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科招商張強:當下不是投資人工智慧的最好時機(下篇)

本科畢業于成都電子科技大學,學的是電子材料;碩博連讀於中科院物理所,

研究超導材料的應用;畢業後留所跟隨導師體制內創業5年;後機緣巧合加入中科招商投身風險投資,投過的不乏在創業板排隊的明星專案……從中科院的副教授轉身為中科招商的副總裁,說張強是投資圈的一個“異數”當不為過。

和大多數投資人的氣質不同,張強身上帶有明顯的學院派氣息:語速不快、邏輯縝密,看人看事直擊核心。但當在談及所欣賞的創業者資質時,

他坦然自己欣賞馬雲身上的激情和自帶雞血,將採訪氣氛從溫和儒雅的學院拉回殘酷、熱血的創投圈。

在上一次分享對話投資人| 中科招商張強:硬科技領域未來還能出現1000個華為(上篇)中,張強介紹了自己的投資經歷,以及自己的投資哲學。學者轉型的他專注於技術領域的轉型升級和替代,從材料到物聯網,找自己能看明白的投。堅持創新、獨立和長期投資原則,

不盲目追風口,不搶案子,光伏行業解決新材料替代的項目作為他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投資,也充分體現了這三大原則。

本期分享,他還會對人工智慧、無人便利店這些風口專案做出自己的解讀,包括技術和時機把握。在他看來,優秀的創業者應該有哪兩種特質?以及為什麼不懂技術的馬雲能夠成為他最欣賞的創業者?同時他是如何看待創業者的“格局”和道德等問題。

如果你對高新科技、硬科技、人工智慧的未來感興趣,一定不要錯過這篇採訪。

Enjoy~~

口述| 張強

整理| 簡單創投

Part 3. 關於人工智慧

簡單創投:對人工智慧怎麼看?

張強:我也比較看好,它是將來產業的趨勢。現在的人工智慧,我理解,就是通過學習人腦的方法來學習。你再給它足夠多的場景、元素,因為它是個電子、不會說累,它訓練起來就像你訓練小孩一樣,訓練得更快。將來只要是有規則的行業,

(人工智慧)都會比人幹得好。就看你設計的神經網路、演算法、訓練人的資料是不是足夠好。

它解決了效率的問題,很多部分的白領工作都能代替。現在也一些比如翻譯、同聲翻譯在做。機器將會代替體力勞動的,現在越來越多正在實現的。人工智慧將來5到10年——10年左右——會大面積實現簡單的、有規則的智力方面的行為。

但是短期人工智慧投資不一定是最好的時機。

很多技術,同聲識別也好、圖像識別也好——包括去矽谷看了也是——這兩年被投資者、創業者給追熱了。就像互聯網第一撥一樣,可能會有短期的泡沫,就像納斯達克2001年那樣:大的趨勢不妨礙互聯網後面的長期發展。我們投資人這時候進去可能就是局部高點。因為人工智慧從技術層面還沒有那麼成熟,應用場景還需要提高。它的底層技術,Google、百度這些公司都在搶,看誰能實現一個平臺型的東西,這個還沒有形成一定的格局。

然後單個場景、應用方向上,你沒有平臺支撐去做的話現在又有點早。人工智慧將來一定會有很多的機會,投資這個行業將來一定會有很大的上升空間。

簡單創投:所以現在是可以去投一下的?

張強:可以關注。我們也看過一些投資項目,相對比較貴,而且還看不太懂,有可能泡沫會比較大一點。

簡單創投:對最近很火的無人便利店怎麼看?

張強:無人便利店最開始做的是亞馬遜和阿裡,從他們角度來說,是從線上到線下,這是他們的需求。從另一方面看,無人便利店可以理解的,其實還是有個需求,其實是在人工:用機器代替人工。因為人工貴啊,就會有這個需求。店內不需要人去服務的。拿了東西,掃碼然後就走了,很方便。

所以無人便利店從這幾個方面看,還是有這個趨勢。但是現在我瞭解的技術做到的成本相對還比較高。現在有各種方式去做的,有通過供應鏈改造來降低成本的,有通過掃碼支付來解決你一部分問題的。但具體,通過阿裡這種方式,完全無人銷售,通過重力感測器、紅外、視頻、跟後臺資料連接起來等方式,我覺得還需要一定的時間去實現。

個人覺得不一定要投這個店。這個店投入不知道多大,連硬體都投進去肯定不會很便宜。但如果大的商超,都做資訊化改造,你給他提供感測器、這些解決方案,這些還是很有機會的。從線上做到線下,他找了一個噱頭創業。做無人便利店做得最牛逼的,最終也是要收集這些資料的。而線下的店呢,一個是減少人工、提高效率,另一方面它拿到資料,可以提供給品牌商,提高商品的排列、更新,對他也有用。

所以,線下的電子化、資訊化還是有這個需求的。

簡單創投:中國做人工智慧和國外有明顯的差距嗎?

