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業務規模不能增長?網貸限額令再升級!

對於網貸行業來說,2017年註定是難忘的一年,首要任務不再是加快業務的發展,而是配合不斷落地的監管政策積極整改,朝著合規之路負重前行。

據《21世紀經濟報導》8月17日消息,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近日下發了《關於落實清理整頓下一階段工作要求的通知》(整治辦函[2017]84號文)(下文簡稱《通知》),

要求:

一、繼續發揮好省級領導小組和整治辦的統籌作用;

二、扎實做好重點對象的分類處置;

三、持續做好非重點對象的隨機抽查;

四、加強清理整頓工作的非現場監測、督查。

除了強調監管之外,首次明確“業務規模不能增長、存量違規業務必須壓降、不再新增不合規業務”的要求。

對於網貸行業來說,又是一記暴擊。

監管收緊,層層加碼

此次整改,上有國家層面的檔,下有地區化的詳細要求,劃分詳細,層層加碼:

其實對於網貸平臺業務,整改的步伐從未放慢過。

今年6月,中國人民銀行等國家十七部門聯合印發《關於進一步做好互聯網金融專項整治清理整頓工作的通知》,曾提到在整治期間互聯網金融從業機構數量及業務規模需雙降,

具體為“整改期間,從業機構存量不合規業務要逐步壓降至零,不得新增不合規業務。”

兩個月後,新發佈的通知從“不得新增不合規業務”變成“業務規模不得增長”,幾字之差,帶來的合規難度完全不同。

限制規模,緊扣命脈

今天,可能是P2P行業今年規模最大的一天。

據壹零財經統計的資料顯示,網貸行業的交易規模從2013年開始逐年猛增,雖然從2016年開始監管不斷加碼,但整體並未出現衰落的趨勢。

2017年1-7月,P2P網貸的交易規模為1.53萬億元,同比增長54.3%,歷史累計規模達到4.9萬億元;截至7月末,貸款餘額為12170億元,同比增長98.7%。

擴大規模對於互金平臺而言,意味著提升市場佔有率,加強品牌認知度,在當今強監管的背景之下,也是不少平臺得以生存的續命丹。

限制業務規模的增長,意味著平臺不能開展新業務,最主要的收入來源受限,核心盈利模式動搖,最終可能影響平臺的整個商業模式。

從這個角度來說,限制業務規模,扣住了網貸平臺的命脈。

合規為主,增長為輔

對平臺如此重要的業務規模,為何會被限制?面向的物件是全部平臺嗎?

《通知》的相關規定顯示:

扎實做好重點對象的分類處置。抓緊完成重點對象現場檢查、出具整改意見、制定整改計畫等工作。

具體來說,對整改類機構提交的整改計畫,要履行批准程式,確保符合要求,一是明確業務規模不能增長、存量違規業務必須壓降、不再新增不合規業務,二是整改時間原則上不超過1年,超過1年的需經領導小組組長簽字同意。

可見,被限制的目標是整改類機構,而被限制的業務規模,並沒有公佈具體指標,但一般情況下,網貸平臺的規模主要受兩個方面影響,一個是流量指標,一個是存量指標。

平臺的交易量主要由投資人決定,另有部分平臺自身的財產供給。若嚴格控制平臺的交易量,一方面會影響用戶的投資體驗,另一方面,在實踐操作上難度較大。

以大連已明確的規定為例,限制業務餘額規模,就意味著控制存量,平臺借款人還款的額度,將是新標的額度。

而整改的原因,蘇甯金融研究院互聯網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表示:“業務規模不能增長主要針對整改類機構,督促企業將更多地精力用於合規達標而非規模增長,對於已經合規的企業,其正常增長和發展應該是不受限制的。”

網貸大考,影響幾何?

限制業務增長,從清理違規業務,減小網貸風險的角度來看百利而無一害,但對於行業、平臺、投資人,會帶來哪些影響呢?

投資人:新標減少

如上文所述,網貸業務受限期間,平臺的借款人還了多少錢,才會出現多少錢的新標,因此,投資人可能會面臨新標減少甚至無標可投的情況。

平臺:流動性降低

作為投資人和借款人的仲介,網貸平臺的業務規模受限,最直接的影響就是流動性降低,從而盈利受損。

對於處在備案、合規階段的平臺來說,利潤減少、成本增加,合規之路無疑更加坎坷。

行業:加速整改

從大環境來看,各項整改規定的目的只有一個——合規。

對於處在整改期的平臺而言,打破困局的唯一方式就是儘快合規,然後通過開展新業務重獲生機。

因此,限制業務規模的規定雖然看起來很嚴苛,但對於催化整改進度而言,無疑是一劑強效針。

如今的網貸行業就像是青春期的學生,經歷了懵懂的成長期、肆意的叛逆期,將要通過考試決定命運。雖然現在三天一小考,五天一大考的生活並不輕鬆,但只有通過種種考驗,才能在金融市場站穩腳跟,真正的獨當一面。

最後,國家層面的互聯網金融專項整治將於2018年6月收官,倒計時10個月,開始。

網貸平臺的規模主要受兩個方面影響,一個是流量指標,一個是存量指標。

平臺的交易量主要由投資人決定,另有部分平臺自身的財產供給。若嚴格控制平臺的交易量,一方面會影響用戶的投資體驗,另一方面,在實踐操作上難度較大。

以大連已明確的規定為例,限制業務餘額規模,就意味著控制存量,平臺借款人還款的額度,將是新標的額度。

而整改的原因,蘇甯金融研究院互聯網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表示:“業務規模不能增長主要針對整改類機構,督促企業將更多地精力用於合規達標而非規模增長,對於已經合規的企業,其正常增長和發展應該是不受限制的。”

網貸大考,影響幾何?

限制業務增長,從清理違規業務,減小網貸風險的角度來看百利而無一害,但對於行業、平臺、投資人,會帶來哪些影響呢?

投資人:新標減少

如上文所述,網貸業務受限期間,平臺的借款人還了多少錢,才會出現多少錢的新標,因此,投資人可能會面臨新標減少甚至無標可投的情況。

平臺:流動性降低

作為投資人和借款人的仲介,網貸平臺的業務規模受限,最直接的影響就是流動性降低,從而盈利受損。

對於處在備案、合規階段的平臺來說,利潤減少、成本增加,合規之路無疑更加坎坷。

行業:加速整改

從大環境來看,各項整改規定的目的只有一個——合規。

對於處在整改期的平臺而言,打破困局的唯一方式就是儘快合規,然後通過開展新業務重獲生機。

因此,限制業務規模的規定雖然看起來很嚴苛,但對於催化整改進度而言,無疑是一劑強效針。

如今的網貸行業就像是青春期的學生,經歷了懵懂的成長期、肆意的叛逆期,將要通過考試決定命運。雖然現在三天一小考,五天一大考的生活並不輕鬆,但只有通過種種考驗,才能在金融市場站穩腳跟,真正的獨當一面。

最後,國家層面的互聯網金融專項整治將於2018年6月收官,倒計時10個月,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