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深圳大鵬海域附近爆發大面積赤潮,大量死魚漂浮海面,市民應避免接觸海水

有市民15日前往深圳大鵬海域,發現桔釣沙海面出現大量死魚,綿延千米的沙灘上,全是長20釐米左右的死魚,連海水也變成了赤紅色,這位熱心的市民拍了視頻發佈朋友圈,並向媒體報料。

看到視頻的人們不淡定了

大量死魚

紅色海水

是否會對人體和海洋環境產生危害

!!!

根據爆料人發佈的視頻顯示,不僅桔釣沙沙灘上有大面積死魚擱淺,在海面上也漂浮著大量死魚。

這些擱淺在沙灘上、漂浮在水面上的死魚,呈銀白色,多數約成年人食指長,已經出現輕微腐爛。目擊者介紹,由於氣溫較高,大量死魚經過暴曬,散發出難聞的腥臭味。

人們關心

究竟是什麼原因

導致大面積魚類死亡

???

8月15日晚間,深圳市海洋監測預報中心通過現場勘察、取樣檢測,判定該片海域正在發生赤潮,赤潮面積達45平方公里。這些死亡魚全部為俗稱九棍魚的鯔魚,是廣東常見食用魚。引發大規鯔魚死亡的“元兇”正是赤潮。

大鵬漁政大隊為避免造成海洋生態二次破壞,組織專人清理打撈海面漂浮死魚。漁政人員連續奮戰,截至15日傍晚,已清理死魚1500斤,

海面漂浮死魚基本清理完畢。

死亡的鯔魚是否有毒?

廣東海洋大學深圳研究院科研人員對垂死鯔魚進行初步解剖檢測,發現這些鯔魚出現鰓部潰爛充血現象,魚鰓非常乾淨,沒有發現寄生蟲。在這種情況下,魚鰓充血可能是細菌感染或缺氧導致。“同一種魚大面積死亡可能跟缺氧有關,與這種魚的氧耐受性相關。”

什麼是赤潮?

赤潮是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動物或細菌爆發性增殖或高度聚集,

而引起水體變色的一種生態現象。海水溫度是赤潮發生的重要環境因數。

是否有毒?

深圳市海洋監測預報中心發佈通告,稱此次海水異常是由甲藻類錐狀斯氏藻引起的赤潮,此藻種常見於深圳海域,不含毒素。赤潮發生區域有魚類因缺氧死亡。

雖然無毒

但市民勿接觸赤潮海水!

分佈於大亞灣深圳海域,面積約45平方公里。專家建議市民避免身體直接接觸赤潮海水。

綜合 | 深圳商報、廣東電視臺等

編輯 | 小依

我系發哥!專程為你發佈廣東地界內的大件事!記得戳下方二維碼關注我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