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生態玉樹│治多縣:守住青山綠水,就是守住金山銀山

守住青山綠水,就是守住金山銀山;保護生態就是最普惠的民生工程。近年來,治多縣委、縣政府牢固樹立“生態感恩、綠色報國”發展理念,始終把生態保護作為治多最大的政治和最大的民生,

堅定不移的走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相統一的發展路子,“生態大美”在雪山草原、江河湖泊、可哥西裡風光綺麗多彩的三江源核心區——萬里長江第一縣得到淋漓盡致的體現。

治多縣積極履行主體責任,嚴格落實生態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

認真執行“黨政同責”和“一崗雙責”“一票否決制”,縣境內生態環境有了明顯改善,生態畜牧業加速形成規模效應,長江源頭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面貌初步顯現。三江源生態保護與建設工程啟動實施10年來,全縣累計投資近2億元,組織實施封山育林、濕地保護等工程項目13大項45小項,完成禁牧、休牧1053萬畝,鼠害防治1720萬畝,沙化防治58萬畝,黑土灘治理39萬畝、封山育林30萬畝、濕地保護10萬畝,
有害生物防控7.3萬公頃。自2011年以來,累計兌現草原生態獎補金6.2億元。特別是,近年來縣委縣政府在上級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加大生態保護力度,三江源一期工程圓滿完成,二期工程有序實施;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工作扎實推進;可哥西裡成功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加大環境整治力度,全縣累計投資8000多萬元,組織實施農村環境連片整治、飲用水源地保護、城區防洪工程、河道治理、城鄉垃圾填埋清運系統和農村公共衛生廁所等建設專案;深入開展S308沿線和重點區域環境整治,
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大生態”格局正在形成,“綠色感恩,生態報國”的大眾理念逐步養成。

堅定不移地規範礦產資源管理、水生態建設、嚴格實施污染防治。

縱深開展國土資源執法檢查,全面實施地質災害區和砂金礦區恢復治理和小流域綜合治理工程;完成聶恰河水生態綜合治理項目可研審查並上報國家水利部。組織實施投資5300多萬元的人畜飲水工程,有效解決了1.6萬人7.5萬頭(只)牲畜的飲水安全問題;縣境內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均控制在約束性指標之內,縣城所在地集中式飲用水質、地表水質達成率均為100%。

守住金山銀山,築牢生態屏障。治多縣人民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將一直努力在生態文明建設的路上,努力創建青海藏區“生態環境友好”示範縣,確保一江清水向東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