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黑龍江這兩所大學進入世界“500強”!其中還有一所竟然不是“985”

黑龍江第一門戶網站 本地值得信賴的公眾號

點擊題目下方藍字關注 東北網

8月15日,2017年世界大學學術排名(ARWU)發佈:

中國內地有45所大學進入500強大學名單。其中,清華大學較去年進步了10名,

達到48名,北京大學與去年保持一致,為71名。世界大學學術排名是全球四大高校排名系統之一,由中國政府授權上交大世界一流大學研究中心研究發佈,具有一定的權威性。該排名評價包括了下圖中的六個維度。

整理了45所中國排名500強的大學名單,

最終發現,除去3所非985/211醫科類大學,有十所非985大學上榜。

1.蘇州大學

作為非985的蘇州大學,和985老大哥的南京大學、中南大學都處在201-300的位置(同一排名段按照大學首字母順序排列的),可見最近幾年蘇州大學學術水準的發展是多麼迅速。

2、華東理工大學、中國海洋大學

這兩所大學排名在301-400著實不易,華東理工大學雖然不是985大學,但屬於中央部屬大學,優勢專業是化學類、材料類專業。中國海洋大學是中國海洋第一校,和海洋相關的專業都很不錯,把院校特色做到極致的典範,比很多巨無霸大學好多了。

3.哈爾濱工程大學等7所非985排在401-500名

另外,進入世界500強大學名單的還有哈爾濱工程大學、華中農業大學、南京農業大學、南京航空航太大學、南京理工大學、西北大學和武漢理工大學。這些大學雖然不是985大學,但近幾年在自己的特色領域不斷的深耕,獲得不錯的成果也是理所應當。

那麼哈爾濱工業大學和哈爾濱工程大學究竟是何方神聖呢?

哈爾濱工業大學

哈爾濱工業大學(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簡稱哈工大,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資訊化部直屬理工類全國重點大學,首批“211工程”、“985工程”重點建設院校,“九校聯盟”、“中俄工科大學聯盟”成員,

入選國家首批“111計畫”、“2011計畫”、“卓越計畫”,為中管副部級建制,由工信部、教育部、黑龍江省人民政府三方重點共建。

哈工大名字的由來

哈工大的前身是1920年成立的哈爾濱中俄工業學校,初建時只有鐵路建設和電氣機械兩個學科,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中等技術學校。1922年,學校改名中俄工業大學校,學校也由四年制改為五年制,原設兩個科分別改為鐵路建築和機電工程。1928年,學校改由中華民國東省特區領導,校名也改為東省特區工業大學校,由東北政府國民教育部總長劉哲任校長,這也是學校歷史上第一位中國校長。1928年,將法政學院和商學院併入,學校正式定名為哈爾濱工業大學,由中蘇共管,張學良任校理事會主席。1935年,學校被日本接管,改用日語授課,並由日本人擔任校長。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哈工大由中蘇兩國共同管理,由中長鐵路局管理,辦學宗旨也改成為中長鐵路培養工程技術人員,一律用俄語上課。到1950年新中國接管前,學校設有土木建築、電氣機械、工程經濟、採礦、化工和東方經濟等系,這時的哈工大不僅醫治了戰爭創傷,而且積累了一定的辦學經驗,為新中國接辦、改造和發展哈工大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瞧一瞧哈工大走出的“牛人”

哈工大建校至今,共為國家培養人才10萬餘人。畢業生以其扎實的理論基礎、突出的工程實踐能力、踏實肯幹的工作態度和樂於奉獻、敢為人先的精神品格得到了社會的高度評價。

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常委李長春,哈爾濱工業大學電機工程系工業企業自動化專業畢業。

神舟七號指揮團隊副總指揮馬興瑞,1959年生於黑龍江雙鴨山,1988年獲得哈工大一般力學專業博士學位,曾任哈工大副校長、航太總公司五院副院長、中國航太科技集團副總經理,現任航太科技集團總經理兼黨組書記。

李靜海,1956生,中國科學院院士,博士生導師。1982年畢業於哈爾濱工業大學,1984年獲該校碩士學位,1987年獲本所博士學位後赴美國紐約城市大學和瑞士聯邦理工學院從事博士後研究;1990年回國後歷任中科院過程工程所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研究員、副所長、所長職務。1999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扒一扒哈工大的“王牌專業”

國家品牌專業12個:飛行器設計與工程、探測制導與控制技術、焊接技術與工程、輪機工程、飛行器動力工程、數學與應用數學、工商管理、建築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道路橋樑與渡河工程、化學工程與工藝、廣播電視編導、船舶與海洋工程。

國家重點專業9個: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通信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測控技術與儀器、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土木工程、環境工程、建築學、軟體工程。

哈爾濱工程大學

哈爾濱工程大學,前身為新中國第一所高等軍事技術學府“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世稱“哈軍工”),陳賡大將為首任校長,中央軍委直屬正大軍區級(正部級)高校,學校被列入“一五計畫”國家156項重點建設工程,1966年文革爆發,哈軍工退出軍隊序列,更名為哈爾濱工程學院,1970年文革期間,哈軍工被肢解[2] ,以海軍系、原子系、導彈系戰術導彈分部全建制、其它各系部分專業和教師為基礎重新組建而成,1994年更名為哈爾濱工程大學。

學校歷來有重視科研工作的傳統,不僅以國內第一艘實驗潛艇、第一艘水翼艇、第一台艦載電腦、第一套條帶測深儀等數十項填補國內空白的重大科研成果著稱,而且還以雙工型潛器、氣墊船、梯度聲速儀等成果摘取過世界第一的桂冠。

