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日本核技術的領先地位是世界公認,具備製造洲際導彈的能力

日本國內不斷出現“擁核”的呼聲。儘管面臨技術與國際環境等多方面的阻力,

但許多右翼勢力仍鼓吹“日本可在100小時內製造出核武器”。美國《國家利益》網站20日從陸基彈道導彈、空基轟炸機和海基戰略核潛艇組成的“三位一體”核體制出發,就日本“核武器”的可能部署情況進行了一番“紙上推演”。

縱觀當今世界各國已經有8個國家宣佈並實際擁有了核武器,

他們是美國、俄羅斯、中國、法國、英國、以色列、印度、巴基斯坦,但這8個國家的核武器發展水準卻相差懸殊,其中美國和俄羅斯是當之無愧的排在第一層次的核武器大國,也是核武器比較先進的國家,中國、法國和英國是排在第二層次的核武國家,以色列、印度和巴基斯坦是排在第三層次的核武國家。

在這些國家之外,還有一個准核武國家,那就是日本,幾乎沒有人質疑這個國家擁有製造核武的技術,唯一缺少的是美國支持他們擁有核武的口實,一旦美國在口上鬆懈,日本能夠在最快的時間內擁有強大的核武器。

俄羅斯軍事戰略專家葉夫根尼發表文章解開了日本的核武器迷霧,他一針見血的指出,日本有能力在短短幾個月時間生產大量核武器,具備擺脫美國核保護傘的能力,這與日本多年來一直默默進行核能開發有密切關係,只要日本能夠掙脫美國控制,就能在短期內成為世界頂尖核大國。

以日本的科研能力,只要突破了核武器的小型化難題,完全能夠在短期內擁有一支陸基、海基並重的核打擊力量,除此之外,日本的F-15J戰機也能夠進行改裝,使其具備發射核彈能力。

日本核能技術的領先地位也是世界公認的,核工業僅次於美國,法國,居全球第三。日本從事原子能研究的單位達到600多個,增殖反應堆技術一直是核技術研究的重點和難點,核聚變技術研究位居世界最前沿,目前日本擁有全世界惟一的大型螺旋核聚變實驗裝置,其受控核聚變裝置也屬世界一流。

日本東麗公司就生產出世界上首批高強度、高模量碳纖維。並以此為開端,世界工業領域裡出現了耐高溫、耐燒蝕、抗熱震、密度僅為鎢合金十分之一的碳複合材料。鑒於日本日本在碳和碳複合材料領域中的技術優勢,一旦日本右翼勢力掌握政權後,並做出製造核武的決定,可以說,他們就能研製出中遠端洲際彈道導彈的核彈頭。

日本研製固體推進劑技術也很早。上世紀70年代,其固體推進火箭M系列已經歷多次改型發射;到90年代,日本研製的M-V火箭已經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固體火箭了。2013年,日本成功試射了“埃普西隆”型火箭。這型火箭比M-V小,卻先進得多——3年前,日本人就號稱僅用3人操作兩台電腦,70秒就能完成火箭的檢測工作。

日本還擁有大量能夠迅速改裝為能夠發射巡航導彈的大型常規潛艇,日本海上自衛隊擁有22艘潛艇,以每艘潛艇攜帶6枚巡航導彈來計算,理論上能夠配備132枚核巡航導彈。

日本東麗公司就生產出世界上首批高強度、高模量碳纖維。並以此為開端,世界工業領域裡出現了耐高溫、耐燒蝕、抗熱震、密度僅為鎢合金十分之一的碳複合材料。鑒於日本日本在碳和碳複合材料領域中的技術優勢,一旦日本右翼勢力掌握政權後,並做出製造核武的決定,可以說,他們就能研製出中遠端洲際彈道導彈的核彈頭。

日本研製固體推進劑技術也很早。上世紀70年代,其固體推進火箭M系列已經歷多次改型發射;到90年代,日本研製的M-V火箭已經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固體火箭了。2013年,日本成功試射了“埃普西隆”型火箭。這型火箭比M-V小,卻先進得多——3年前,日本人就號稱僅用3人操作兩台電腦,70秒就能完成火箭的檢測工作。

日本還擁有大量能夠迅速改裝為能夠發射巡航導彈的大型常規潛艇,日本海上自衛隊擁有22艘潛艇,以每艘潛艇攜帶6枚巡航導彈來計算,理論上能夠配備132枚核巡航導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