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到2020年,內蒙古東部盟市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萬美元!

近日,《內蒙古東部區域“十三五”時期發展規劃》新鮮出爐。

這份規劃是根據《東北振興“十三五”規劃》、《內蒙古自治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和《關於落實新一輪東北振興戰略推動東部盟市跨越發展的實施意見》的總體要求,由自治區政府下發。

規劃明確:我區東部盟市包括呼倫貝爾市、通遼市、赤峰市、興安盟、錫林郭勒盟5個盟市和滿洲里市、二連浩特市2個計畫單列市,轄52個旗縣市區。2015年末,東部盟市常住人口1259萬人,

占全區的50.1%;土地面積66.5萬平方公里,占全區的56.2%。力爭到2020年,我區東部盟市發展活力進一步迸發、發展動力進一步增強、發展品質進一步提升,成為自治區及東北區域重要的增長極。

規劃指出,我區東部盟市發展潛力較大。

從發展戰略看,國家深入實施“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積極推進環渤海地區合作,為東部盟市承接產業轉移、深化全方位對外開放提供了難得的契機。

特別是國家陸續出臺支持東北振興若干重大政策舉措,為東部盟市跨越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保障。

從開放地位看,東部盟市內接東三省、京津冀,外連俄蒙,距離天津港、大連港等出海口相對較近,分佈14個陸路空港口岸,擁有得天獨厚的陸海聯運優勢,為東部盟市擴大全方位開放、深化區域合作提供了重要支撐。

從資源潛力看,東部盟市自然資源富集,

擁有呼倫貝爾草原、錫林郭勒草原、科爾沁草原和大興安嶺林區,草原6億畝,耕地9100多萬畝,糧食產量占全區的4/5。煤炭、有色金屬等礦產資源富集,煤炭保有儲量占全區的45.6%。文化底蘊深厚,擁有紅山文化、科爾沁文化等歷史文化資源,為東部盟市跨越發展提供了重要的資源保障。

因此,“十三五”末,我區東部盟市要從以下幾個方面發力,建成新東部及自治區經濟發展的新高地:

——綜合經濟實力實現新跨越。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8%左右,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萬美元,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11%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12%左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年均增長8%左右。

——深化改革開放實現新突破。林區、墾區與國有企業改革取得突破,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活力明顯增強。向北開放的視窗功能更加完善,歐亞大陸橋的樞紐地位更加凸顯,區域協同發展能力明顯增強。

進出口總額年均增長8%。

——經濟發展方式實現新轉變。服務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40%,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8%左右。科技貢獻率明顯提升,研究與試驗經費支出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2.2%。

——生態環境品質實現新改善。草原植被蓋度明顯提高,森林覆蓋率提高到32%左右,沙化土地治理取得明顯成效。資源利用效率顯著提高,生態環境品質明顯改善。單位GDP能耗降低達到自治區要求。

——人民生活實現新提高。城鄉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別增長9%、10%。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0%,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達到56%。

生態環境品質明顯改善。單位GDP能耗降低達到自治區要求。

——人民生活實現新提高。城鄉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別增長9%、10%。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0%,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達到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