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男性精子品質下降,人類要滅絕了嗎?|小南都知道

小 南 都 知 道

文|Octavia

《人類生殖學快訊》7月發表的一份來自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調查報告顯示,

在過去40年中,包括北美、歐洲和澳洲在內的西方年輕男性精子濃度平均降低了52.4%,精子總數量下降了59.3%。也就是說,現今一名20歲男子精液中小蝌蚪的數目可能還不及他爺爺當年的一半。

更可怕的是,小蝌蚪數目的衰減還沒到頭:下降趨勢始終非常明顯,曲線坡度即使在1996-2011年也依然陡峭。據估計,目前西方男性的精子數目仍在以每年1.4%的速率下降。

儘管該論文由於相關資料不足,並未在南美、亞洲和非洲男性身上獲得類似的結論,但各位男讀者不要高興得太早。中南大學基礎醫學院對湖南省精子庫超過3萬名捐獻者的樣本統計表明,精子濃度在15年間下降了約30%,到2015年,

合格捐獻者不足1/5。

其實自從1992年首次有研究報告人類精子品質下降以來,從科學界就從未傳來什麼好消息。雖然始終存在質疑的聲音,比如樣本來自求醫問診的不育男性因而不具有說服力,或者不同的年齡及禁欲情況歪曲了資料,但本次從1973-2011年間7500項相關研究中篩選出185項、排除了瑕疵資料的薈萃分析再一次提醒人類,我們恐怕再也無法自欺欺人地忽視這個問題。

那麼,

人類會因此滅絕嗎?愛丁堡大學教授夏普(Richard Sharpe)覺得事情還遠遠不到那個地步,但不育男性的比例無疑正在升高,而且除了試管受精之外沒有什麼好的辦法。更何況在發達國家,人們生孩子越來越晚了。

在阿特伍德的小說《使女的故事》中,由於人類面臨環境污染和生育力低下,

吉列國把有生育能力的女性稱為“使女”,她們被迫作為生育工具。

究竟是什麼導致了精子濃度的大幅下降,答案還是個迷。現代生活的方方面面似乎都能跟男性生育力下降扯上關係,有微弱證據表明肥胖、飲酒、環境污染、睾丸溫度偏高、睡眠噪音和睡眠不足等因素能夠損害精子活力,至於吸煙、手機輻射和飲用水中微量的避孕藥,並沒有足以令人信服的證據表明其中任何一種會殺死精子。

謝菲爾德大學教授佩西(Allan Pacey)指出,由於精子濃度偏低已被證明與癌症和心臟病相關,近年來睾丸癌發病率的上升也印證了這一問題的普遍性。他認為,生殖系統發育失常可能從胎兒在子宮內開始就已經開始,也許是因為母親的飲食和所服用藥物,或者環境中的微量污染物和抗生素。

“很可惜,即使是流行病學研究,也至少得等25年才能分析出究竟哪些因素與男性不育有可靠的關聯”,佩西表示。呃,但願那會兒還不算為時過晚。

編輯|林欣煮

來源|南都週刊

END

歡迎朋友圈,如想取得授權請郵件:newmedia@nbweekly.com

如果想找到小南,可以在後臺回復「小南」試試看哦~

佩西表示。呃,但願那會兒還不算為時過晚。

編輯|林欣煮

來源|南都週刊

END

歡迎朋友圈,如想取得授權請郵件:newmedia@nbweekly.com

如果想找到小南,可以在後臺回復「小南」試試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