張強:細的差距沒有研究過,從一般規律來看,有幾年差距就算小的。中國的人工智慧在基於大資料、互聯網方面還可以。這塊差距,我估計在幾年的樣子吧。像自動駕駛,Google號稱2018年做出來,百度號稱是2020年,差兩年這種差別。但是將來,如果說這個技術成熟後,做行業的應用,用於翻譯、教育,中國的市場更大。

簡單創投:會不會因為我們應用場景更多樣,更複雜?

張強:主要還是市場大。但是人家國外人工也貴,他們也有替換的趨勢。中國的人工越來越貴,也有替換的動力。替換完了,我想將來只剩下創意、創新性的工作。

簡單創投:覺得這個時間需要多久……20年?

張強:20年有可能哦。

簡單創投:這麼一說,人類是越來越焦慮了。

張強:是,人類是要焦慮了,因為電腦越來越強大了。

Part 4. 關於創業

簡單創投:創業者的哪些資質最看重?

張強:首先是創業者的激情。創業這個不是人人都適合幹、或者人人都能幹的——關鍵不是人人都想幹,因為創業很難。你必須要有非幹不可的激情,要去做這個事。這是自驅動的。激情會帶來自驅動的,你做老闆,不是打工上進、或者領導給你安排任務。你必須心裡面——不知道什麼場景下——冒出來你要完成、要改造某些方面的任務。會帶來使命感,這是最關鍵的。這點會幫助你克服很多困難,尋找個人的價值。

第二點是學習能力。我們不得不承認,每個人的資質能力是有高低的。有的人學的很快,有的人會慢一點。但是你創業的時機是有限的,需要你有快速的學習能力。不光是技術,你有市場、管理、管道、甚至是工商、法務。你創業中碰到的問題,都要學一遍來解決。最開始創業,你可能沒有那麼多資金招合夥人的話,可能你就幹了。慢慢地你就吸引越來越多優秀的人加入,但前期是需要創業者很好的學習能力的。

簡單創投:遇到能力偏科的創業者怎麼辦?

張強:遇到這種創業者,一種是他自己能學習、進化,從一個技術天才變成一個綜合型的CEO。這種人你可以引導他,之前可能他沒有這個意識,只專注某方面研究,但具有這種潛力,你可以給他一些資源來引導。但有的人,他可能喜歡做技術,專門做這個。這種你要給他匹配一個市場能力比較強的合夥人,因為市場對哪個公司都是最關鍵的。

市場能力很強、管理不行的創業者還稍微好點,他至少能保證公司生存情況,管理的事也可以請人專門來解決。關鍵是市場。

對我們投資人來說,關鍵還有他的道德風險,這個是每一個投資機構碰到都會頭疼的。如果他技術能力很強、公司能力也很好,就是坑你投資人的話——如果發現有這種前科的人——肯定是不敢投的。至少我投了錢給你,咱們一起承擔風險,大家一起做。只是運氣不好或者時機不好,做不起來,大家都認了。但是你不能是欺騙投資人。這些道德層面的東西,是比較看重的。

簡單創投:說到這,就又想起賈躍亭和樂視了。這裡面有道德風險嗎?

張強:很多事我們是看到表面的,真相往往在後面。他可以造勢、請媒體,我們看到的都是他想給我們看的。這後面有多少真相被隱藏了?當然,也有媒體扒出來比較實在的數目。他套現,拿到手裡的錢,聽說大概300個億。他也發表過聲明,套現的錢拿來給公司用,但也有人說實際上他給公司用的很少……這個事,你詳細去研究,可能短期難明白,但最後長期肯定能看清楚,時間會證明一切的。

簡單創投:投資人之間會聊這些事嗎?

張強:我和投他的人沒聊過,這事最後就是獨立判斷。媒體怎麼說,別人怎麼說,都不一定可信。投資人看創業者的時候,只看你背後實實在在的東西,他自己真金白銀投了多少,是不是把身家性命、房子、精力都投在這,有沒有搞七七八八的事,這個比較相信。至於他會不會講故事,或者公司發展需要故事、做PR啊、宣傳啊是他的事。投資人看的還是實實在在的東西。

簡單創投:有沒有比較欣賞的創業者?

