普可能更想要的是通過貿易指責來獲得美國在中國的權益。

”白明說。

3500億美元逆差之過

美國當地時間8月14日下午,特朗普在白宮簽署行政備忘錄,指示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針對所謂“中國不公平貿易行為”發起“301調查”,以確保美國的智慧財產權和技術得到保護。

特朗普此舉表面上看是為了追求所謂的貿易公平,但實際上是對貿易逆差耿耿於懷。

根據美國商務部公佈的資料,2016年美國在商品貿易中對中國的貿易逆差為3470億美元,

占整體逆差的47%。然而,資料卻並沒有反映出真實的中美貿易情況。

“貿易是否公平有不同的衡量尺度,比如一個手機,在美國進零件,在中國裝配,輸入美國時是200美元,但我們就賺幾美元,按照我們的角度看,這是不公平的。”白明說,表面上看,在雙邊貿易中,美國處於逆差,好像吃了虧。但事實上,中國的出口賺取的多是“微利”,美國企業和居民反而得益更多。

事實上,

中美貿易順差爭議最大的是統計口徑。眾所周知,中國的加工貿易,大多是日韓等國為降低生產成本和提高競爭力轉移而來的。也就是說,中國目前對美國的貿易順差很大程度上是從其他國家轉移而來的,這些國家對美國的出口也因此轉移為中國內地對美國的出口。此前,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黃頌平曾公開表示,中美貨物貿易順差只是名義上的順差,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其他國家產業向外轉移,
而中國承接過來的,由於中國目前處於全球產業鏈中低端,加工製造收益不高,但加工貿易進出口貨物是全價值統計,所以在國際貨物貿易中,實際獲利並沒有統計順差額那麼大。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研究員、中國國際貿易組織研究會諮詢顧問委員會委員張茉楠接受《華夏時報、電子設備(12.4%)、機械產品(10.8%)和農產品(12.3%)。美國在飛機、大豆和積體電路等產品上對中國需求的依賴度尤其高。如中國動用關稅、反傾銷調查等進行反制,這些美國行業可能會面臨較大壓力。同時,美國也是中國最大的服務貿易赤字來源。從2006年到2016年,中國對美國服務貿易赤字增長了33.7倍,去年高達557億美元。

清華大學中美關係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周世儉表示,特朗普授權貿易代表啟動對華貿易調查,顯然沒有將中美雙邊貿易中美國的逆差放到完整的貿易鏈上去分析和研究,沒有看到逆差的內在結構,沒有關注到逆差當中美國企業的產業鏈利益。很多美國企業將產業鏈中較低端和較後環節的生產製造放在中國,美中之間的貿易逆差,多是美國企業造成的,是美國企業用在中國賺到的錢製造了美中貿易逆差。因此,一旦啟動調查,美國這些企業也將受到不小的衝擊。

白明表示,應對美方審查,中國應積極研究其政策,盡可能地避免對中國不利的調查結果,同時也要做最壞的準備。如果美方一意孤行,中國要做“先禮後兵”的兩手準備:一方面在WTO積極應訴,另一方面要有必要的貿易反制措施。

如中國動用關稅、反傾銷調查等進行反制,這些美國行業可能會面臨較大壓力。同時,美國也是中國最大的服務貿易赤字來源。從2006年到2016年,中國對美國服務貿易赤字增長了33.7倍,去年高達557億美元。

清華大學中美關係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周世儉表示,特朗普授權貿易代表啟動對華貿易調查,顯然沒有將中美雙邊貿易中美國的逆差放到完整的貿易鏈上去分析和研究,沒有看到逆差的內在結構,沒有關注到逆差當中美國企業的產業鏈利益。很多美國企業將產業鏈中較低端和較後環節的生產製造放在中國,美中之間的貿易逆差,多是美國企業造成的,是美國企業用在中國賺到的錢製造了美中貿易逆差。因此,一旦啟動調查,美國這些企業也將受到不小的衝擊。

白明表示,應對美方審查,中國應積極研究其政策,盡可能地避免對中國不利的調查結果,同時也要做最壞的準備。如果美方一意孤行,中國要做“先禮後兵”的兩手準備:一方面在WTO積極應訴,另一方面要有必要的貿易反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