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線上教育亂象紛呈,如何為你家孩子找個靠譜的線上老師

隨著暑假即將進入尾聲,不少家長選擇讓孩子收心學習,將目光投向了線上教育,希望多鞏固幾門功課,開學後能跟上新課程。然而,滿心期待報了名,發現教師的水準堪憂。近日,

一則關於51talk線上英語外教“東南亞口音重”的消息引起了網友熱議。

而繼小猿搜題被媒體曝光“涉黃”、小猿搜題宣佈遭作業幫設計“構陷”後,作業幫也發佈聲明,稱被“誣告”一系列羅生門事件後,更是令家長譁然。

到底線上教育出了什麼問題?家長們又該如何選擇靠譜的線上教育機構呢?

平臺打架孩子遭殃

互聯網公司打架不是新鮮事,不打架才是新鮮事。從遙遠的3Q大戰到現在的外賣大戰、共用單車大戰,網友時不時就要看一場戲。這些打架往往都是節操與狗血齊飛,很多爭論最後都不了了之,網友也當看熱鬧。但這一次,我們這些圍觀者沒有理由繼續保持淡定。

因為這次戰場是線上教育,而這些平臺的受眾是中小學生。

線上教育概念近年在資本市場上備受追捧,相關公司都堪稱財大氣粗,融資動輒以億計。它們爭的是市場份額、估值、獨角獸,但在這個過程中,不能讓孩子成為犧牲品。

線上教育容不得野蠻生長,因為每一個孩子都只有一次成長。當幾乎所有主流學習軟體都被曝出涉“黃段子”、色☆禁☆情資訊的時候,幕後的真相或許有很多種可能,但最重要的是檯面上的真相。那就是,這個行業普遍存在疏於監管的情形。

黃段子、色☆禁☆情資訊主要出現在評論區、互動區,但這不代表平臺方沒有責任。學習軟體以孩子為受眾,在開放評論互動的時候,必須做好監管的準備。單單開通舉報管道,是遠遠不夠的。正如有的家長所說,怎麼能指望十來歲的孩子去舉報不健康內容?

事實上,線上教育在發展之初面對的主要挑戰便是,如何約束網路另一端的熊孩子。教育的功能除了傳授知識,還有培養孩子的認知。線上下的教育中,家長和老師可以隨時糾正孩子的錯誤言行。線上教育平臺如果只誘導表達而不進行監督和規範,那麼勢必淪為有害資訊的聚集地。

現在線上教育呈現出了它的蠻荒之處和潛在危害,必須引起外界的重視了。

既然相關公司已經報案,公安部門應該介入,還公眾一個真相。此外,教育部門和網路監管部門理應加強線上教育的規範。如果商業平臺不能實現自律,就只能用嚴厲的懲罰逼迫它們自律。

教師能否線上兼職

線上教育培訓機構的教師上一節課時薪高達1.8萬元——2016年3月,曾被媒體報導過的網紅物理教師王羽的收入,引起輿論廣泛關注。時隔一年多,儘管線上教師的高收入不再被熱炒,但線上教師的高收入卻吸引不少在職教師兼職。在職教師兼職當線上教師是否違法,成為爭議焦點。

對於“教師能否線上兼職”,人們意見不一。支持者提出,包括教師法、教育法、義務教育法在內的相關法律,都沒有規定教師不能利用休息日、節假日去做兼職,對於網路有償授課更是沒有相關規定。反對者則認為,教師管理體制的基本特徵是勞動力的“專買專賣”,教師的勞動就必須由校方所支配,不能再去校外收取額外報酬。

教師線上兼職問題引發爭議,緣于教師行業身份定位不清。正如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院教授程方平指出,如果教師是公職人員,就要依照國家相關法律規定,不得從事第二職業。但如果教師的定位只是普通員工,那麼在不影響工作的前提下,利用業餘時間去兼職、打工是可以的。而問題就在於,我國現有教師隊伍法律屬性不明確,公立中小學教師的屬性是專業性和公務性兼而有之,導致兼職的合法性模糊不清。