張強:你看馬雲那個人,就是自帶雞血,所謂的比較激情的那種。他能成事,這點也很重要。你想他不懂技術,市場可能相對敏感點,最厲害的還是自帶雞血,給大家講故事,然後格局比較大,看得比較遠。中科招商的單總也是創業者。他能成功也有這種特點。有激情、有格局。當然也是抓住了一個行業的機會。

簡單創投:如何去定義創業者有“格局”?

張強:有點使命感吧。矽谷那邊稍大點,說要“改變世界”。不是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是為了解決一個社會、行業、地區、世界的某些問題。

不是那種to VC的創業者,二是出於自己的初心。是想去創業、想去做某件事。有很多因為家人生病,最後發誓做醫生的,類似這樣的品質。這是一種生活給了你什麼,經歷給了你什麼,促使你去回饋的一種初心。

簡單創投:如何看投資人和創業者的關係呢?

張強:投資人和創業者,我希望是一種朋友、事業夥伴的關係。因為本來相識就不容易,還能因為投資入股形成一種親密關係,這說明你們的三觀、理念、共同價值比較匹配。

投資之後,肯定是在同一艘船上。投資人竭盡所能地給創業者提供資源幫助,這就是朋友間的綁定。而且是為了一個共同的事業,為了同一個公司,這種事業夥伴的關係。

創業者引進一個新的投資人,也是對你的機構,除了拿錢,還是要你的資源、對他的認可、對他的幫助,這也是初創創業者所期望的、最好的東西。所以雙方應該是夥伴、朋友關係。這個應該是一個最理想的格局吧。最好在這之後,事業做得很大,大家都賺錢了。

這個還沒有形成一定的格局。

然後單個場景、應用方向上,你沒有平臺支撐去做的話現在又有點早。人工智慧將來一定會有很多的機會,投資這個行業將來一定會有很大的上升空間。

簡單創投:所以現在是可以去投一下的?

張強:可以關注。我們也看過一些投資項目,相對比較貴,而且還看不太懂,有可能泡沫會比較大一點。

簡單創投:對最近很火的無人便利店怎麼看?

張強:無人便利店最開始做的是亞馬遜和阿裡,從他們角度來說,是從線上到線下,這是他們的需求。從另一方面看,無人便利店可以理解的,其實還是有個需求,其實是在人工:用機器代替人工。因為人工貴啊,就會有這個需求。店內不需要人去服務的。拿了東西,掃碼然後就走了,很方便。

所以無人便利店從這幾個方面看,還是有這個趨勢。但是現在我瞭解的技術做到的成本相對還比較高。現在有各種方式去做的,有通過供應鏈改造來降低成本的,有通過掃碼支付來解決你一部分問題的。但具體,通過阿裡這種方式,完全無人銷售,通過重力感測器、紅外、視頻、跟後臺資料連接起來等方式,我覺得還需要一定的時間去實現。

個人覺得不一定要投這個店。這個店投入不知道多大,連硬體都投進去肯定不會很便宜。但如果大的商超,都做資訊化改造,你給他提供感測器、這些解決方案,這些還是很有機會的。從線上做到線下,他找了一個噱頭創業。做無人便利店做得最牛逼的,最終也是要收集這些資料的。而線下的店呢,一個是減少人工、提高效率,另一方面它拿到資料,可以提供給品牌商,提高商品的排列、更新,對他也有用。

所以,線下的電子化、資訊化還是有這個需求的。

簡單創投:中國做人工智慧和國外有明顯的差距嗎?

張強:細的差距沒有研究過,從一般規律來看,有幾年差距就算小的。中國的人工智慧在基於大資料、互聯網方面還可以。這塊差距,我估計在幾年的樣子吧。像自動駕駛,Google號稱2018年做出來,百度號稱是2020年,差兩年這種差別。但是將來,如果說這個技術成熟後,做行業的應用,用於翻譯、教育,中國的市場更大。

簡單創投:會不會因為我們應用場景更多樣,更複雜?

張強:主要還是市場大。但是人家國外人工也貴,他們也有替換的趨勢。中國的人工越來越貴,也有替換的動力。替換完了,我想將來只剩下創意、創新性的工作。

簡單創投:覺得這個時間需要多久……20年?

張強:20年有可能哦。

簡單創投:這麼一說,人類是越來越焦慮了。

張強:是,人類是要焦慮了,因為電腦越來越強大了。

Part 4. 關於創業

簡單創投:創業者的哪些資質最看重?

