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攜手並進出國“游”—江淮瑞風S3變身義大利Dr4登陸歐洲

中國汽車工業現處戰國時代,合作看到的不多,混戰局面到是比比皆是,甚至影響到出口層面都拿來對比,引導方向出現了大問題,不提倡合作而是內鬥,這對中國汽車工業的發展並沒有多少的益處;最新的資訊顯示,

江淮瑞風S3三代即將併入義大利Dr公司的產品陣線,與奇瑞一起並肩進入歐洲市場。

日系品牌也有表面上的鬥爭與私下的合作並舉,上世紀日系崛起之時各家企業每年通過協商會議來解決一些車型衝突的問題,

儘量避免內耗且將目光瞄準海外,當然這與日本國土狹小的因素也有深刻的關聯性,加上日本市場基數擺著,以出口為導向型是其基本國策;同樣的情況也在韓系車身上得以體現,李承晚開始的軍政府主導的汽車產業佈局規定了大宇、雙龍、起亞與現代的各自定位格局,軍政府的強力主導意志導致各家都不敢越雷池一步,才成就了今天的韓國汽車工業。

反觀中國汽車工業,現在與上世紀大蕭條前的美國汽車工業到是有幾分相似,數十家汽車企業並存消耗,此消彼長之間多少新人笑、舊人哭的局面反復出現,國家在世紀之初頭十年就注意到了這個問題並且主導推出了“四大四小”八個汽車集團板塊,意圖是好的,帶來的初期整合風卻成了負面削弱的導火線,一汽整合了天汽與海馬之後,一個衰敗一個強扭著掙扎推出鄭州海馬;同樣的情況也在廣汽的整合路線路反復出現,

弱小的吉奧與中興非但沒有振興,反而越發頹廢甚至瀕臨倒閉邊緣,而獵豹憑藉自己的能力,與廣汽集團漸行漸遠。

中國市場基數雖然龐大,足以消化吸收現有的產能,但是走出去畢竟是國家戰略,一帶一路就是為此而擬定的戰略規劃,承載的是國運的未來,汽車工業也應如此追隨,如若再各自為戰,恐怕未來等待的還是被各自擊破,

不要小瞧了海外“守舊”勢力的反擊能力,抱團取暖成為了中國汽車工業走出去的一條康莊大道,而最近義大利方面傳來一張圖,Dr4小荷才露尖尖角。

Dr公司是義大利的一個銷售集團,主營汽車銷售,而與中國汽車企業——奇瑞合作在義大利投產一批奇瑞車型,

推出了從Dr Zero到Dr6等一系列車型,而其中獨缺Dr4,本以為會是奇瑞某款新車,卻沒曾想到是江淮瑞風S3,這種抱團合作出國“遊”的策略沒毛病,相比各家的單打獨鬥,顯示了更多的積極意義。

車型本身其實沒有太多介紹的必要,就是瑞風S3三代車型,只是圖片底端露出的Dr4顯示了其真實身份;從此次公佈的唯一一張圖來看,尾部可能沒有變化了,這也不是Dr公司的風格,主要還是車頭才是關鍵,Dr旗下的所有車型都做了相應的修改,主要就是針對車頭造型,因此這個圖的選取公佈也相當講究,意圖顯現了即可,點到為止。

這個合作開端是否會引入國內目前還得觀望,但從中國汽車工業格局而言,合作大於競爭,我們並沒有佔據汽車工業的金字塔頂端,特別是汽車四大工藝鏈與零配件企業幾乎還的被外商把持,任何豪言都是水中月、鏡中花,很多看官看到的依然是表像,而非裡子,品質提升並不代表中國汽車工業整體實力的提升,看看多數主流自主品牌的供應商表就一目了然,何必多言?甚至還以此為榮而廣為宣傳,到底促進了誰?

主要還是車頭才是關鍵,Dr旗下的所有車型都做了相應的修改,主要就是針對車頭造型,因此這個圖的選取公佈也相當講究,意圖顯現了即可,點到為止。

這個合作開端是否會引入國內目前還得觀望,但從中國汽車工業格局而言,合作大於競爭,我們並沒有佔據汽車工業的金字塔頂端,特別是汽車四大工藝鏈與零配件企業幾乎還的被外商把持,任何豪言都是水中月、鏡中花,很多看官看到的依然是表像,而非裡子,品質提升並不代表中國汽車工業整體實力的提升,看看多數主流自主品牌的供應商表就一目了然,何必多言?甚至還以此為榮而廣為宣傳,到底促進了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