對此,有地方教育部門公開表示,公辦中小學在職教師做線上教師,屬於有償補課,應該被禁止。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在教育部印發的《嚴禁中小學校和在職中小學教師有償補課的規定》中,並沒有涉及線上教育平臺。而2016年3月教育部相關負責人在接受採訪時稱,線上輔導屬於近年新興形式,中小學在職教師不應因為參與有償線上授課而影響正常教學,至於會不會實行“一刀切”的禁令,尚在進一步研究中。

與過去“有償補課,人人喊打”所不同,如今教師線上兼職卻是叫好聲頗高。中國教育線上曾在網上進行了一項調查,結果顯示80%的受訪者都支援教師在網路授課,理由是優秀教師線上授課是時代的需要。應該看到,線上教育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滿足了移動互聯網時代用戶學習時間碎片化的需求,提升學習效率;優秀教師參與網路授課,可以有效解決因地域等原因造成的教育資源配置不公問題,促進教育公平。一些線上輔導名師“收入超過網紅”,恰恰反映出廣大學生對於優質教育資源的渴望和需求。

同時,教師熱衷於線上兼職,也折射

出工資收入缺乏保障。教師法第25條規定,教師的平均工資水準應當不低於或者高於國家公務員的平均工資水準,並逐步提高。但在現實中,絕大多數教師都達不到這個水準。工資低、晉升管道窄、使得一些教師難以安心教書育人,更傾向於通過別的方式增加收入,謀求生計。

教師兼職已經過河,教育監管別再摸石頭了。從對教師、學生和教育負責的角度出發,有關部門需要就“教師能否線上兼職”儘快給一個明確說法。如果禁止兼職,則不妨考慮代表委員提出的“教育公務員制度”,將教師列入公務員序列,厘清權利義務,保障待遇落實。如果允許兼職,就需要出臺相應行為規範,加強教學工作考核,監督教師處理好本職和兼職的關係,保障學生權益。

打破時間和空間限制

“一直以來,線上教育作為常態教育的補充,主要是為了彌補常態教育及傳統教育在學習時間、地點、階段性上存在的不足,依託互聯網產生了傳統知識產品存在形式和傳播分享方式的革新。”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院教授程方平說。

程方平指出,相較于傳統線下教育,線上教育在這方面的優勢十分突出,它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滿足了移動互聯網時代用戶學習時間碎片化的需求,提升了學習效率。線上教育還可以跨越因地域等方面造成的教育資源不平等分配問題,使教育資源分享化,降低了學習的門檻。

在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看來,隨著互聯網普及率越來越高,之前被緊緊封鎖在學校圍牆之內的知識資訊,正在通過線上教育的形式被廣泛傳播出去。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介紹,一對一直播、一對多直播及錄播相結合等多種線上教育形式,滿足了不同用戶的需求,尤其是近幾年盛行的線上教育直播課程,更是受到不同群體的歡迎。線上教育直播課程不再是老師們自說自話的單方面授課形式,而是有了交流、分享的過程,這無疑提高了學習效果。

“同時,線上教育機構在運營過程中,節省了大量的人力、房租等成本,使得線上教育體現出價格優勢。”熊丙奇認為。

線上教育發展迅猛,據艾瑞諮詢資料顯示,2016年線上教育市場規模達1560.2億元,使用者規模為9001.4萬人;預計到2019年將達2692.6億元、1.6億人的規模。職業線上教育、中小學線上教育以及高等學歷線上教育齊頭並進,佔據了線上教育市場整體的86.5%,成為市場的主體。

熊丙奇認為,在全民共用的大教育背景下,線上教育或將在今後的教育領域裡占得一席之地。

建立行業內部權威認證機構

隨著線上教育的迅速崛起,隱藏在其背後的亂象也浮出水面,如線上教育行業出現的“李鬼”多、資質缺、維權難等問題。

“除此之外,線上教育本身的授課模式也存在硬傷,我國現階段的線上教育品質存在良莠不齊、教育方式單一、互動性有限、學習效果不理想等現象。”儲朝暉說,如何打破線上教育發展的瓶頸,成為我國教育培訓行業需要解決的難題。

姚建龍認為,這與我國線上教育評價體系並不完善有莫大的關係:沒有統一規劃,對於行業內部管理不完善,導致線上教育市場無序競爭,發展畸形;對於在校生的知識考核依然有賴於各種考試,造成學員對學習效果評價不夠客觀,影響學習積極性。

