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大便一天一次才正常?別被某些“專家”的瞎話嚇到了!

當談及大小便時很多人認為這是難以啟齒的糗事,其實它們也是健康的“頭等大事”。

我們看病時經常會聽到醫生總會詢問大小便是否正常。因為大小便可以反映一個人的基本代謝功能,及某些疾病。

大小便是人體新陳代謝、排除代謝廢物的主要形式,大小便的形成與許多臟腑的功能活動有密切的關係,

其正常與否直接關係著人體的健康。

如果人體臟腑功能失常,則會使大小便發生變化,如便秘、拉稀、便血,或小便排出不暢,出現尿頻尿急尿痛等症狀。因此,保持大小便通暢是養生中必須注意的問題。

有“專家”稱:正常情況下應該每天大便一次,否則就是便秘。

這就是一個謠言!

由於每個人大便習慣的不同,以及受家庭社會的飲食習慣影響,很難給便秘下個精確的定義。

臨床上一般認為每週3-12次排便,每日排便量在35-135克之間,都屬於大便正常。

如果不是飲食量過少等原因,三天不排便,糞便超出正常的硬度、幹結,或大便雖不幹結但難以排便,才可以認為是便秘了。

便秘對身體的影響

首先,便秘時腸道內的廢棄物不能及時排出,

身體會受到傷害。經常便秘會使人產生頭昏、頭疼、耳鳴、視物不清,智力下降;

若胃火上犯,會產生咽痛、口臭、牙齒腫痛等症狀;血熱偏重者,則引起癰疽皰癤;胃腸結滯可引起腹脹,而腹脹的後果可以使橫膈上抬,進而影響呼吸。

其次,受幹結的大便壓迫可以導致黏膜靜脈回流不暢,

肛門淤血,久之,引起痔瘡、肛瘺、肛裂等。由於大便秘結難以解出,過分用力還可以誘發膽結石、冠心病、腦血管等意外。

現代研究認為:長期便秘可以導致機體中毒衰老,食物殘渣久滯腸道,並由腸道細菌發酵腐敗產生有害氣體和毒物,

這些毒物被腸壁吸收,進入血液,可以造成人體自身中毒症狀。

我國古代養生家對保持大便通暢極為重視:

如漢代王充在《論衡》中指出:“欲得長生,腸中常清,欲得不死,腸中無滓。”

《呂氏春秋·達鬱篇》指出:“用其新,棄其陳……精氣日新,邪氣盡去,及其天年。”

這說明古人早就認識到,人便通暢,及時排出濁物,才能“盡其天年”,獲得健康長壽。

東科教授提醒:

排尿也是一種生理反應,可以排除機體多餘的無機物鹽等廢物,維持體內的酸堿、電解質平衡,以及血壓穩定。有尿時必須及時排除,否則毒素重吸收入血會引起病變。

總而言之,保持大小便通暢是維持健康長壽、抗老防衰的重要條件。

本文由東科教授談養生(dkjstys)原創,非授權轉載必究!

東科教授提醒:

排尿也是一種生理反應,可以排除機體多餘的無機物鹽等廢物,維持體內的酸堿、電解質平衡,以及血壓穩定。有尿時必須及時排除,否則毒素重吸收入血會引起病變。

總而言之,保持大小便通暢是維持健康長壽、抗老防衰的重要條件。

本文由東科教授談養生(dkjstys)原創,非授權轉載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