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這家金融業No.1企業,精准扶貧和小微企業服務上悶聲做了6年

2017年8月8日四川九寨溝7級地震和8月10日陝西重大交通事故發生後,沖在最前線的不僅有救援人員,還有保險理賠人員。中國平安在這兩次災難事故中,都第一時間成立了應急工作組,

緊急出臺多項應急救援措施和開啟理賠綠色通道。

實實在在的執行力,換來了客戶的滿意和行業的口碑。不久前最新發佈的《財富》中國500強排行榜中,中國平安憑藉7124.53億元的營業收入,繼去年首次進入前十,今年中國平安排位繼續升至第五,蟬聯金融業第一位和非國有企業第一位。

四川和陝西都屬於中國欠發達地區,平安這家中國金融No.1企業,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服務意識,不僅體現在災難事故的救援理賠服務上,更表現在精准扶貧和小微企業服務上。6年來,平安普惠重點為小微企業、“三農”、小型創業公司等急需資金的群體提供金融資源支援,融資服務餘額近2500億元。一件悶聲做了6年的大好事,終於讓平安的普惠金融版圖浮出水面。

“幫低收入者借錢”:平安加強“三農”和偏遠地區的金融服務,推進金融精准扶貧

農村金融是我國金融體系中最薄弱的環節。金融科技的出現,讓金融服務可以跨越時空和區域,低成本、高效率地走進農村。

好的金融應該是“接地氣”的,面向社會各個階層和群體。實體經濟是肌體,金融是血液,兩者相互依託、相輔相成,金融業在經濟升級發展和民生改善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未來,金融服務機構的定位不再是以利潤最大化作為唯一目標的經營單位,而是一個承擔著社會責任的經濟組織。普惠金融是十八大以來國家提出的頂級戰略規劃,再一次呼籲金融需回歸其服務本質:在每一個人有金融需求時,能夠以合適的價格享受到及時的、方便的、高品質的金融服務。平安普惠成立的初衷也正是服務並滿足傳統管道沒有滿足的客戶需求,
實現人人享有“借貸權”,解決“兩多兩難”問題,助力中國實體經濟發展。

“幫助小微企業造血”:定制經營類貸款產品,有效緩解“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小微企業,業務和資金實力有限。在其自身發展過程中,融資難、融資貴已是痼疾。但這支力量卻在產業結構轉型、增加就業、科技創新等方面顯示出不可替代的作用。,經濟社會發展需要萬眾創新,更需要兼顧公平。

幫助小微企業造血,是平安集團的企業願景之一。為此,平安雙管齊下,一邊讓旗下的前海征信公司,通過信用保險經驗模型、大資料及科學的評分體系,讓小微企業和征信資料缺失的人群獲得服務。目前,前海征信已為包括國際著名金融機構在內的2200多家金融機構提供了資料服務。另一邊,整合麾下聯營企業金融資源成立的平安普惠業務集群,貼合小微企業、急需資金的小型創業公司的經營特點,從房產、車產、壽險、銀行流水、POS流水、電商消費等多維度挖掘借款人的信用資質,從而為這部分群體提供定制話金融服務,有效緩解此類企業的資金問題。據平安集團2016年年報,平安普惠已累計提供貸款服務額2719.97億元。

平安普惠的強大風控體系:貫穿貸款前、中、後的一套機制,讓金融弱勢人群享有平等的貸款服務機會

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因經營波動大、缺乏抵押物,資產資訊不健全,單戶金額小且經營分散等原因一直被定義為高風險群體,他們的貸款需求在風險容忍度低的傳統金融機構很難獲得滿足。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金融科技和大資料應用的出現為傳統的風控模式提供了新思路。通過12年的探索,平安普惠目前已建立起一套貫穿貸前、貸中、貸後,包括信貸風險管理、審貸授信管理系統、貸後催收管理在內的風控管理機制。

以自身業務沉澱的客戶行為資料、人行征信資訊、權威協力廠商資料等海量資料為變數,構建大資料風險評分卡,結合人臉識別、微表情、遠端視頻等反欺詐技術,平安普惠實現對借款人進行多源交叉驗證,科學預測其還款意願和還款能力,從而為借款人定制風險畫像,實現多重風險定價和合理放貸。在貸後管理模組,兼顧全國性和地區差異性的風控政策,規模覆蓋全國的專業催收團隊,搭配催收模型、技術手段和失聯查找等能力,對風險形成有力合圍。

中國平安集團董事長馬明哲在人民日報發表署名文章中,重提“99%的互聯網金融都是‘皇帝的新衣’”,強調金融的核心是風險管控。立體嚴密的風控系統一方面可以説明企業規避金融風險,促進行業良性發展;另一方面也為借款人提供匹配其還款能力的信貸服務,避免其征信受損,真正給借款人帶來融資便利;是對企業和客戶雙方都負責的行為。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就是農村貧困人口如期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平安集團積極回應黨和國家號召,已經在精准扶貧和小微企業服務上深耕6年,並且借助服務工作的展開不斷將平安業務深入到各地和更多領域。在確保經營安全和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平安不斷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的水準和成效,還將為國民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另一邊,整合麾下聯營企業金融資源成立的平安普惠業務集群,貼合小微企業、急需資金的小型創業公司的經營特點,從房產、車產、壽險、銀行流水、POS流水、電商消費等多維度挖掘借款人的信用資質,從而為這部分群體提供定制話金融服務,有效緩解此類企業的資金問題。據平安集團2016年年報,平安普惠已累計提供貸款服務額2719.97億元。

平安普惠的強大風控體系:貫穿貸款前、中、後的一套機制,讓金融弱勢人群享有平等的貸款服務機會

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因經營波動大、缺乏抵押物,資產資訊不健全,單戶金額小且經營分散等原因一直被定義為高風險群體,他們的貸款需求在風險容忍度低的傳統金融機構很難獲得滿足。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金融科技和大資料應用的出現為傳統的風控模式提供了新思路。通過12年的探索,平安普惠目前已建立起一套貫穿貸前、貸中、貸後,包括信貸風險管理、審貸授信管理系統、貸後催收管理在內的風控管理機制。

以自身業務沉澱的客戶行為資料、人行征信資訊、權威協力廠商資料等海量資料為變數,構建大資料風險評分卡,結合人臉識別、微表情、遠端視頻等反欺詐技術,平安普惠實現對借款人進行多源交叉驗證,科學預測其還款意願和還款能力,從而為借款人定制風險畫像,實現多重風險定價和合理放貸。在貸後管理模組,兼顧全國性和地區差異性的風控政策,規模覆蓋全國的專業催收團隊,搭配催收模型、技術手段和失聯查找等能力,對風險形成有力合圍。

中國平安集團董事長馬明哲在人民日報發表署名文章中,重提“99%的互聯網金融都是‘皇帝的新衣’”,強調金融的核心是風險管控。立體嚴密的風控系統一方面可以説明企業規避金融風險,促進行業良性發展;另一方面也為借款人提供匹配其還款能力的信貸服務,避免其征信受損,真正給借款人帶來融資便利;是對企業和客戶雙方都負責的行為。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就是農村貧困人口如期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平安集團積極回應黨和國家號召,已經在精准扶貧和小微企業服務上深耕6年,並且借助服務工作的展開不斷將平安業務深入到各地和更多領域。在確保經營安全和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平安不斷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的水準和成效,還將為國民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