對於這些問題的解決,專家認為,健全行業自律不失為一劑良方。

“我國可以建立一個行業內部的權威認證機構。”程方平舉例說,部分國外線上教育行業設有這樣一個機構,該機構受本國教育系統認證,交給行業協會進行管理。它們的主要責任是,對線上教育機構的教學成果進行追蹤認定,不管是頒發的相關證書,還是作出的效果評價,都是真實而有效的。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幫助學員全面瞭解自己的學習狀況,同時也對線上教育機構的真實性有一個較為中肯的評價。

“該認證機構作為協力廠商,與線上教育機構和學員之間都不存在利益瓜葛,作出的評判可信度較高,但若該認證機構有失公允,則要負一定責任。”程方平解釋說。

對於建立權威認證機構,姚建龍認為可以借鑒,他建議我國建立完善有序的行業規則,説明行業內部自查自糾,提高行業積極性。“值得注意的是,該機構應得到行業內部的認同,畢竟行業內部的事務還是本行人更加瞭解,同時也能使從業人員瞭解到,自身做好也關係到整個行業的生存和發展。”

儲朝暉指出,建立公正客觀的行業標準,就要明確獎懲規則,對有良知的線上教育機構應積極鼓勵,對粗製濫造、剽竊盜版甚至冒用他人名聲宣傳的,應積極向有關部門反映,採取零容忍態度。

“除此之外,我國線上教育的教學品質不高,也成為制約線上教育發展的因素。”儲朝暉建議,應當把握內容為王的原則,優秀教師和優秀內容才是線上教育發展的保證,才會有市場。

熊丙奇認為,線上教育行業知識庫體系龐大,專業多且層次深,因此行業內部需要注重知識和經驗的積累,鼓勵行業協會創建一套豐富的知識庫體系,讓整個行業受益。

同時,鼓勵傳統教育與線上教育相結合,增加互動性,並拓展新領域,開發新思路,豐富線上課程的種類及內容。

應出臺線上教育培訓法

“線上教育機構和線上教師是否有資質,線上教育機構從沒有主動公開過,我也沒想過要問。”記者問李曉明是否注意過平臺和教師的資質時,他這樣告訴記者。

李曉明說,很多學員跟他一樣,都只是看口碑,並沒有注意這些問題,如果教師講得不錯,也就不管那麼多了。

程方平注意到,線上教育市場存在“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的現象,買賣雙方都有點稀裡糊塗的感覺,這樣看似相安無事,實則會破壞整個行業的風氣。

“有句話叫‘互聯網人不懂教育,教育人不懂互聯網’,兩個圈子交集少,有些教師教課可能是一把好手,但是對互聯網教育卻是門外漢,而有的教師則剛好相反。”程方平指出,如果互聯網和教育不能有效結合,就不能將線上教育的優勢發揮出來。

“線上教育機構良莠不齊,教師身份資訊和資質不公開,收費和教學程式不合理,是線上教育行業發展的一個大問題。”程方平指出。

姚建龍指出,由於近年來線上教育市場發展迅猛,相關管理部門難免出現人手不夠的情況,並且線上教育涉及多個部門,由工信、教育、工商等部門共同參與管理,出現表面上看誰都有權管實際上都不管的現象。

如果要從源頭抓起,准入資質是第一道環節。姚建龍指出,目前,線上教育機構成立需要經過工商部門和教育部門雙重認證,方能取得辦學資格。

“由於過程繁瑣,致使許多線上教育機構逃避辦理正規手續的情況時有發生。”熊丙奇認為應簡化辦學手續,只需在工商部門註冊成立後,便可以進行正常的商業運作,利用優勝劣汰的市場發展規則,獲得穩定、高品質的線上教育服務市場。

對此觀點,程方平並不認同:“教育服務與其他社會服務類機構有著本質的區別,線上教育機構還具有教書育人的責任,因此,教育機構不能以純商業模式運作,工商註冊管理和教育部門的雙重認定,不僅不能放鬆,還需要嚴管才行。”

