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湖北省的一個縣,人口超過60萬,1998年”撤區設縣“!

湖北省,簡稱“鄂”,位於洞庭湖以北,故名湖北。清朝時期,康熙三年(1664年)湖廣分治,南為湖南省,北為湖北省。截至2016年,湖北省轄1個副省級市,11個地級市,1個自治州;3個直管市,1個林區。其中,地級市荊門市下轄的沙洋縣,

是1998年由沙洋區“撤區設縣”而來。

沙洋縣在湖北省的位置

沙洋因唐朝尉遲恭任荊州總管時在漢津口旁的瓊臺山修建“沙洋堡”而得名,隸屬于湖北省荊門市,地處漢江中下游,江漢平原北端,總面積2044平方公里,常住總人口60.59萬人。

歷史上,《禹貢》把中國分為九州,沙洋屬荊州地域。戰國時期,秦昭王二十九年(西元前278年),白起伐楚,秦國佔領郢都(今荊州市紀南)後,設南郡,沙洋縣境屬南郡。西漢,在荊門西境設編縣,沙洋縣境屬編縣。東漢建安十四年(209年),曹仁敗北,編縣屬東吳南郡。建安十九年(214年),劉備借領荊州,編縣屬備。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關羽失荊州,編縣歸東吳。

西漢時期的編縣

南北朝時期,後樑大定三年(557年),廢編縣入長林縣。隋朝開皇十一年(591年),廢長林縣入長寧縣。開皇十八年(598年),改長寧為長林。唐朝貞觀八年(634年),尉遲恭任荊州總管,在漢津口旁的瓊臺山修建城堡,取名沙洋堡,沙洋之名始此。

宋朝開寶五年(972年),在長林縣複置荊門軍。元朝至元十四年(1277年),荊門軍升為荊門府,

屬河南行省。明朝洪武九年(1376年),降荊門府為荊門縣,十三年(1380年),升荊門縣為州。清朝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升荊門州為直隸州,屬湖北省。

美麗的沙洋縣

民國元年(1912年),荊門降州為縣。1960年3月,經批准,沙洋鎮與沙洋農場管理局合併成立沙洋市,轄漢江人民公社(現沙洋城區)和李市人民公社。

1961年7月,撤市複鎮,仍歸屬荊門縣管轄。1985年5月,成立沙洋區。1998年12月,撤區設縣,成立沙洋縣,仍屬荊門市管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