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展示農業科技成果 清水河召開農牧業產業現場觀摩會

感謝您關注活力清水河官方微信!如果您尚未關注,請點擊標題下方的“活力清水河”關注我們。

清水河召開農牧業產業現場觀摩會

為促進清水河縣農業發展,展示農業科技成果,

推廣先進農業技術,加快產業扶貧和科技扶貧步閥,8月17日,清水河縣召開農牧業產業現場觀摩會。清水河縣政府、清水河縣人大、政協、縣農牧業局、縣科協、縣扶貧辦、清水河縣各鄉鎮黨委政府領導,基層支部書記60多人參加。

上午9時,觀摩團來到老牛坡紅色教育基地扶貧攻堅展覽館,參觀清水河縣扶貧攻堅展覽,瞭解清水河產業扶貧、生態扶貧、金融扶貧、科技扶貧、健康扶貧的實施情況和規劃以及清水河縣黨委政府實現2017年“人脫貧,

縣摘帽”的有力措施和堅強決心。

隨後,觀摩團來到北堡鄉碓臼坪村馬鈴薯高壟雙行高產栽培示範基地和北堡川綠色農畜產品生產基地,聽取清水河縣農業局副局長楊興亮介紹冀張薯8號高壟雙行栽培技術和張雜穀3號“聚雨覆膜精播集成技術”栽培情況。

據楊興亮介紹,近年來,北堡川發揮天然優勢,轉變農牧業發展方式,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提高農業生產組織化程度,構建現代農業產業生產、經營體系,走產出高效、產品安全的發展之路,

推進農業現代化進程,逐步把北堡川建成清水河縣面向周邊市場重要的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基地。

2016年,結合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建設項目,由農牧業局扶持、鄉政府協助、農戶參與,沿河重點打造連片特種高產示範田340餘畝,採用聚雨覆膜精播集成技術,每畝穀子效益增加455元。2017年,結合耕地輪作試點專案的實施,應用聚雨覆膜精播集成技術在北堡鄉實施耕地輪作試點5000畝。

“聚雨覆膜精播集成技術”是縣農牧業局近兩年來主推的一項谷類種植集成技術,可以使小香米穀子提早成熟約15天左右,改變了該品種過去只能在沿黃河地區種植的情況。在該地區形成“四統一分”技術模式,包括統一優良品種、統一機械作業、統一測土配方+有機肥、統一病蟲害防治、分戶管理,該模式具有三個方面的優勢。一是試驗篩選出適合清水河縣種植的優質品種如小香米穀子、張雜穀子等進行推廠種植,畝產由一般品種的300公斤提高到500公斤。二是實施全程機械化,節省成本、增加效益;例兒機械精量穴播,可節約籽種及人工間苗成本。以穀子為例,每畝可節約種子50%以上,並可節約間苗人力一個工作日。實施機械全覆膜種植,形成作物出苗點低,四周覆膜區商的局部地形。一方面可將7毫米以下的無效降雨彙集到出苗點形成有效降雨,同時起到避免水分蒸發,有效保持積溫的效果,有效解決了清水河縣長年春旱降雨少的問題,旱災年效果尤其明顯;另一方面全覆膜種植可有效斷絕雜草生長機能,起到物理除草的效果,畝可節約中耕人力3--4個工作日。三是實施測土配方施肥+有機肥、科學防治病蟲害,對減少化肥、農藥用量,提高化肥農藥利用率,保護環境,節約成本,提商穀物品質等方面效果顯著,尤其是緩釋肥的使用,當溫度升高時,植物生長加快,養分需求量加大,肥料釋放速率也隨之加快。緩釋肥氮、磷、鉀素利用率提高一個百分點以上,肥料用量比常規施肥可以減少10-20%,達到節約成本的目的。

上午11時,觀摩團來到老牛披紅色教育基地,參觀老牛坡黨支部舊址,潘密故居,瞭解老牛坡黨支部血與火的歷史,感受當年戰鬥的艱辛。

下午,觀摩團還參觀了搖鈴溝食用菌種植專案和神水山莊農業綜合示範專案。

弘揚主旋律 傳播正能量圍觀“活力清水河”微信矩陣

畝產由一般品種的300公斤提高到500公斤。二是實施全程機械化,節省成本、增加效益;例兒機械精量穴播,可節約籽種及人工間苗成本。以穀子為例,每畝可節約種子50%以上,並可節約間苗人力一個工作日。實施機械全覆膜種植,形成作物出苗點低,四周覆膜區商的局部地形。一方面可將7毫米以下的無效降雨彙集到出苗點形成有效降雨,同時起到避免水分蒸發,有效保持積溫的效果,有效解決了清水河縣長年春旱降雨少的問題,旱災年效果尤其明顯;另一方面全覆膜種植可有效斷絕雜草生長機能,起到物理除草的效果,畝可節約中耕人力3--4個工作日。三是實施測土配方施肥+有機肥、科學防治病蟲害,對減少化肥、農藥用量,提高化肥農藥利用率,保護環境,節約成本,提商穀物品質等方面效果顯著,尤其是緩釋肥的使用,當溫度升高時,植物生長加快,養分需求量加大,肥料釋放速率也隨之加快。緩釋肥氮、磷、鉀素利用率提高一個百分點以上,肥料用量比常規施肥可以減少10-20%,達到節約成本的目的。

上午11時,觀摩團來到老牛披紅色教育基地,參觀老牛坡黨支部舊址,潘密故居,瞭解老牛坡黨支部血與火的歷史,感受當年戰鬥的艱辛。

下午,觀摩團還參觀了搖鈴溝食用菌種植專案和神水山莊農業綜合示範專案。

弘揚主旋律 傳播正能量圍觀“活力清水河”微信矩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