專家認為,應將線上教育納入依法治教軌道,讓線上教育發展有法可依。

姚建龍建議,有關部門可以出臺線上教育培訓法,在立法上明確主管部門和相關協調部門,齊抓共管,多措並舉,共同治理。完善線上教育的資質審核,規範相關手續流程,加強對線上教育機構的審查,不僅要依法依規有序發展,還應將其子公司、分公司、加盟店等納入審查範圍,爭取將每一個環節落實到位。

程方平也建議,應當在立法上明確線上教育教師的資格認證標準,從事線上教育的教師都要經過互聯網和教育方面的培訓,獲得相關資質證書才能進行授課。

“如果買賣雙方都沒有協力廠商來監管,就容易使線上教育市場向極端發展,這對線上教育整個行業的發展來說是弊大於利。”姚建龍建議,應當打通監管管道,對商家的行為進行有效約束,讓不良商家意識到,網路不是“避風港”。

在姚建龍看來,除了對線上教育的資質要從嚴審核外,還應對線上教育的發展採取促進性原則,體現在立法上,就表現為制定相關的鼓勵性政策。

2015年12月27日,修訂後的教育法將第六十六條修改為,國家推進教育資訊化,加快教育資訊基礎設施建設,利用資訊技術促進優質教育資源普及共用,提高教育教學水準和教育管理水準。

“大力發展線上教育,不僅是社會的進步,更是時代的要求,因此立法上對此也應該加以鼓勵。”姚建龍建議,應當將教育法第六十六條加以細化,增強我國的網路環境建設,打造更有利於資訊化教育的發展環境,政府也應當加大對線上教育的投入,對發展優良企業給予一定的資金,支持建設一批品質優、口碑好的線上教育品牌。

在職教師兼職當線上教師是否違法,成為爭議焦點。

對於“教師能否線上兼職”,人們意見不一。支持者提出,包括教師法、教育法、義務教育法在內的相關法律,都沒有規定教師不能利用休息日、節假日去做兼職,對於網路有償授課更是沒有相關規定。反對者則認為,教師管理體制的基本特徵是勞動力的“專買專賣”,教師的勞動就必須由校方所支配,不能再去校外收取額外報酬。

教師線上兼職問題引發爭議,緣于教師行業身份定位不清。正如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院教授程方平指出,如果教師是公職人員,就要依照國家相關法律規定,不得從事第二職業。但如果教師的定位只是普通員工,那麼在不影響工作的前提下,利用業餘時間去兼職、打工是可以的。而問題就在於,我國現有教師隊伍法律屬性不明確,公立中小學教師的屬性是專業性和公務性兼而有之,導致兼職的合法性模糊不清。

對此,有地方教育部門公開表示,公辦中小學在職教師做線上教師,屬於有償補課,應該被禁止。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在教育部印發的《嚴禁中小學校和在職中小學教師有償補課的規定》中,並沒有涉及線上教育平臺。而2016年3月教育部相關負責人在接受採訪時稱,線上輔導屬於近年新興形式,中小學在職教師不應因為參與有償線上授課而影響正常教學,至於會不會實行“一刀切”的禁令,尚在進一步研究中。

與過去“有償補課,人人喊打”所不同,如今教師線上兼職卻是叫好聲頗高。中國教育線上曾在網上進行了一項調查,結果顯示80%的受訪者都支援教師在網路授課,理由是優秀教師線上授課是時代的需要。應該看到,線上教育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滿足了移動互聯網時代用戶學習時間碎片化的需求,提升學習效率;優秀教師參與網路授課,可以有效解決因地域等原因造成的教育資源配置不公問題,促進教育公平。一些線上輔導名師“收入超過網紅”,恰恰反映出廣大學生對於優質教育資源的渴望和需求。

同時,教師熱衷於線上兼職,也折射

出工資收入缺乏保障。教師法第25條規定,教師的平均工資水準應當不低於或者高於國家公務員的平均工資水準,並逐步提高。但在現實中,絕大多數教師都達不到這個水準。工資低、晉升管道窄、使得一些教師難以安心教書育人,更傾向於通過別的方式增加收入,謀求生計。

教師兼職已經過河,教育監管別再摸石頭了。從對教師、學生和教育負責的角度出發,有關部門需要就“教師能否線上兼職”儘快給一個明確說法。如果禁止兼職,則不妨考慮代表委員提出的“教育公務員制度”,將教師列入公務員序列,厘清權利義務,保障待遇落實。如果允許兼職,就需要出臺相應行為規範,加強教學工作考核,監督教師處理好本職和兼職的關係,保障學生權益。