學校在船海核領域保持著很強的技術儲備,水下機器人、船舶減搖、船舶動力、組合導航、水聲定位、核動力模擬、大型船舶模擬驗證等技術居國內領先或國際先進地位,現已成為我國艦船科學技術基礎和應用研究的主力軍之一、海軍先進技術裝備研製的重點單位、我國發展海洋高技術的重要依託力量。

當前,學校是我國深海油氣開發最核心裝備3000米半潛式鑽井平臺、3000米起重鋪管船的設計研發單位之一,是“深海空間站工程”六個系統中三個系統的牽頭單位,是“蛟龍號”7000米載人潛水器水下導航定位系統國產化的裝備提供方,為我國首條三體搜救艇、萬箱集裝箱船、自升式鑽井平臺等新船型開發及深海工程裝備研發提供了全面的基礎技術支撐。

牽頭成立“深海工程與高技術船舶”“核安全與模擬技術”協同創新中心,獲工業和資訊化部認定,“艦船動力”“先進海洋材料”協同創新中心獲黑龍江省認定。學校設有國家大學科技園,獲評“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

真為我大黑龍江驕傲!!

1928年,學校改由中華民國東省特區領導,校名也改為東省特區工業大學校,由東北政府國民教育部總長劉哲任校長,這也是學校歷史上第一位中國校長。1928年,將法政學院和商學院併入,學校正式定名為哈爾濱工業大學,由中蘇共管,張學良任校理事會主席。1935年,學校被日本接管,改用日語授課,並由日本人擔任校長。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哈工大由中蘇兩國共同管理,由中長鐵路局管理,辦學宗旨也改成為中長鐵路培養工程技術人員,一律用俄語上課。到1950年新中國接管前,學校設有土木建築、電氣機械、工程經濟、採礦、化工和東方經濟等系,這時的哈工大不僅醫治了戰爭創傷,而且積累了一定的辦學經驗,為新中國接辦、改造和發展哈工大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瞧一瞧哈工大走出的“牛人”

哈工大建校至今,共為國家培養人才10萬餘人。畢業生以其扎實的理論基礎、突出的工程實踐能力、踏實肯幹的工作態度和樂於奉獻、敢為人先的精神品格得到了社會的高度評價。

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常委李長春,哈爾濱工業大學電機工程系工業企業自動化專業畢業。

神舟七號指揮團隊副總指揮馬興瑞,1959年生於黑龍江雙鴨山,1988年獲得哈工大一般力學專業博士學位,曾任哈工大副校長、航太總公司五院副院長、中國航太科技集團副總經理,現任航太科技集團總經理兼黨組書記。

李靜海,1956生,中國科學院院士,博士生導師。1982年畢業於哈爾濱工業大學,1984年獲該校碩士學位,1987年獲本所博士學位後赴美國紐約城市大學和瑞士聯邦理工學院從事博士後研究;1990年回國後歷任中科院過程工程所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研究員、副所長、所長職務。1999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扒一扒哈工大的“王牌專業”

國家品牌專業12個:飛行器設計與工程、探測制導與控制技術、焊接技術與工程、輪機工程、飛行器動力工程、數學與應用數學、工商管理、建築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道路橋樑與渡河工程、化學工程與工藝、廣播電視編導、船舶與海洋工程。

國家重點專業9個: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通信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測控技術與儀器、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土木工程、環境工程、建築學、軟體工程。

哈爾濱工程大學

哈爾濱工程大學,前身為新中國第一所高等軍事技術學府“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世稱“哈軍工”),陳賡大將為首任校長,中央軍委直屬正大軍區級(正部級)高校,學校被列入“一五計畫”國家156項重點建設工程,1966年文革爆發,哈軍工退出軍隊序列,更名為哈爾濱工程學院,1970年文革期間,哈軍工被肢解[2] ,以海軍系、原子系、導彈系戰術導彈分部全建制、其它各系部分專業和教師為基礎重新組建而成,1994年更名為哈爾濱工程大學。

學校歷來有重視科研工作的傳統,不僅以國內第一艘實驗潛艇、第一艘水翼艇、第一台艦載電腦、第一套條帶測深儀等數十項填補國內空白的重大科研成果著稱,而且還以雙工型潛器、氣墊船、梯度聲速儀等成果摘取過世界第一的桂冠。

學校在船海核領域保持著很強的技術儲備,水下機器人、船舶減搖、船舶動力、組合導航、水聲定位、核動力模擬、大型船舶模擬驗證等技術居國內領先或國際先進地位,現已成為我國艦船科學技術基礎和應用研究的主力軍之一、海軍先進技術裝備研製的重點單位、我國發展海洋高技術的重要依託力量。

當前,學校是我國深海油氣開發最核心裝備3000米半潛式鑽井平臺、3000米起重鋪管船的設計研發單位之一,是“深海空間站工程”六個系統中三個系統的牽頭單位,是“蛟龍號”7000米載人潛水器水下導航定位系統國產化的裝備提供方,為我國首條三體搜救艇、萬箱集裝箱船、自升式鑽井平臺等新船型開發及深海工程裝備研發提供了全面的基礎技術支撐。

牽頭成立“深海工程與高技術船舶”“核安全與模擬技術”協同創新中心,獲工業和資訊化部認定,“艦船動力”“先進海洋材料”協同創新中心獲黑龍江省認定。學校設有國家大學科技園,獲評“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

真為我大黑龍江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