張強:首先是創業者的激情。創業這個不是人人都適合幹、或者人人都能幹的——關鍵不是人人都想幹,因為創業很難。你必須要有非幹不可的激情,要去做這個事。這是自驅動的。激情會帶來自驅動的,你做老闆,不是打工上進、或者領導給你安排任務。你必須心裡面——不知道什麼場景下——冒出來你要完成、要改造某些方面的任務。會帶來使命感,這是最關鍵的。這點會幫助你克服很多困難,尋找個人的價值。

第二點是學習能力。我們不得不承認,每個人的資質能力是有高低的。有的人學的很快,有的人會慢一點。但是你創業的時機是有限的,需要你有快速的學習能力。不光是技術,你有市場、管理、管道、甚至是工商、法務。你創業中碰到的問題,都要學一遍來解決。最開始創業,你可能沒有那麼多資金招合夥人的話,可能你就幹了。慢慢地你就吸引越來越多優秀的人加入,但前期是需要創業者很好的學習能力的。

簡單創投:遇到能力偏科的創業者怎麼辦?

張強:遇到這種創業者,一種是他自己能學習、進化,從一個技術天才變成一個綜合型的CEO。這種人你可以引導他,之前可能他沒有這個意識,只專注某方面研究,但具有這種潛力,你可以給他一些資源來引導。但有的人,他可能喜歡做技術,專門做這個。這種你要給他匹配一個市場能力比較強的合夥人,因為市場對哪個公司都是最關鍵的。

市場能力很強、管理不行的創業者還稍微好點,他至少能保證公司生存情況,管理的事也可以請人專門來解決。關鍵是市場。

對我們投資人來說,關鍵還有他的道德風險,這個是每一個投資機構碰到都會頭疼的。如果他技術能力很強、公司能力也很好,就是坑你投資人的話——如果發現有這種前科的人——肯定是不敢投的。至少我投了錢給你,咱們一起承擔風險,大家一起做。只是運氣不好或者時機不好,做不起來,大家都認了。但是你不能是欺騙投資人。這些道德層面的東西,是比較看重的。

簡單創投:說到這,就又想起賈躍亭和樂視了。這裡面有道德風險嗎?

張強:很多事我們是看到表面的,真相往往在後面。他可以造勢、請媒體,我們看到的都是他想給我們看的。這後面有多少真相被隱藏了?當然,也有媒體扒出來比較實在的數目。他套現,拿到手裡的錢,聽說大概300個億。他也發表過聲明,套現的錢拿來給公司用,但也有人說實際上他給公司用的很少……這個事,你詳細去研究,可能短期難明白,但最後長期肯定能看清楚,時間會證明一切的。

簡單創投:投資人之間會聊這些事嗎?

張強:我和投他的人沒聊過,這事最後就是獨立判斷。媒體怎麼說,別人怎麼說,都不一定可信。投資人看創業者的時候,只看你背後實實在在的東西,他自己真金白銀投了多少,是不是把身家性命、房子、精力都投在這,有沒有搞七七八八的事,這個比較相信。至於他會不會講故事,或者公司發展需要故事、做PR啊、宣傳啊是他的事。投資人看的還是實實在在的東西。

簡單創投:有沒有比較欣賞的創業者?

張強:你看馬雲那個人,就是自帶雞血,所謂的比較激情的那種。他能成事,這點也很重要。你想他不懂技術,市場可能相對敏感點,最厲害的還是自帶雞血,給大家講故事,然後格局比較大,看得比較遠。中科招商的單總也是創業者。他能成功也有這種特點。有激情、有格局。當然也是抓住了一個行業的機會。

簡單創投:如何去定義創業者有“格局”?

張強:有點使命感吧。矽谷那邊稍大點,說要“改變世界”。不是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是為了解決一個社會、行業、地區、世界的某些問題。

不是那種to VC的創業者,二是出於自己的初心。是想去創業、想去做某件事。有很多因為家人生病,最後發誓做醫生的,類似這樣的品質。這是一種生活給了你什麼,經歷給了你什麼,促使你去回饋的一種初心。

簡單創投:如何看投資人和創業者的關係呢?

張強:投資人和創業者,我希望是一種朋友、事業夥伴的關係。因為本來相識就不容易,還能因為投資入股形成一種親密關係,這說明你們的三觀、理念、共同價值比較匹配。

投資之後,肯定是在同一艘船上。投資人竭盡所能地給創業者提供資源幫助,這就是朋友間的綁定。而且是為了一個共同的事業,為了同一個公司,這種事業夥伴的關係。

創業者引進一個新的投資人,也是對你的機構,除了拿錢,還是要你的資源、對他的認可、對他的幫助,這也是初創創業者所期望的、最好的東西。所以雙方應該是夥伴、朋友關係。這個應該是一個最理想的格局吧。最好在這之後,事業做得很大,大家都賺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