打破時間和空間限制

“一直以來,線上教育作為常態教育的補充,主要是為了彌補常態教育及傳統教育在學習時間、地點、階段性上存在的不足,依託互聯網產生了傳統知識產品存在形式和傳播分享方式的革新。”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院教授程方平說。

程方平指出,相較于傳統線下教育,線上教育在這方面的優勢十分突出,它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滿足了移動互聯網時代用戶學習時間碎片化的需求,提升了學習效率。線上教育還可以跨越因地域等方面造成的教育資源不平等分配問題,使教育資源分享化,降低了學習的門檻。

在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看來,隨著互聯網普及率越來越高,之前被緊緊封鎖在學校圍牆之內的知識資訊,正在通過線上教育的形式被廣泛傳播出去。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介紹,一對一直播、一對多直播及錄播相結合等多種線上教育形式,滿足了不同用戶的需求,尤其是近幾年盛行的線上教育直播課程,更是受到不同群體的歡迎。線上教育直播課程不再是老師們自說自話的單方面授課形式,而是有了交流、分享的過程,這無疑提高了學習效果。

“同時,線上教育機構在運營過程中,節省了大量的人力、房租等成本,使得線上教育體現出價格優勢。”熊丙奇認為。

線上教育發展迅猛,據艾瑞諮詢資料顯示,2016年線上教育市場規模達1560.2億元,使用者規模為9001.4萬人;預計到2019年將達2692.6億元、1.6億人的規模。職業線上教育、中小學線上教育以及高等學歷線上教育齊頭並進,佔據了線上教育市場整體的86.5%,成為市場的主體。

熊丙奇認為,在全民共用的大教育背景下,線上教育或將在今後的教育領域裡占得一席之地。

建立行業內部權威認證機構

隨著線上教育的迅速崛起,隱藏在其背後的亂象也浮出水面,如線上教育行業出現的“李鬼”多、資質缺、維權難等問題。

“除此之外,線上教育本身的授課模式也存在硬傷,我國現階段的線上教育品質存在良莠不齊、教育方式單一、互動性有限、學習效果不理想等現象。”儲朝暉說,如何打破線上教育發展的瓶頸,成為我國教育培訓行業需要解決的難題。

姚建龍認為,這與我國線上教育評價體系並不完善有莫大的關係:沒有統一規劃,對於行業內部管理不完善,導致線上教育市場無序競爭,發展畸形;對於在校生的知識考核依然有賴於各種考試,造成學員對學習效果評價不夠客觀,影響學習積極性。

對於這些問題的解決,專家認為,健全行業自律不失為一劑良方。

“我國可以建立一個行業內部的權威認證機構。”程方平舉例說,部分國外線上教育行業設有這樣一個機構,該機構受本國教育系統認證,交給行業協會進行管理。它們的主要責任是,對線上教育機構的教學成果進行追蹤認定,不管是頒發的相關證書,還是作出的效果評價,都是真實而有效的。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幫助學員全面瞭解自己的學習狀況,同時也對線上教育機構的真實性有一個較為中肯的評價。

“該認證機構作為協力廠商,與線上教育機構和學員之間都不存在利益瓜葛,作出的評判可信度較高,但若該認證機構有失公允,則要負一定責任。”程方平解釋說。

對於建立權威認證機構,姚建龍認為可以借鑒,他建議我國建立完善有序的行業規則,説明行業內部自查自糾,提高行業積極性。“值得注意的是,該機構應得到行業內部的認同,畢竟行業內部的事務還是本行人更加瞭解,同時也能使從業人員瞭解到,自身做好也關係到整個行業的生存和發展。”

儲朝暉指出,建立公正客觀的行業標準,就要明確獎懲規則,對有良知的線上教育機構應積極鼓勵,對粗製濫造、剽竊盜版甚至冒用他人名聲宣傳的,應積極向有關部門反映,採取零容忍態度。

“除此之外,我國線上教育的教學品質不高,也成為制約線上教育發展的因素。”儲朝暉建議,應當把握內容為王的原則,優秀教師和優秀內容才是線上教育發展的保證,才會有市場。

