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國手機廠商逐鹿印度市場,華為手機將用機海戰術追趕?

經歷了四個階段的換機潮,中國手機市場已經不是昔日的平平淡淡,相反則是競爭異常激烈且早就進入了白熱化、飽和狀態。所以,像華為、小米、OPPO、VIVO等一線廠商;聯想、魅族等二線廠商也都積極轉變,

向海外市場進軍,而眾多海外市場中當屬印度市場的表現最為突出。原因為何?筆者曾在前文有過多次解讀分析,簡單概括即為印度市場目前的情況和幾年前的中國市場類似處於巨大上升階段,消費者對於智慧手機的需求量很強。

基於此,小米、OPPO、VIVO、華為、聯想,甚至一些小眾手機廠商如一加手機等在印度也都活的尤其滋潤。但是相比來自中國的其他手機廠商,如小米手機份額為15.5%、OPPO手機份額為9.6%、VIVO手機份額是12.7%、聯想手機佔據6.8%,華為手機的印度市場佔有率還暫時沒能進入前五名,這就意味著華為手機仍然有很大的增長空間,且要根據自己的情況奮起直追。畢竟,從印度市場在全球範圍的重要性分析,

未來智慧手機增長一極勢必出自它,可想而知各個手機廠商如此積極的背後因素了。

無獨有偶,根據國外消息稱華為手機為了進一步拓寬在印度市場的佔有率,且還為鞏固自己的地位,華為將通過一系列的機海戰術實施達到衝擊出貨量前五強的目的;同時,

國外消息還表示華為方面會增設在印度市場的線下門店,因為印度電商不是特別發達,消費者入手手機仍需要到線下門店去。

如果該則消息屬實的話,華為手機所走的模式基本和國內差不多,並且某種程度上要和第一名的三星手機形成競爭之勢。具體原因有二:一是三星手機之所以在印度市場的份額達到24.1%位居榜首,離不開其機海戰術的策略,譬如高端機型對戰蘋果iPhone、中低端機型力戰中國智慧手機廠商;二是華為和三星同樣都在供應鏈把控方面具備優勢,

而行銷運營能力也不相上下,所以華為手機為追趕其他廠商,會不可避免地遇到反擊。

那麼,不管華為手機之後的情況是怎樣,我們不妨來聊聊若它果真採用機海戰術進行直追小米、OPPO、VIVO等廠商,

到最後能不能達到既定的目標呢?答案不得而知。但從華為手機目前的品牌知名度、全球市場出貨量、技術專利沉澱三個方面分析,我個人認為存在很大的機會:

第一,華為手機和榮耀系機型兩者結合走的是雙品牌戰略路線。其中華為手機主打高端機市場,競爭對手直接瞄準三星蘋果。不過,資料顯示華為手機現在是全球第三大手機廠商了,今年下半年包括搭載麒麟970晶片的華為Mate10等旗艦機型發佈,有人預測將成為全球第二大廠商,足以說明品牌知名度的威力。

第二,華為手機背後的巨大力量支持。這一點是其他國產手機廠商暫時無法擁有的能力,使得華為手機在技術實力、專利沉澱、品牌背書等重要方面處於前列。

第三,中國市場已經驗證過的千縣計畫確實可行。由於國內手機市場飽和度高,讓不少手機廠商轉戰線下市場,小米的小米之家、華為的千縣計畫都經過實踐,能給手機銷量帶來促進作用;反觀印度市場,既和中國市場相似,必然也適合中國市場制定的策略。所以,華為手機主打機海戰術不是不可能。

除此之外,需要知道的是華為在印度不但投入了技術研發中心,還早就獲得了在印度製造手機的許可,即在印度建設製造工廠;無疑,華為手機的成本勢必降低,開設門店走機海戰術的想法不用過多考慮成本計算問題。因此綜上所述,我覺得以華為手機對市場的敏銳度來看,斷然不會錯過機遇。

今年下半年包括搭載麒麟970晶片的華為Mate10等旗艦機型發佈,有人預測將成為全球第二大廠商,足以說明品牌知名度的威力。

第二,華為手機背後的巨大力量支持。這一點是其他國產手機廠商暫時無法擁有的能力,使得華為手機在技術實力、專利沉澱、品牌背書等重要方面處於前列。

第三,中國市場已經驗證過的千縣計畫確實可行。由於國內手機市場飽和度高,讓不少手機廠商轉戰線下市場,小米的小米之家、華為的千縣計畫都經過實踐,能給手機銷量帶來促進作用;反觀印度市場,既和中國市場相似,必然也適合中國市場制定的策略。所以,華為手機主打機海戰術不是不可能。

除此之外,需要知道的是華為在印度不但投入了技術研發中心,還早就獲得了在印度製造手機的許可,即在印度建設製造工廠;無疑,華為手機的成本勢必降低,開設門店走機海戰術的想法不用過多考慮成本計算問題。因此綜上所述,我覺得以華為手機對市場的敏銳度來看,斷然不會錯過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