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國人太少?蒙特利爾最大的非官方語言竟然不是普通話!

根據2016年的人口普查,加拿大的語言正在迅速地走向多語化,每5個加拿大人中就有至少1人,在家裡說的不是官方語言,換句話說,他們在家裡說的既不是英語也不是法語。

蒙市第一非官方語言:阿拉伯語

加拿大的第二大城市蒙特利爾也不例外,語言格局在迅速變化,但趨勢和其他城市卻不太一樣。

在加拿大的其他大城市,最常見的非官方語言是亞洲的語言:普通話、廣東話、菲律賓語、旁遮普語和烏爾都語。

然而,在蒙特利爾,

阿拉伯語、西班牙語和義大利語在非官方語言中占主導地位,阿拉伯語為第一大非官方語言。

移民族裔的變化

在歷史上,蒙特利爾市人數最多的移民群體一直是義大利人、希臘人、葡萄牙人和加勒比地區的人。但這些族裔在被其他族裔迅速取代。

目前在蒙特利爾市增長最快的 3種語言全都來自印度:馬來亞拉姆語、泰盧固語和馬拉地語,儘管他們現在的人數並不多,

但語言的興起暗示著印度移民的增多。

1個社區有46種非官方語言

加拿大廣播公司報導說,在蒙特利爾有一個社區,可謂是蒙特利爾語言最為多樣化的社區。

報導說,這個社區名為 Côte-des-Neiges,根據2016年人口普查,這個社區的居民們在家裡講的非官方語言多達46種。

無論是在街道上,還是在社區的公園裡,商店裡,可以聽到許許多多的語言,菲律賓的語言,非洲國家的語言,比比皆是。

阿比卡來自斯里蘭卡,她說自己會說三種半語言:泰米爾語、英語、僧伽羅語,還有一點法語。阿比卡說,這個社區有很多斯里蘭卡人,這就是她選擇住在這個社區的原因,現在她是社區南亞婦女社區中心的社區工作者。

語言,是阿比卡工作的核心, 她每天都要幫助那些不會英語法語的移民,

幫他們填寫表格,幫他們解決各種各樣的問題。

社區的另一位居民圖加爾(Tougale Lhoussale)來自摩洛哥,他會講4種語言。圖加爾說,他幾個星期前剛剛搬到這個社區,因為有個朋友住在這裡,幫助他在這裡找到了一個公寓。

Joy Migallon和男朋友

左伊 (Joy Migallon) 來自菲律賓,

會說3種語言,她說,住在這個社區,有很多會說他加祿語的人。大衛·克拉克(David Clarke)可以說是 Côte-des-Neiges 的老居民了,他在這裡已經住了幾十年,親眼目睹了這個社區向多元化的發展過程。

克拉克說,60、70年代的時候,這裡可不是現在這樣,當時的居民大多是猶太人和黑人,現在,這裡已經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小聯合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