熊丙奇認為,線上教育行業知識庫體系龐大,專業多且層次深,因此行業內部需要注重知識和經驗的積累,鼓勵行業協會創建一套豐富的知識庫體系,讓整個行業受益。

同時,鼓勵傳統教育與線上教育相結合,增加互動性,並拓展新領域,開發新思路,豐富線上課程的種類及內容。

應出臺線上教育培訓法

“線上教育機構和線上教師是否有資質,線上教育機構從沒有主動公開過,我也沒想過要問。”記者問李曉明是否注意過平臺和教師的資質時,他這樣告訴記者。

李曉明說,很多學員跟他一樣,都只是看口碑,並沒有注意這些問題,如果教師講得不錯,也就不管那麼多了。

程方平注意到,線上教育市場存在“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的現象,買賣雙方都有點稀裡糊塗的感覺,這樣看似相安無事,實則會破壞整個行業的風氣。

“有句話叫‘互聯網人不懂教育,教育人不懂互聯網’,兩個圈子交集少,有些教師教課可能是一把好手,但是對互聯網教育卻是門外漢,而有的教師則剛好相反。”程方平指出,如果互聯網和教育不能有效結合,就不能將線上教育的優勢發揮出來。

“線上教育機構良莠不齊,教師身份資訊和資質不公開,收費和教學程式不合理,是線上教育行業發展的一個大問題。”程方平指出。

姚建龍指出,由於近年來線上教育市場發展迅猛,相關管理部門難免出現人手不夠的情況,並且線上教育涉及多個部門,由工信、教育、工商等部門共同參與管理,出現表面上看誰都有權管實際上都不管的現象。

如果要從源頭抓起,准入資質是第一道環節。姚建龍指出,目前,線上教育機構成立需要經過工商部門和教育部門雙重認證,方能取得辦學資格。

“由於過程繁瑣,致使許多線上教育機構逃避辦理正規手續的情況時有發生。”熊丙奇認為應簡化辦學手續,只需在工商部門註冊成立後,便可以進行正常的商業運作,利用優勝劣汰的市場發展規則,獲得穩定、高品質的線上教育服務市場。

對此觀點,程方平並不認同:“教育服務與其他社會服務類機構有著本質的區別,線上教育機構還具有教書育人的責任,因此,教育機構不能以純商業模式運作,工商註冊管理和教育部門的雙重認定,不僅不能放鬆,還需要嚴管才行。”

專家認為,應將線上教育納入依法治教軌道,讓線上教育發展有法可依。

姚建龍建議,有關部門可以出臺線上教育培訓法,在立法上明確主管部門和相關協調部門,齊抓共管,多措並舉,共同治理。完善線上教育的資質審核,規範相關手續流程,加強對線上教育機構的審查,不僅要依法依規有序發展,還應將其子公司、分公司、加盟店等納入審查範圍,爭取將每一個環節落實到位。

程方平也建議,應當在立法上明確線上教育教師的資格認證標準,從事線上教育的教師都要經過互聯網和教育方面的培訓,獲得相關資質證書才能進行授課。

“如果買賣雙方都沒有協力廠商來監管,就容易使線上教育市場向極端發展,這對線上教育整個行業的發展來說是弊大於利。”姚建龍建議,應當打通監管管道,對商家的行為進行有效約束,讓不良商家意識到,網路不是“避風港”。

在姚建龍看來,除了對線上教育的資質要從嚴審核外,還應對線上教育的發展採取促進性原則,體現在立法上,就表現為制定相關的鼓勵性政策。

2015年12月27日,修訂後的教育法將第六十六條修改為,國家推進教育資訊化,加快教育資訊基礎設施建設,利用資訊技術促進優質教育資源普及共用,提高教育教學水準和教育管理水準。

“大力發展線上教育,不僅是社會的進步,更是時代的要求,因此立法上對此也應該加以鼓勵。”姚建龍建議,應當將教育法第六十六條加以細化,增強我國的網路環境建設,打造更有利於資訊化教育的發展環境,政府也應當加大對線上教育的投入,對發展優良企業給予一定的資金,支持建設一批品質優、口碑好的線上教育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