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小小的藥物敷在肚臍上,竟治好了很多人的小毛病!(附自製法)

景曉峰 畢業于北京中醫藥大學,師從養生專家劉承恩,

內科針灸科醫師。

院長線上按+

《黃帝內經》中即有關於臍療的記載。晉·葛洪《肘後方》開創了藥物填臍療法的先河。經各朝代的發展,臍療至晚清進入鼎盛時期。中醫外治宗師、清代名醫吳師機著《理瀹駢文》,更是對臍療作了系統闡述。這是一種以藥物直接敷貼患者肚臍及相關穴位,激發經絡之氣,調理臟腑氣血,預防和治療各種大小疾病的外治療法。為什麼臍療法可以如此神奇?

神闕之神 — 臍通百脈

肚臍,即“神闕”穴。神闕穴,為任脈之要穴。任脈為陰脈之海,上連心肺,中經脾胃,下通肝腎,故有“臍通百脈”之說,是神氣通行出入之門戶。

從現代醫學角度看,臍部表皮角質層脆弱,屏障功能最弱,藥物最易穿透彌散;且皮下無脂肪組織,皮膚與各筋膜、腹膜直接相連,臍下還布有豐富的靜脈網,這些均利於藥物穿透皮膚進入血液迴圈及淋巴系統,發揮藥物的全身治療作用。

藥物透臍 — 調陰陽,強五臟

清·吳師機在《理瀹駢文》中提出“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外治之藥,亦內治之藥,所異者法耳。”

意思就是中醫外治法與內治法的差異,僅僅是給藥方法與途徑不同而已。治病重在辨證論治。治在明辨肝、心、脾、肺、腎五臟氣血之陰陽、虛實、寒熱。即《素問·生氣通天論》所雲:“陰平陽秘,精神乃治。”

臍療法的操作

【做法】取三味藥:桂圓、艾絨、花椒體積比約 3:3:1(按重量比例約2:1:1),

混合後搗碎,晚上睡覺時挑一點,小指甲面那麼大,貼在肚臍上。

【功效】這也是南懷瑾先生道出的臍療秘方——

花椒:溫髒除寒,辛熱純陽無處不達,治能上入於肺發汗,中入於脾暖胃燥濕消食,下入命門;

艾絨:辛苦性溫,其氣芳烈純陽,除沉寒痼冷,通諸經以治百病;

桂圓:氣味甘溫,於補氣之中又更存有補血之力。

【適應症】適合體質虛寒引起的脾胃虛寒、宮寒、痛經、失眠、風寒感冒,

尤其對小孩子脾胃虛寒效果顯著。

堅持貼著入睡,可以保護心腦血管,防癌、防三高,幫助氣血傳遍全身,起到預防各種小疾病的效果。

【用法】剛開始時連續使用3天,貼3天就休息1天,持續1個月的時間。剩餘的密封儲藏,如有明顯的改善,可以再持續1個月。

【用藥禁忌】孕婦宜慎用。

臍療的優點

1、用藥量小,起效快,選取肚臍和特定穴位貼敷即可。

2、操作簡便臍療的操作方法相對簡便,

不需口服、注射。對那些吃藥怕苦、打針怕痛、針灸怕針、服藥易吐及不能服藥的患者,尤其適宜。

3、儲存方便。臍療藥粉方便儲存,隨用隨調,便於保證藥效。